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3.03W

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下面是2篇關於幼兒園中班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一

在教學程序上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活動的程序。

“我長大了” 這個主題是很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的,對於培養幼兒的獨立有很大的好處。特別是這學期孩子們剛升入中班,且當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裏的長輩們都是圍繞着一個孩子在轉,祖父母輩的老人更是溺愛有加,無疑養成了大多數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而這個主題活動的展開,對於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裨益,讓幼兒在通過自己觀察、發現、講述、總結等一系列活動中來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做許多事情了。

開學沒多久,孩子們暑假在家待了很長時間,剛剛來到學校的時候對各方面還不適應,上課也很沒有耐心,但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身體的變化,心智、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所以我用故事、表演等形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了力。

由於孩子們缺少應有自主鍛鍊,孩子們對家的眷戀、對家人的依依之情顯得尤為突出。這個”我長大了”的主題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因此我們希望在這個主題活動裏讓孩子們獨立起來。

在活動中,幼兒的表現都出色,很多幼兒很樂意告訴我們自己的好朋友是誰,自己喜歡什麼,由於這個年紀的孩子交往能力大都不是很強,常常拘泥於自己的小世界,沒有和其他的孩子們打成一片,所以基於這一點,在整個主題中我們利用這個主題的資源為幼兒創設一個讓幼兒交流的機會和環境,讓孩子們可以多和其他人好好地玩,好好的溝通。

整個活動在老師和幼兒的共同努力下,順利地完成了。但在活動中也讓我頗有感觸的:

1.通過此次主題活動,增進了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幼兒之間吵鬧、打架的現象明顯減少了,班級氣氛也和諧多了。

2.班裏幼兒的各種能力主動與同伴交流,也願意與朋友合作,但也有個別幼兒不善於與人交往,即使明知道自己做了不應該做的事也不願意説對不起,需要好好的引導。

3.我感覺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遊戲中能基本完成目標,能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心遊戲。在活動中幼兒為自己升中班而感到快樂和自豪。同時也展露出對自己升中班感到好奇、嚮往和關愛,在活動中盡情釋放感受到的快樂、自信、才才華和熱情。在孩子成長的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小問題。我為孩子們創造了很多的主題區域環境和遊戲的材料,在後面的活動中,我發現一有一部分的孩子積極性很高,他們很喜歡參與一些新的遊戲,在新的挑戰中收穫快樂,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同時也有不少的小朋友比較的`膽小和保守。但我相信,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是很棒的,也要給他們予以肯定。

主題活動的順利完成,證明了孩子們是真的長大了,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幼兒園中班《我長大了》教學反思二

在教學程序上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活動程序,整個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自由探索——積累經驗——操作表現來完成。

在導入部分開門見山,以活動室環境的變化引發幼兒對小時候用品的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主動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在自由探索這個環節里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真實地感受自己長大了,從而發現小朋友的變化。在這一過程幼兒的經驗是淺顯的,我就通過集中讓幼兒互相討論的方法,現在與小時候相比,自己有什麼變化?引導幼兒從更多的方面有目的的進行比較,目標一得到體現。

幼兒對自己是從哪裏來的,是怎樣長大的,充滿了好奇,通過引導幼兒觀看兒童生長的不同時期的圖片、照片,幫助幼兒認識自己是怎樣長大的?讓他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母養育的艱辛,增進了對父母的情感,目標三得到了體現。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長,瞭解成長的過程,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活動。第一次操作請幼兒給人的成長過程圖片排序,表現人是怎樣變化的?第二次操作請幼兒畫一張自己將來的畫像或是在樹葉上畫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後貼在樹上。

不足之處:在活動最後,應該增加一個分享快樂的環節,這也是活動的延伸。《綱要》指出“為幼兒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幼兒在這一環節可以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極大的滿足,很有成就感,目標二才能得以體現。

其次,原計劃有一個展示自己的環節,讓幼兒分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領。同時又讓幼兒有互相學習,感受別人長處的機會,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個別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展示,樹立自信心。在備課過程中考慮到時間關係就捨棄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在説課稿的設計指導思想中沒有及時更正,反映出説課稿和教案不符現象。

第三,在教案中有兩個失誤地方:導入部分,原計劃提問幼兒“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改為後來開門見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漂亮的衣服、鞋子,請小朋友看一看、試一試、比一比”兩個導入環節都出現在教案上,另一個在準備過程中的空間準備應該是把桌子排成“同”字形位置,針對以上兩處失誤將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