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含羞草》教學反思範文

學識都 人氣:1.36W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含羞草》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幼兒園小班《含羞草》教學反思範文

幼兒園小班《含羞草》教學反思1

《含羞草》是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文中有許多描寫花顏色、姿態的詞語,可以作為學生摘錄、積累的好素材。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本語言幫助學生體會花草不同角度的美麗動人,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礎上,我又有意識的補充一些描寫花草姿態的詞語,再進行朗讀的指導,在整體回顧,交流感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學習了課文,你現在想對含羞草説什麼嗎?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詞句。

這不僅讓學生得到了語言實踐的機會,而且讓學生有了積累課文語言之後的靈活運用,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學生也感受到了積累、摘錄的.樂趣,從而產生學習摘錄的濃厚興趣。當然,在閲讀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養成“摘錄“這一良好的學語文習慣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在課堂中這樣的訓練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對學生進行訓練,加以指導。

幼兒園小班《含羞草》教學反思2

《含羞草》是二年級第二學期第七單元的一篇童話故事,文章採用前後對比的手法,通過含羞草在一年四季中與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對比,使它從得意到含羞,正確認識了自我,得意草也因此更名為含羞草。作者通過這樣的寫作方法,同時把月季花、荷花、菊花、紅梅樹的特徵也寫得清請楚楚。當然,文章所藴含的道理也就不寫自明瞭。

對本課內容的學習,我主要抓住字詞和閲讀教學展開,通過學生朗讀體會,語言的訓練,深入地理解課文,理解文章的內涵。因此在教學中,我着重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字詞教學,各有側重

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學習了好多識字的方法,到如今,他們已具備較強的自主識字的能力。因此,本冊教材雖然仍有相當大的識字量,但這種識字與一年級的識字有着本質區別,學生完全可以憑着已經掌握的識字方法和識字能力自主識字。而且,二年級的教學重心已逐步由識字向閲讀過渡,識字是為了更好地閲讀,所以,本課識字的途徑主要通過生生間的交流、互動,把識字與學習課文結合起來,在字音、字形、字義方面各有側重地展開教學。如:“婀娜多姿”的“婀娜”兩字,學生很容易讀錯,在教學時就注意正音,開一列小火車讀一讀;“寒磣”的“磣”單個字讀的時候讀第三聲,而組成詞的時候讀輕聲,説説它的反義詞,理解它的意思;“翠”這個字上半部分的羽字頭,和“羽毛的羽”寫法不一樣,因此重點進行書寫指導;“色彩斑斕”一詞讓學生通過説話訓練,懂得它寫出了花的顏色燦爛多彩;“不畏嚴寒”則在理解“畏”的基礎上讓學生自行解決。

二、朗讀中理解與感悟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積累語言詞彙,陶冶道德情操。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有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引讀、總結時的朗讀等等。我們常説:讀書千遍,其義自現。通過這樣的各種形式的朗讀,能使學生讀出他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三、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在重視理解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我還重視語言的運用。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多處的説話練習,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學1——5節時,我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説含羞草為什麼常常自我陶醉、得意洋洋?還要學生展開想象,説説除了課文中講到的以外,還有什麼原因,幫助學生理解之所以稱它為“得意草”的原因;又如:在教學6——9節時,要求學生用“什麼季節,得意草和誰相比,覺得怎麼樣”的句式,感受得意草由得意轉變為羞愧的經過;還要學生通過想象説話,理解菊花的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最後要學生利用積累的詞語介紹自己喜歡的花。總之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的語言,提高想象、説話能力。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給學生創設一個展示自我的平台,能在課堂中使學生學到一點知識,發展一點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成功的喜悦,發展個性、張揚個性。

但是,由於準備不夠充分,加上自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有限,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對時間的把握不夠合理,顯得前鬆後緊,也正基於這個原因,朗讀也不夠盡興;另外,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學的內容過多,也使得本節課的教學顯得更為緊張。我想,捨得放棄,合理地設計訓練點,合理地把握教學節奏等,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