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複習課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1.24W

試題知識含量增加,這種增加帶給我們哪些思考?舉例説一下。

高中語文複習課教學反思

第13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由過去的4分增加到6分。這是一道純知識題,考查內容為《賈誼·過秦論》、《孔雀東南飛》、《李賀·李憑箜篌引》、《姜夔·揚州慢》,涉及到古文、詩詞,兩漢、唐宋,範圍更寬,難度增加。從實際情況看,失分也應比較多;當然我們可以預期,題目的區分度也會比較好。知識因素含量高的題目,例如考查字音、字形的題目,一般來説,區分度都會比較好。這也反映着語文知識與能力的相關性。但是,我們也有必要注意它的導向性,權衡它在語文教學中的利與弊。第13題要求默寫的八句,基本都不屬於一流名句,不是中華文化中最精粹的內容。學生即使在備考前強化成誦,也難以成為持久記憶,除了專業人士,大概誰也不會凝定為持久記憶。背誦默寫,是需要理解,需要興趣的,是需要與思維能力、語言能力有機結合的。名句在流傳過程中能成為一流,不是誰冊封的,正因為這些名句易於理解,富含興趣,相當程度地活躍在現代人的思維、語言中。不錯,第13題的確在語文教材和《考試説明》要求默寫的範圍之內。可是,如果能夠把《考試説明》劃定的篇目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尤其在單純為了默寫分數,完全脱離理解、興趣和鮮活的'思維和語言應用的情況下,需要多少時間和精力?語文老師往往會圈定一些重點,一流名句會被囊括在圈定的重點範圍之內。語文老師為什麼要圈定重點呢?一是考慮學生時間與精力的實際,二是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三是以此充實、鍛鍊學生的思維與語言。這第三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識和實踐。而且學生在寫作中也能應用,嫻熟地引用名句,形成論證的力量。但他們的默寫成績並不樂觀。

固然,語文老師的目的是分數,但學生也會在分數的驅策下不自覺地豐富語文積澱。現在試題突破“一流名句”的範圍,突破了老師圈定的重點線。在這種導向下,一部分同學要佔用大量時間完成《考試説明》的要求,而並無多大語言積澱的意義;一部分同學,或時間,或精力,或興趣不逮,索性放棄。畢竟在現行的教育機制和求學心態的氛圍裏,語文學科已淪落為弱勢科目。現實中,高考幾乎是高中學習的唯一動力——令人惋歎,令人不滿,甚至令人憤怒,但這是現實,我們不能不充分顧及的現實。

二、《合歡樹》閲讀題告訴了我們什麼?

05年北京高考閲讀題《合歡樹》在文學鑑賞的要求上可説是跨出了一大步。這一大步邁得考生們極不適應,本來已經讓學生最為頭痛的大閲讀,這次更應是答得慘不忍睹。

1、首先,看閲讀文本的選擇。

前三年北京高考的閲讀文本,更體現出理性色彩,説理的意味比抒情濃,作者的情感沒有那麼含蓄和深沉。這次在文本選擇上完全不同,選了一篇意藴很深的真正的散文,其特點是沒有生字生詞障礙,沒有背景知識障礙,不會因文外因素干擾閲讀。較少情感體驗障礙,能夠引起學生共鳴。作品主旨大致明瞭,但深入理解作者的獨特感受卻不易。作品的情感線索並不明顯,需要讀者認真品味方能找到。文中的深沉含蓄的語句影響對文本的深入理解。

這顯示了命題人在文本選擇上的要求——這樣的文本將是考查的重點。

而我們平時訓練缺乏。

2、學生的閲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