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黑板報的資料

學識都 人氣:2.79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黑板報吧,黑板報上的文章排列,一般分為橫排、豎排、橫豎結合三種形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黑板報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年黑板報的資料,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年黑板報的資料

新年黑板報的資料1

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週期稱為“年”。《説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時代產生了夏曆,以月亮圓缺的週期為月,一年劃分為十二個月,每月以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正月朔日的子時稱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也叫年,年的名稱是從周朝開始的,一直至西漢才正式固定下來,一直延續到今天。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後,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於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曆,在政府機關、礦場、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曆。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通過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曆紀元,把公曆的元月一日定為元旦,俗稱陽曆年;農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後,因而把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俗稱陰曆年。

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春節的高潮。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新年黑板報的資料2

正月初五在江浙滬一帶要祭財神,後在開市做生意。但並不是小年!指的一年開始請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小年祭財神。民間傳説,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説:“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 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户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户,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裏,在新的一年裏大發大富。

新年黑板報的資料3

所謂新年新氣象”。因此,每年的過年都格外吵,格外鬧。

而我們家的房子,似乎要被鞭炮聲震倒了,對面的娶媳婦,隔壁的住新房。這給本就熱鬧的新年增了幾絲氣氛。外面整天隔三五十分鐘就放一次炮,害得我整天躲在家不敢出門,只能在家玩電腦(但電腦又能玩些什麼呢?看電影,外面吵聲音不大清楚;玩遊戲,沒聲音又不刺激;聊天,消息來了都不知道……)最終,電腦一直開着,只能等到那一陣漫長的鞭炮聲過後才能來玩(命苦啊)。煩死了,玩到起勁時,可惡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但是,新年新氣象嘛,總得什麼都是新的吧!(於是,我漸漸克服了鞭炮聲的煩惱。因為,我隨爸爸到外邊去玩,碰到朋友時,去人家家裏坐坐,喝杯茶,拜個年。這才是真正的我(以前,我總是有着閉鎖心理,現在終於打開了閉鎖已久的門——新年起的作用吧!)

眼看過年的長鞭炮已經燃了一半了(該清靜點了吧)在過年前,我把全部作業的“煙花”點燃了,到過年前一天,圓滿“燃放完成”(這樣多好,起碼在玩的時候不會想到未燃放的“煙花”吧)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初四,我經老爸老媽同意後,來到了一座山的最高的鄉鎮——大坪。路上,我見到了從未見過的高山深谷,由於陰天,山谷再高也是一種傳説。路上,簡直比內蒙古的環境還惡劣,車前一片都是白茫茫的霧,一打開車窗,一股冷流帶着含水的霧朝我的身體襲來。到了大坪,我們又去了2個瀑布,到那,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冷,什麼是內蒙古,同時首次領略了大瀑布的雄偉、壯觀景象。

新年新氣象,就是什麼都是新的,而製造氣氛是可以原諒的,但環境的污染是不可諒解的。否則怎來長長的瀑布、清清的水。所以在“綠色鞭炮”沒發明出來前,還得靠大家的自覺了。

TAGS: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