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4W

反思類型可有縱向反思、橫向反思、個體反思和集體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動研究法、比較法、總結法、對話法、錄相法、檔案袋法等等。如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到了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僅供參考!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一

一向對《蒲公英》敏感,於是就想一帶而過。熟讀課文後,緊扣課研專題“學習語言”,進行其中語言文字的吸收,拓展,再抓住書後習題要求,做完就收。

可設想不等於預設,怎樣安排教學環節,對相同教學內容的出示如何變換刺激手段,讓學生活躍在思維的活躍狀態和情緒不斷激增狀態中,這一點在課前考慮較少。

如在讀生字的過程中,帶出詞組:金光閃閃的沙漠,銀花朵朵的湖泊……這是單一形式,帶領學生先找出生字,再帶出相應詞組。學生越讀越沒勁,思維活動處於淺層次狀態,難免走神,只有靠扣分來不斷拿捏學生注意力。與教學《哪吒鬧海》情緒高漲不斷加分的氛圍來比,簡直一個在沸點,一個在冰點。

其實完全可以出示一個:金光閃閃的沙漠,來引出課內外其他的詞組,既在深入熟悉課文,又把語言進行內化重組,真正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了。

可惜一心忙着折騰那廖廖幾行的教案,做一張寫着金光閃閃的沙漠的詞卡,一切問題迎刃而解。説到底,預設工作不夠,沒考慮到這一層。

最不成功的還是強逼學生用ABB,ABCC式為_______的天空_______的樹林加上修飾語,尤其是後者,學生絞盡腦汁,加出了綠葉片片的樹林,其實又何苦限制太多,一個毫無印象的樹林,對學生來説,能有多少詞彙去形容,選題也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選啊,與其空口白説,不如如上所説的,一個詞組帶出其他的課文內其他優美的形容詞組,形象可感,積累有效,高效率需要高效預設,思考教學步驟遠比寫在紙上來得重要。

瀟灑不起來,解不開的心結―――――《蒲公英》教後反思之二

考試,不得不考慮的。但瀟灑地《蒲公英》一帶而過吧,一看“囑咐”要造句,課後還有想象自己成了太陽公公勸説的兩顆想落到沙漠裏和湖泊裏的小種子的想象題,其實意義不大,但一想到考試不能落馬,便怕開了,於是又揣起小心考慮如何通過講讀,讓學生理解“囑咐”後再組詞,後面想象練習究竟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思想的進步有多大意義,還得好好權衡。

最終取一舍二,可還是惴惴不安,萬一考到同類詞,豈不……

看來,我需要為學生長久語言能力發展,鼓起揮刀斬亂麻的勇氣……

啥都想擁有,一樣撈不着,貪多嚼不爛。“捨得捨得”,舍了方能得,值得我們每位語文老師深思。

一課使我陷入頭痛迷茫中,下節課撥開雲霧見紅日吧!

  三年級語文《蒲公英》教學反思二

《蒲公英》是一則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不同從而告訴人們做事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每一個學生對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遵循新課標“以人為本,促進個體和諧發展”的基本理論,以尊重學生情感,張揚學生個性為立足點,圍繞“讀好書”這一教學重點進行教學。讓學生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通過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培養收集並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因上此新課前,我讓學生把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的關於蒲公英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把自己小組認為比較有價值的資料與人共享,不僅體現”大語文觀”,還對理解讀好課文有很大的作用。

二、訓練從讀中悟的能力。

依據閲讀教學特點和低年級學生閲讀的認知規律,這節課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繁瑣的內容分析,以讀代講,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把文本讀正確,把自己的感覺讀出來。通過個性化的朗讀對學生進行語感訓練。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創設朗讀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這些蒲公英的種子在微風的吹拂下離開了媽***懷抱。他們要到廣闊的天地中去,也許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們現在都是蒲公英種子,一陣陣風吹過,你們飛到了天空中,朵朵白雲從你們身旁飄過,你感覺怎麼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學中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學生是怎麼理解的就怎麼讀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讀進去――理解課文,讀出來――表達情感)。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期待、閲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的境界。

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在教學中我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沒有把課文藴含的道理簡單地灌輸給學生,而是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些蒲公英種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結果?在討論過程中尊重學生的體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體驗進行交流,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啟迪,不斷提高認識水平。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白看事物應當全面,不能被事物美麗的外表所迷惑。有時,有必要聽從長輩的正確教導。真正以人為本,通過自主、合作、探究來領悟課文的精髓。

四、 提高從拓展練習中延伸知識的能力。

結尾的小練筆設計,讓學生表演讀課文,然後根據題目要求自己寫一寫,小組充分交流。既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更幫助學生在懂得探索與幻想重要的同時,要正確處理聽從和盲從的關係,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讀的形式上還夠多,學生能理解“囑咐”,也會用囑咐練習説話。但在如何讀好太陽公公囑咐的話時,學生還未讀出親切關愛的語氣。如果讓學生聯繫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長輩們是怎樣囑咐的,可能效果會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