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學識都 人氣:4.53K

篇一、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書包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用品之一,小書包成為他們的好朋友,每天伴隨他們來園學習。他們背上書包是那樣的神氣。每當一個小朋友背來了一個新異的書包都會引起孩子們的一番議論。抓住幼兒對書包的興趣,利用這些結構不同,圖案各異的書包,引導幼兒將有關書包的零散的物品進行歸納和分類,有利於幼兒加深對書包的認識。同時我也發現,幼兒整理書包存在很大的問題,比如裏面的書本擺放不齊,書包和文具盒裏面裝有很多與學習沒有關係的碎紙、玩具、食物等。結合孩子們的需要,本次我開展“心愛的小書包”主題活動。通過這個主題活動可以培養幼兒有序整理書包和學具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本次活動我所設的目標有三個:分別是瞭解書包的用途;學習整理書包;理解兒歌內容,體驗背書包上學的自豪感。

在設計這個活動時,我感覺孩子們對這個活動肯定會很感興趣,因為大班的孩子們已經對上小學充滿了期待,孩子們從多方面接觸了小學,而且還每天揹着書包上幼兒園,所以對本節課我還是充滿着信心。果然小朋友們沒有讓我失望,比預設的好了許多,但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首先,沒有較好地預估到幼兒的反應。當讓幼兒整理書包的時候,他們能區分哪些東西必須帶,哪些東西可以帶,哪些東西不能帶,但是,當孩子們拿出書包裏的玩具時,個別自控能力較差的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了玩具上。由於空間的關係,整理的位置不夠寬敞,有出現個別推擠的情況。其次,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都能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到輕聲作題,做完舉手,這讓我有些小意外,本班的幼兒屬於“不受控制”型的,特別有操作活動時孩子們都表現得很興奮,然而這次孩子們都非常棒,答題的時間也在預計的時間內,沒有出現拖延着情況,只是在講解題目時,由於孩子們對學習用品的瞭解,我講的時候他們也混在一起講,課堂氛圍有些嘈雜。最後的環節學習兒歌,我發現幼兒學習很快,理解能力較好,並且我選用了圖文並茂的形式,感覺上還不錯。

在接下去的區域活動中,幼兒表現活躍,都能按自己的意願選擇並操作,只是我班幼兒在選擇材料時還是會出現爭搶的現象,新投放的物品,幼兒興趣不大。在這一點上我也會繼續改進,會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物品進行投放。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還很差,特別是我們班的幼兒,我覺得常規還需要加強,像搬椅子時,動靜還是很大。而教師的引導也很重要,特別是語言的表達與引導,在這方面我也需要繼續學習加強。在接下去的日子裏我將繼續加強這方面教育讓孩子們以更好的狀態走進小學。

篇二、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沙包是孩子們熟悉並且經常玩的自制玩具。以孩子們感興趣的沙包來貫穿在整個遊戲中,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身體各部位能夠得到鍛鍊。因此本活動理念是運用沙包遊戲,通過幼幼互動、師幼互動,貫穿遊戲情境,以鼓勵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以愉悦地心情投入到整個活動中,身體各個部位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

本次活動目標首先是在遊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鑽爬等綜合能力。其次是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用不同的方法玩沙包,在遊戲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我在設計活動時,主要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讓幼兒聽音樂自由進場,然後進行熱身運動,抖抖手,抖抖腳,在放鬆的`音樂節奏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遊戲的樂趣,為後面的活動做好準備。第二部分也就是主要部分,孩子們好奇、愛探索,教學過程中為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首先我出示沙包,讓幼兒説説沙包有哪些玩法。再讓幼兒找一個空的地方自由探索沙包的多種玩法,在活動過程中,我不斷根據遊戲情景的發展和活動的進程,啟發幼兒創造性地使用材料。根據孩子們在活動中的表現,通過提醒、示範的方式,讓孩子們練習在遊戲中發展孩子們平衡、夾包跳、鑽爬的能力。這樣既讓讓孩子們學到了新的玩沙包的方法,又為後面的比賽做了鋪墊。在比賽運沙包的遊戲中,我創設了有趣的情境,讓幼兒先學小烏龜揹着沙包(鑽過山洞),頭頂沙包走過(小橋)。再學小兔雙腳夾沙包,再把沙包扔進倉庫(呼啦圈),幼兒表現的非常活躍,都很投入,幼兒很喜歡玩。第三部分是放鬆活動。總之,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都是讓幼兒自主進行的,使幼兒感到高興和快樂。

