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

學識都 人氣:4.46K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大家是否寫好了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1】

一、教學中的亮點

1.注重學生統計觀念的培養

作為統計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本節課我特別注重學生對於統計過程的經歷。因為今天的內容是學生統計學習的開始,在上一節學習中學生並沒有完整的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對於描述數據的方法也是不完整和不完善的,可以説學生本節課學習是完整認識統計過程的開始。所以在課上我創設了一個完整的現實的情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不斷地感受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描述數據、分析數據的方法,使得他們在知識的拓展中不斷地經歷與完善,從而加深他們對統計數據的認識與理解。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統計數據的“鍾愛”,因為用統計的數據説話才更有説服力,才能合理的解決問題。

2.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本課在教學中我的着眼點不僅僅侷限於知識、方法,在培養學生統計觀念的同時,注重了學習能力的拓展與提高。課始,我以一個問題的提出“到底選擇去哪裏”?作為引領課堂教學的主線索,以問題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經歷收集數據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擇優”的重要;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師生合作學習的愉快與重要;在分析數據,進行決策過程中,學生感受到了用事實的數據説話,科學的看待問題的重要。這些“重要”都是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源泉,它們將使學生的數學之路越走越寬。

3.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不僅僅侷限於坐直、不玩東西,作為數學的課堂學習,我認為更多的應該體現於他們在課堂上的數學思考。所以本節課,雖然是一節統計教學的課,似乎不太好體現這樣的內容,但是我還是力求挖掘素材,理解教材並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力求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有所體現。例如:在整理數據的環節,我提出:舉手數數的辦法,我們以前用過,還有沒有其它想法?力求引領學生的創新思維,加深思考;在彙報數據的環節,我提出:老師的數據跟你們不一樣,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快速驗證,逼着學生審視數據的'真實性,關注數據的整體;在認識條形統計圖的環節,沒有直接傳授統計圖的每部分名稱,而是直接呈現圖,讓學生在靜靜的觀察中審視數據,審視圖的每部分的名稱和意思。培養了學生讀圖的習慣;在給統計圖塗色的過程中,注重了塗色方法的指導,培養了學生認真細緻的好習慣。這些都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開始,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每一節課的堅持與訓練,學生在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中,數學思維才能越來越靈活、越來越深刻。

二、需要改進的地方

我們常説,教學本書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本節課教學中,我自己感覺還是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對不同方法研究不深入

本節課的教學中,為了解決問題,很多地方會引導學生想辦法。但是教師在學生的想法中,缺少必要的分析與篩選。例如在學生用多種不同方法進行記錄數據後,應該設計一定的過程,引導學生對不同的記錄數據的方法進行對比,感受畫正字的優勢,但是這個過程我是淡化處理的,顯得教學的深度不夠到位。

2.教師對課堂教學生成把握能力較弱

我們常説要把握學生的課堂生成,但是真正的實施課堂教學時,還是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在今天的教學中,我如果能夠很好的把握學生的生成,一定會為教學增加不少光彩。例如:在記錄數據後,展示老師的數據和學生的數據時,問道:“咱們誰的數據對呢?”其中有一個學生馬上説道:“我們錯了。”老師沒有關注這個孩子,而是直接讓孩子想辦法。應該抓住這個孩子的説法,馬上問她:“你怎麼知道自己錯了?”如果孩子的方法正確,引導全體學生對數據的真實性進行研究,如果孩子完全是依賴於老師的權威,應該提示:“老師説的也不完全是正確的,我們要相信自己。”這樣就又一次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習慣教育。這樣的小的地方還有幾處,究其原因,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把控能力不強,還需要把目光多多的放到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的教案上。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會不斷的進行課堂教學的錘鍊,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2】

我對自己所上的《統計初步認識》這一課進行反思,從中得到啟發,以反思促進步。

1、《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課本在學生學習內容的選擇上遵循着這一要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水平出發,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數學化,並引導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節課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只要求學生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分類,而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較低的,重要的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進一步豐富學生活動的經驗。例如:調查全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以及學生的生日月份等。

2、在這節課中的教學目標,我抓住:經歷統計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會用統計表來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提出並解決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組織學生參與合作。讓學生在教師的“導”下,進行有條理地、輕鬆地學習新知的。

3、課題源於教學中的困惑,並在困惑中不斷研究、發現,為進一步搞好教學服務。新課程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強調參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注重評價過程,關注個體差異,評價民主化,多元化,讓學生更加感受到統計的意義與本質作用。

