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醫德醫風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2.97W

時光飛逝,如梭之日,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回首這段不平凡的時間,有歡笑,有淚水,有成長,有不足,該好好寫一份工作總結,分析一下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了。怎樣寫工作總結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醫德醫風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關醫德醫風工作總結範文(精選5篇)

醫德醫風工作總結1

在省市區衞生局的正確領導下,我院醫德醫風工作圓滿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務,醫德醫風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績,現將我院的醫德醫風情況介紹如下:

一、繼續狠抓醫德醫風教育工作。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動。院黨政非常重視思想教育,利用《醫德醫風簡報》作為思想武器,積極宣傳醫德醫風的政策法規和典型案例;同時下發文件和召開全院大會組織廣大職工學習,開展了治理商業賄賂專項整治活動。使廣大職工在思想上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同時,從行為儀表、言談舉止上規範了職工的行為。其次大力建設醫院文化,形成了醫院全體職工的共同價值觀。

二、深入患者中間調查研究,切實解決患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調查研究是我黨一貫的優良傳統,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醫德醫風和醫療服務的好壞只有病人最有發言權。為此醫德醫風辦每月組織專人深入病區、門診患者中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對我院在醫療、後勤服務、醫德醫風方面的情況徵詢患者的意見和建議,並同各科召開的工休座談會上患者反映的問題,以及意見本上反映的問題一起歸類彙總,擬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或建議,上黨政聯席會議予以解決。這樣為患者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如為住院患者就近設立開水處;為方便患者就診重新設置了導診圖標、科室牌;有的患者反映夏天病房有蒼蠅蚊子,添置了滅蚊物品;有的患者反映常用藥品供應有時出現斷檔,為此藥房主任慎重對待,加強了藥品的計劃——採購——出庫的銜接工作,保證了常用藥品供應等等。經過廣大職工的共同努力,使我院的三個滿意度均達95%以上,拉近了醫患關係,得到了患者的好評。

三、狠抓當今社會“紅包”問題。

我院對退“紅包”的醫護人員年終進行表彰獎勵,對索要和收受“紅包”的給予紅包金額五倍的罰款並待崗三個月的處罰,總之,我們一方面引導和鼓勵絕大多數醫護人員保持高尚的醫德醫風,另一方面對個別違背職業道德的醫務人員採取嚴厲的高壓政策。由於加強了職工的思想教育和完整配套的獎罰制度,基本沒有“紅包”之風。

四、嚴禁亂收費、亂計費、開“搭車藥”和藥品做臨牀。

今年醫德醫風工作的重點仍然是治理亂收費,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具體措施如下:

       一是由財務每月從社保瞭解各科收費情況,發現亂收費、多計費、開“搭車藥”的情況要求其科室馬上予以糾正;

       二是院務會按三類收費標準,逐一進行檢查,不合理的收費要求其必須調整;

       三是為了防止藥品做臨牀,對於某種藥品突然出現用量非正常大增,或者用商業賄賂手段經銷藥品的,馬上取消該藥品在我院的經銷。

五、大力弘揚“救死扶傷、愛心奉獻”精神。

在全院廣大職工中倡導在看病中不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尤其要關愛睏難羣體和弱勢羣體,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温暖。由於我們精湛的醫術、合理的收費和良好的醫德醫風,使我院在周邊地區獲行了較高聲譽。

雖然我們醫德醫風取得了很好成績,但也存在的不足,首先,仍然有個別推諉病人、亂記費、對病人不夠耐心的現象發生;其次,醫德醫風學習資料匱乏陳舊,跟不上改革形勢的需要,今後,要繼續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和獎懲力度,緊跟改革發展的方向,使我院的醫德醫風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醫德醫風工作總結2

按照區衞生局、鎮政府的要求,為進一步轉變衞生行業作風,提高服務質效,不斷優化廣大人民羣眾的就醫環境,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我院行風工作以積極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先看病、後付費”為主線,牢牢把握職工受教育,羣眾得實惠這個基本點和落腳點,改善就醫環境、端正服務態度、規範執業行為、增設便民利民服務項目為重點,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以開展“三好一滿意”、“先看病、後付費”活動為契機,促進醫院行風工作再上新台階

