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學識都 人氣:2.67W

案例

小學語文《憶江南》教學反思

《憶江南》是白居易的一首名詞。第一節課上,當我把詩題板書出來時,班上大部分孩子將古詩內容順暢地背了下來。我並不感到奇怪,因為在我校的大閲讀系列(“古詩週週背”是其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中,我們的四年級學生背誦八九十首古詩,那是不在話下的事。不過,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有這麼強的記憶力,竟能記得起二年級時曾積累的這首詞。但這也給我出了個大難題:下面的課該如何上呢?

老師,我有問題。”

“我也有問題。”

……

背完了古詩的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我只好示意他們發表自己的意見。

“我知道,這首詞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寫的,我還知道原題下有詞三首,這只是其中的一首。可我不會背其餘的兩首,老師,你能給我背一背嗎?”平日裏問題最多的張傑首先發問了。

“白居易,他為什麼要寫《憶江南》呢?”

“這首詞是白居易在什麼地方寫的?江南有什麼值得他回憶的?……”

問題接二連三地湧現出來,把我事先預設好的教學設計,破壞的“千瘡百孔”,一下子,我的頭都大了。雖説平時經常代表鎮參加“市優質課比賽”連續拿下一等獎的我,授課水平不能算太差,但這節課上發生的事,完全超出了本節課預設的教學目標,而且這些問題涉及到文學史方面的內容,我一時不知所措。只是想着,反正孩子們第二課時中還要學到,這節課上沒必要浪費時間來討論講解了。我紅着臉站在講台上,被幾十雙眼睛盯着,只好難為情地笑笑,説課後一起查資料再討論學習。後來我又花了一節課時間來解決當初孩子們在課堂上生成的問題,孩子們這才滿意地進行下面的學習。

反思:

從這件事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要做好二十一世紀的教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們的想法是純真的,在課堂上他們會大膽地直白自己的心聲,我們不能用生硬的方法扼殺這份童真。而這節課上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緣由其一,是因為學生受到家庭條件及家長素質的限制,且每學期的教學時間緊,教師又無力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滲透、指導。其二,因為我的知識水平和定向思維的限制,對於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並不能一一解答,尤其是與語文學科相差甚遠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倡導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我們的課堂也因為學生的動態變得生機勃勃。教學中我們不能讓“死”的教案牽着“活”的學生走,在生成的課堂中我們應該巧妙地運用教學機智,將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有機結合起來,既要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這樣才能真正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和課堂生成的統一,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同時,當今知識的更新速度令人驚訝,作為教師必須加強理論修養和專業學習。在多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更要堅持學習,更新知識,開闊視野。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識儲備作為前提的,教師的課堂教學機智也是以深厚的知識為基礎的。只有隨時積累新知,更新陳舊觀念,不斷擴充知識面,才能對學生進行答疑解惑,隨機應變地處理課堂教學中可能碰到的各種問題。

要做一個無愧於“教師”這一神聖職業的“好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應對學生在課堂中生成的種種問題,用我們柔和的迂迴“戰術”引導他們創新,“生成”一個美麗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