但我在教學過程中,自己覺得還存在一些問題:

1、在孩子們探索沙包的玩法時,沒有引導他們合作玩同一個沙包。

2、在給孩子們分組進行比賽時,可以讓幼兒自由進行組合,而不是教師進行分配,活動後應及時進行小結,讓孩子們知道活動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

3、比賽優勝者要及時給與獎勵,這樣可以增強孩子們的積極性,體驗成功的喜悦。

篇三、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字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生活中的數字》是一個科學活動。活動中首先我以身邊的特殊數字激發幼兒的興趣,“110”、“119”、“120”。這三組數字對於幼兒來講是熟悉的,也是必須瞭解的。以這幾組數字引題不但讓孩子們瞭解了數字的用途,更增進了孩子們的知識面,調動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個環節是啟發幼兒尋找自身數字,讓孩子們從自己的身體上找一找有沒有數字,孩子們一聽要從自己的身體上找數字,趕緊都低下頭仔細地找了起來。宇恆在自己的褲子上找到了一個“27”,可他並不是很瞭解這個數字所代表的意思,我沒有直接的説出答案,而是請孩子們動動小腦筋,一起討論討論,最終大家一致覺得褲子上的數字是知道褲子大小的尺碼,有了它就算別人給自己買褲子就不怕買的大小不合適了。東東在自己的鞋底也發現了一個數字“29”,這又代表什麼意思呢?這一回我請孩子們按自己鞋子上的號碼進行了分組並一同來驗證鞋子上號碼的作用,得出的結果是讓孩子們明白數字越大鞋子也就越大。這一環節讓孩子們根據自身尋找身上的數字,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通過講述、討論、驗證使孩子們對於生活中不起眼的數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

最後一環節是發現生活中的數字,探索交流各種數字的含義。我出示帶有數字的實物,來啟發幼兒説出每種物體上數字的用處。這一環節是拓寬幼兒知識經驗的環節,(温度計、食品包裝袋、餅乾盒等)讓孩子們從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中瞭解了它們不同的用途,並學會運用這些數字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整個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對於數字的興趣,更加使孩子懂得學會關注身邊事物的情感態度。美中不足的是孩子們的興趣雖然濃厚但在過程中一些細節方面我做的不是很好,沒有關注全班幼兒以及在分組進行操作的過程中,秩序也比較的零亂,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思考,有時候往往想的很好,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並沒那麼簡單。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做的更好!

篇四、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本週我執教了一個語言活動《新奇的世界》,此活動是主題《亮眼看世界》中的一個語言活動。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通過老師的引導,仔細地觀察圖片,能大膽地通過自己的想象,生動而富有情節的講述故事的內容。在以後的觀察類活動中,我們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繼續以新奇的眼光去認識的一切,在熟悉的場景中發現新奇之處。以新奇的眼光進行觀察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有意識地轉換角度,藉助小老鼠的視覺來感知、體驗;二是靜心寂慮,調動各種感覺貫注於觀察對象。本活動的第一個環節是引導幼兒凝神想象,並描述自己想象的情景。對於能力弱或難以安靜想象的幼兒,就讓他們根據老師講述中的一個細節進行描述。

整堂課進行的還算比較順利,基本上實現了預定的計劃。但也存在着很多問題。我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最明顯的問題是時間太長。整個活動從頭到尾一共上了差不多有40分鐘的時間,在活動中,我發現在最後的一個環節,幼兒已經坐不住了。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還需要不斷的努力。此外,在活動內容的設置上也要充分考慮到時間問題,合理地安排活動內容。