在區衞生局的正確領導和鎮政府精心指導下,深入調研,制定方案,精心準備,適時推開,嚴格程序,紮實工作,大膽探索,認真研究,確保了全院“三好一滿意”、“優質服務年”活動開展順利,發展健康,成效明顯。我院“三好一滿意”、“先看病、後付費”活動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探索了我院在新形勢下加強醫療工作者教育管理的新途徑,醫院職工素質得到新的提高。通過學習增強了服務觀念,通過教育,思想、作風有了新的好轉,為羣眾和病人辦實事辦好事的多了。據不完全統計,“三好一滿意”、“先看病、後付費”活動開展以來,全院職工為羣眾和病人辦實事辦好事,羣眾和病人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二是加強了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為農民解決看病難的問題,我們在衞生局的領導下,由院長親自安排,為我鎮解決“三農”問題,為農民解決看病難的問題辦了好事,辦了實事。我們的行動,讓羣眾看到了“三好一滿意”、“先看病、後付費”活動的成效和帶來的可喜變化,維護了醫療工作者的形象,密切了衞生院和羣眾關係。許多羣眾和病人反映:醫院的服務態度變好了,看病更方便,不用排隊等候了。

二、加強領導,納入日程,使行風建設有切實的組織保證。

為使行風建設工作有切實的組織保障,全院成立了以院長為組長的行風建設領導小組,醫院設立了專門負責監督各科的行風工作。結合醫院的工作實際制定促進行風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和切實可行的措施,層層落實責任狀,對行風建設實行一票否決,這樣使我院的行風建設工作做到了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進一步加快了醫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的步伐,使醫院的行風建設工作始終能沿着正確的軌道建康發展。

三、完善制度,兑現獎懲,使行風建設有了切實的制度保證。

為使我院行風建設做到有章可循,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我們先後制定了,《醫德醫風建設》活動方案;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工作方案;維護羣眾健康權益,促進醫務人員對醫療法規的學習有效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為進一步明確各級領導的和各級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我們先後重申了首診醫生負責制、服務承諾制、否定報備、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為進一步明確對各級領導和全院醫務人員的工作職責,我們本着誰主管、誰負責和一級向一級負責的精神,層層簽字了目標管理責任狀。為使每一項任務目標落到實處,我們制定了《醫德醫風考評制度》。為加強行風建設教育工作,我們先後制定了醫德醫風教育、行風建設工作計劃。為加大社會對我院行風建設的監督力度,我們制定了與有關部門聯繫制度。為及時正確解決患者上訪投訴,我們制定了醫療糾紛、差錯、事故處理工作方法。為提高醫療護理質量,我們制定了各病種的醫療護理常規、各種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制度、各種科研教學制度、各項急診急救工作制度等規章制度。

四、大力宣教,營造氛圍,使醫德醫風、行風建設成為廣大醫務人員的自覺行動為。

使全社會對我們醫院的工作能夠給予大力支持和有效的監督,為給我院行風建設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我們十分注重宣傳輿論作用。我們每年都通過宣傳欄向全社會公開承諾我們的優質服務、無偽劣假藥、藥品零差價、扶貧措施等,爭得全社會的廣泛監督指導。

五、突出重點,強化措施

行風建設工作一年來,在行風建設上。我院始終以整治羣眾反應強烈的藥品採購和銷售上的不正之風為重點,以解決吃請、生冷、硬、頂等熱點為重點,健全制度,強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並以此帶動全院醫德醫風、行風建設工作全面展開,並取得了成效。

