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 獲獎感言

學識都 人氣:6.24K

獲獎感言:像科學家那樣去奮鬥

科學家 獲獎感言

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我代表UC團隊,參加了在福州舉行的第12屆中國科協年會。這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級別、最高水平、規模最大的科技盛會之一。

今年年會的開幕式安排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上偌大的場館座無虛席,到會的有4000多名中國優秀的科技工作者代表,100多位兩院院士,中科院的老院長們、中央主管領導等悉數到場。這也是我參加過級別最高的盛會了。

與我以往參加過的大會不同,在科協會議上,少了一些官樣文章,洋溢的是科學家們的真知灼見。科協主席韓啟德的開幕辭非常精彩,他用非常質樸和洗練的話語,闡述了當代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使命。我聽了很受感染,從中我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科學家的氣質,憂國憂民,為振興中華、發展中國科技事業所做的不懈努力。這正如林則徐所説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就是在這樣一個異常隆重的盛會上,周光召基金會,向UC團隊頒發了“應用科學獎”。

這個以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的名字命名的獎項,是科協大會上最重要的獎項。

在會後的晚宴上,基金會的顧問們(包括原中科院的老院長,和在任的副院長)透露出這個獎項背後的故事:這個基金會前後籌劃了7年時間,獎項由周院長率領的獨立評委會評定得出,周院長一向以治學嚴謹著稱,評選過程完全不受外部因素干擾。並且獎項以周光召的名字命名,凸顯出獎勵的公正性和權威性。在他們心目中,這就是中國的“諾貝爾獎”

本屆獲獎者是4位:

第一位是57歲的地質學家——多吉院士,他是藏族唯一的一位院士。在西藏高原上,從事地質勘探工作20多年,冒着生命危險,完成了中國第一口地熱高產井——羊八井熱田深部高温資源開發性勘查工作。

第二第三位是材料學專家,57歲的益小蘇博士,從事航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45歲的楊鋭博士,從事金屬材料的研究工作。

UC團隊是這個獎項中,歷屆最年輕的`獲獎者,也是IT界唯一獲此殊榮的。在開幕式上,大會向在場的全體代表,介紹了UC團隊所取得的驕人成績。

與其它獲獎者相比,UC團隊是那麼的特殊。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也不是博士導師,更加不是科學院院士和首席科學家。因此她的出現是格外的引人注目的。

當我代表UC全體同學,上台接受這個獎項的時候,我深深的為我們的團隊感到自豪。在我腦海中閃過的是同學們不畏艱苦的日日夜夜,正是這些努力,使我們贏得了同行的尊重,贏得了國家科學界對我們的認可。

坦白説,我們所做的技術研究難度,也許還達不到心目中“科學家”的稱號。

但是,我們的產品確是真真切切的幫助了每一位手機用户,讓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都能便捷的獲取信息。

UC的確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大事,UC的移動應用產品和更加智能的服務,將會深刻的影響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使人對信息的利用更有效率,生活變得更精彩。

從這個角度上來説,UC團隊的成就,絕對不亞於任何一位科學家的成就。

這一份榮譽,不僅僅是周院長對我們這羣年輕人的厚愛;更是老一輩科學家們對UC的深切期望。我感受到肩上的責任愈加沉重,我們必將矢志不渝的踐行UC的使命,共同譜寫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歷史。

 以色列諾獎科學家的獲獎感言:關鍵是不隨大流

記者:你現在感覺怎樣?

切哈諾沃:我似乎還無法消化這個來得突然的獎項,好像要被它淹沒了一樣,一時還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記者:你預料到今年獲此殊榮的將是自己嗎?

魔鏡教你穿透愛情 聯想筆記本Y200熱賣中

最大的2G免費郵箱! 不信你的IQ比我高!

切哈諾沃:不,完全沒有。當時我正要出門,是我兒子接的電話。我想,即使自己會獲獎的話,也應該是醫學或生理學的獎項,完全沒料到會是化學獎。

記者:得知自己獲獎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切哈諾沃:那種感覺當然是美妙的。諾貝爾獎是全世界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事業巔峯。我並不否認我為自己、我的家人和我的科學事業感到驕傲。

記者:獲得諾貝爾獎會給你今後的事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切哈諾沃:我真誠地希望這件事對我將來的科研毫無影響。我熱愛我的實驗室、我的學生和我的科學事業。目前我正進行着一項激動人心的研究,還將取得更多的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