第二,圖片的呈現方式不當。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有很多時候是需要藉助圖片的,而圖片的呈現也是有技巧的。我知道了圖片的呈現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是先出示圖片,讓幼兒先觀察圖片,教師再進行講述,以此來鍛鍊幼兒的觀察能力。第二種是教師先進行描述,讓幼兒產生想象,之後教師再出示圖片。第三種是教師先出示最後一幅圖片(如果有多幅圖片),讓幼兒產生某種疑惑,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展開前面的內容。還有一種是將所有的圖片同時展示出來,但在每幅圖片上蓋上一張紙,教師每講述一幅就掀開一張,這樣做會讓幼兒有一種新鮮感。圖片呈現的方式所謂是五花八門,除了以上幾種,可能還有其他不同的方式,無論是那種方式都要有條不紊、不浪費時間。教師只有採用適當的呈現方式,才能充分發揮圖片的作用。而我在上課時,由於圖片比較大,而且一共有四幅,所以當我講完第一幅後直接把後面的幾幅覆蓋在上面了。這樣的呈現方式是不當的。指導老師建議,如果圖片實在放不下,不如在第一幅講述完之後把它拿下來再放第二幅。

三、觀察圖片是引導還不到位。在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講述時,不必拘泥於故事原作,而應該以幼兒的想象為主,結合掛圖的畫面進行描述。

“看”是天性,如何去“看”,深遠地影響着一個人的發展。在諸多感覺中,尤為重要的是視覺,因為視覺能夠非常直接、非常明瞭地認識事物,察覺事物之間的差別。每上一堂課都會發現很多不同的問題,我相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磨練,一定能夠有所提高的。

篇五、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不一樣的我》是大班主題“不一樣我”中的一節科學課。這節課讓幼兒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異同,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活動一開始我讓幼兒觀察了各種人(男女、高矮、胖瘦、老少、膚色、頭髮等等)。然後我又引導幼兒觀察兩個小朋友有什麼細微的差異。第二環節中我發給每個幼兒一把鏡子,讓幼兒與同伴一起照照有哪些不同之處,再讓幼兒作記錄。在做記錄之前,我首先講解了記錄表的記錄方法。接着,我讓幼兒説説自己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明顯特徵。再做集體記錄。第三環節是遊戲“尋人啟示”。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難點是能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並進行初步的統計。

從幼兒積極的討論與回答來看,幼兒能夠感受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而從幼兒操作的情況看,記錄與同伴的不同之處記錄的很少。除了我在黑板上範例的幾個不同之處外,幼兒貌似也很難用圖畫的形式表達其他他們所觀察到的不同之處。因此,部分幼兒就對此次填表活動失去了興趣。分析原因,首先我覺得可能是平時讓幼兒自己作統計的機會太少,幼兒很少接觸到統計表,所以有的幼兒操作不是很熟練,因此我覺得像這樣的統計表也可投放到區域活動中去,供幼兒操作。

為了彌補在課堂上的不足,在課後我與幼兒又開展了“不一樣的我”觀察討論,讓幼兒真正得能夠體會到自己的特徵,從而進一步瞭解自己。

篇六、最新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範文

《拉拉勾》這首歌曲非常貼近幼兒生活。歌曲表現的內容非常有趣,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全曲分為前後兩個部分,中間用間奏隔開。這首歌對於幼兒的學習存在一定難度,不僅曲子長,其中加入了休止符、倚音等修飾音,在演唱上較難以表現。

活動前,我預設了一個故事情節,兩個幼兒生氣了:“你們猜猜,他們倆為什麼會生氣啊?”小朋友都積極踴躍地回答。“我覺得是他們倆吵架了。” “我覺得是他們倆在搶玩具。” “我覺得是他們生氣了。”孩子們都很喜歡這些情景表演,最後我還和小朋友一起做表演。孩子們都沉浸在這種愉快的音樂氛圍中。我突然聽到小朋友説:“老師我也要表演。”我順着小朋友的話:“好的,我們大家一起來做表演。”於是,我和孩子就互換角色演唱這首歌。看着孩子們的表現,我想:“小朋友們這麼感興趣,我們是不是可以啟發孩子們用更多的表情來創編呢?”孩子們興奮地邊説邊做着各種不一樣的表情,看着孩子們七嘴八舌地搶着動腦筋,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特別關注在音樂活動中幼兒的生成,經常思考和探究如何引導、迴應幼兒創編的多樣性和積極性。我發現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喜歡音樂活動,尤其是老師創新的表演、做動作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就非常高。

整個活動下來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的不明顯,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