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8.84K

《可愛的家》是一首家喻户曉的英國歌曲。歌曲表現了作者對家的懷念,對寧靜的家庭生活的嚮往。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借鑑。

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

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1

《可愛的家》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歌曲描繪了一個温馨而可愛的家庭,音樂優美抒情,節奏舒展,旋律流暢,表現了對幸福生活的讚美和嚮往。歌曲教學的重點是用優美,安詳的聲音演唱歌曲,難點是用和諧的二聲部合唱有感染力地表演歌曲。

整堂課,教師通過音樂活動、唱歌教學、創編歌詞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情”的感受當中來感受音樂,在“情”的呼喚中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渴望。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和家庭的温暖,從而啟發了孩子去愛自己的家。充分的體現了以“音樂為本”、以“育人為本”的藝術原則。

教學中我力求在“合”的基礎上表達音樂形象,所以在合唱教學前,先讓學生看低聲部旋律,整體聆聽合唱部分的旋律,讓學生在聆聽中“找出”低聲部的旋律,並跟唱。在唱的過程當中,將高,低聲部的旋律設計為家庭中某個角色的歌聲,用旋律模唱的方法學唱兩個聲部,或分組自主練唱相應角色的旋律,並互換旋律進行演唱。引導學生像和家人相處一樣進行演唱,做到“和睦相處”,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聲音的統一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平時對學生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對他們進行歌唱習慣的常規培養。有好的`音色,合唱的歌曲才能夠產生和諧,更美的效果。在這節課中,我要求學生歌聲要協調統一,從而做到在聽覺上得到更好的審美體驗,從而達到合唱教學的目的。

本節音樂課教師激情、投入和感染力還不夠深入。在新歌教學環節上,對學生難點點撥不夠。由於受學生的家庭條件、居住環境以及音樂基礎等影響,許多學生課外很少接觸音樂,學生對音樂知識、音樂術語很陌生,在沒有進行系統的複習的情況下,學生課堂發言準確率不高。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在今後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思考,創設適合本校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

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2

《可愛的家》這節課直指心靈,音樂以情動人,歌曲以理服人。聽音樂含淚微笑,唱歌曲情深意長,看圖片震撼心靈。有效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教學整體設計做到:前有藴伏——中有突破——後有發展,伏延千里。優點有三:

1音樂容量大。本課以音樂為本位,以情為核心,以聽唱為重點展開教學,層層深入:從對家庭的深情——對弱者的同情——對父母的恩情;用聽——唱——思——聽,營造“含淚微笑”的課堂氛圍,回味無窮。

2.教學內容有彈性。教學中,難的地方“潛出”,簡單的地方“深入”,德育滲透點到即止。難的地方,如對弱起的講解,就是化繁為簡的典例;簡單的地方,如欣賞《布娃娃》的情景創設,撞擊心靈,點燃愛心之火。音樂教學有張力,學生學習才有動力。

3.多媒體運用恰到好處。音樂課的多媒體運用不能“搶戲”:音樂是聽覺藝術,看輔助聽,藝術修養才會提高。本課中音樂火車的出現,從複習節拍到學習弱起僅僅用了5分鐘,多媒體引領學生直觀思維,突破難點。這就是多媒體合理運用的好處——高效。另外,欣賞《布娃娃》時,不足一分鐘的情景創設,多媒體引領學生從歡快的天真嬉笑走到無聲的冷靜沉思。這就是多媒體恰當呈現的力量——無聲勝有聲。

4.方法運用大膽。鼓勵學生走在學習的前面,激發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音樂。多學科相互滲透,關注教學細節,教學語言明確,具有啟發性。充分體現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

小學音樂《可愛的家》教學反思3

本節課,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學效果明顯。有一下幾點優勢與不足:

一、優勢

1、趣味性:對於學生來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教學內容趣味化,利用孩子喜愛遊戲的特點,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能動性,使學生在玩中樂,在樂中學,輕鬆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2、科學性: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本次活動中教師確定遊戲的內容,玩什麼,怎樣玩,並非單一的規定孩子“一二三,齊步走。”這樣讓孩子在實踐中探索生活環境的人事景物。在側重遊戲的同時,兼顧到了對説唱遊戲的影響,相互依附,科學共進。

3、教育性:本次活動中,對學生整體人格的發展,藝術能力、鑑賞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

另外,在本次教學中,還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等特徵。

二、不足:

教育應堅持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本次活動在學生個體發展教育方面關注不夠,有待於在今後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

總之,新《課標》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施展空間,學科綜合促進學科協調發展是課程改革的需要。只要我們善動腦筋,勇於創新,就一定能用成功的教學收穫教學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