統計初步教學反思範文【3】

一、細化過程促放。

在高年級教師在備開放性活動時往往關注活動的目標,通過一個問題情境,加上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從而促使學生根據要求進行活動,最後在收的時候也自然地呈現出教師所需要的多層次的教學資源。但我發現這樣一個流程對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説實在是“紙上談兵”,一個問題下去孩子們連你的問題問的是什麼也不知道,更不要説回答你的問題。就如當老師想通過比較兩個學生擺的小動物圖,進而強調排一排的方法這個環節。由 於 老師問的是“誰擺得一下子就能看出誰最多,誰最少?”大多數學生都以為教師問的是“誰最多,誰最少。”所以一連兩個學生都是以此為問題進行回答的。可見教師要引導一年級學生回答問必須要精簡自己的問句,同時把一個較長的、較複雜的問題分解成幾個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如剛才的問題是否可以重建為:在學生比較兩的擺法後,教師提問:“現在你能看出誰最多,誰最少了嗎?”再問:“你是怎樣知道的?”引導學生通過數數、看象形統計圖的條形長短等方法進行比多比少,進而掌握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再學生説到比條形長短的方法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擺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排的時候要注意一端對齊上。由此我想到了,對於低年學生的“放”應該經歷:由視覺表象逐層遞進到操作方法,再由初步方法的掌握到細節重點的突破這樣一個漸進過程中進行。這才能最終達到開放學生思維,深入學生認知的目的。

二、深厚素養促收

由於前面的放的指導不夠細化,所以造成學生的生成性資源也呈現出雜亂無章的狀態。這時如果教師有一個較好的利用資源、加工資源、逐層提升的意識的話。至少對學生來説還會有一些收穫。但這收比放還要難,這一過程充分地體現了教者的一個數學素養與教學水平。本節課至少有三處教師的處理是不當的。第一,統計表的出示誤導認知。在學生對教師排的進行完調整後,教師就板書進行隨手的統計表繪製。這時我借出了每一列最後一個動物圖作為統計表的分類項目。這就會造成學生在今後的填表時把表中的項目也作為一個個體參加統計的錯誤,教師的一個隨手拈來往往造成的是無法估計的損失。第二,分組統計出錯訂正隨意。當兩次統計結束後,有一個小組發現多小組人數與統計總人數不符時,教師輕意地用拿掉幾個作為改正錯的手段。這樣一方面造成學生對問題的產生與解決的茫目跟從性,更深一層次是對科學方法的褻瀆。統計是一個十分規範與嚴謹的工作,對於錯誤的結果我也應該也必須進行有效性的彌補,彌補不行就必須重新進行統計。這一環節由於在放的階段教師指導與教具準備的不科學,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產生錯誤的結果,此時教師不應該只考慮自的教學進度,而應該與學生一起採用恰當的方法改正錯誤,這將影響學生今後的治學態度也將影響學生的終身成長。第三,貼近生活卻遠離學生。教師考慮到對學生統計的整體認知,因而設計了把各種不同的統計圖(條形、折線、餅式)都向學生進行介紹,但卻忽略了學生個體對於這些知識的認知基礎與本身對其的理解能力,故而造成沒能拉進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反而把它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拉遠了,進而在讓學生聯繫生活舉例時學生便無話可説了。

由此可見教學放環節後的“收”是對一位老師綜合素養以及教學機制的全面考驗。教師一方面要對所教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同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與理解能力,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提升;更為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關注知識的教學,還應關注到知識背後所應體現的育人價值以及與之相聯的對學生學習、生活和成長起到深刻影響的思想、方法等。

三、合理活動促思

本課我設計了兩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旨在進行統計方法的指導,第二個活動旨在體驗統計的全過程,深入理解統計的意義與價值。對於第二個開放活動,表面上看學生活動熱情高漲,活動過程也很投入,但細仔想想是其實是活動情境內容吸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並不是活動的思維挑戰性吸引了他們。孩子們在參與時腦子裏想的是到底去哪裏秋遊而不是怎樣通過統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所以看上去學生們很活躍,但活躍的是學生們的情緒,而不是思維,這樣必將影響了本活動對學生提升。由於我想到了平時我們往往想通過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活動,但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個活動的設計教育價值?

在全面學習了新基礎一系列地理論體系後,第一次如此直接、深入地探究實踐,才發現自己與理想還很遠很遠。而僅藉助於書面理論上路的我,自己在許多方面還準備不足。但我將努力地改進自己、完善自身,繼續地在新基礎的探究之路上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