第一,就醫環境得到了改善。為方便患者就醫,營造一個舒適整潔的就醫環境,我院增加了候診椅,綠化了環境等等。

第二,醫院成立了專門糾正藥品和醫療設備採購、銷售中不正之風的領導組織,採取了藥品和醫療器械招標採購,明確了不許在藥品銷售中拿回扣,明確規定銷售商。

第三,倡導人文服務,樹立人性化醫療觀念。我們醫院在醫德醫風上嚴抓嚴管,醫務人員的職業行為得到了有效的規範,杜絕了生、冷、硬、頂等不良行為。進一步落實了《首診醫生負責制》、《服務承諾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醫務人員嚴格履行“八項服務承諾”。我院行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院將在縣衞生局、鄉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嚴格按照上級關於加強行風建設的要求,鞏固開展保持教育成果,發揮長效機制更好地履行服務承諾,辦廣大人民羣眾信得過的放心醫院,使醫院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醫德醫風工作總結3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WTO的加入,我國醫療衞生行業逐步與國際接軌,傳統的醫德觀正經受嚴格的檢驗。良好的醫德醫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管理工作的主線。針對醫德醫風建設中出現的新狀況和新問題,剖析醫患存在的心理誤區,制定相應的政策,克服市場經濟負效應,強化服務意識,樹立救死扶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新的理念,是市場經濟醫德觀的基本原則。因此,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建立適應市場經濟新的醫德觀,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把醫德醫風建設貫穿於醫院管理工作的位置上。

我們要堅持定期分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提出要求的工作管理模式。建立部門、崗位工作職責制,把醫德醫風建設納入醫院管理計劃和工作計劃當中,與醫院各項工作同步開展,分級實施,做到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重點部位重點抓,構成一個良好的醫德醫風管理網絡。

把醫德醫風建設貫穿於醫院社會主義精神禮貌建。設的位置上經常性地開展思想政治和多種形式的職業道德教育,培養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高尚的醫德情感,鍛鍊堅定的醫德信念,養成良好的醫德習慣;開展經常性的以精神禮貌建設為主要資料的競賽評比,塑造先進典型,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地啟發地調動廣大醫務人員的用心性,培育良好的醫德氛圍,把言與行熔入到精神禮貌建設之中。

二、把醫德醫風建設貫穿於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位置上。

我們不再把病人當作病源、病材、病例,應看作是服務對象、是賓客臨門,改變對病人的稱呼,不是生硬的稱“幾牀幾號”,而改稱“某大爺”、“某先生”等,稱呼之變,增添了人情味和親切感。實行無假日醫院、夜間門診、“綠色通道”,方便病人的就診。

在診治過程中保護病人保密,保障病人的知情權,不斷改善、創新醫療技術,採取便捷、微創、無痛等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性化醫療服務。至於如何有效地進行醫德、醫風建設,《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地告訴我們,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結合。要廣泛進行道德教育,普及道德知識和道德規範,幫忙人們加強道德修養。建立健全有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把公民道德建設融於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之中。

逐步完善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運行機制,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

醫德醫風工作總結4

進一步加強行風建設、規範醫療機構管理和執業行為,促進醫療衞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切實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經過全院幹部職工共同努力,我院在行風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抓思想教育、規範醫療行風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執醫為民的服務理念教育,以創造百姓滿意為行業目標,以職業道德為基點,不斷規範醫療行業,在行風建設中,建立行風工作領導小組,實行院長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誰主管誰負責,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到科室到個人、並與單位職工簽定了行風建設工作責任狀,把行風建設納入整體工作,形成制度,並將醫德醫風作為醫務人員考核、獎懲、晉升、勞務分配的重要依據。並把行風建設與質量管理年活動和結合,建立行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二、建立建全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政策

制訂《醫療服務行為規範》進一步落實醫療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範,強化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建設,加強醫療質量管理,建立和完善醫療質量管理體系,制定醫療質量管理目標、措施和監督辦法,定期對醫療質量、運行效績進行考核,對醫療工作量和服務質量每半年公示一次。不聘用非衞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衞生技術工作和無執業資格人員獨立從事診療活動,不將醫療機構場所出租、承包等方式交由他人從事醫療活動,不刊登非法或虛假廣告,醫務人員未經許可不得私自外出會診或到非執業地點會診或手術,禁止醫務人員在醫療服務中收受“紅包”及“藥品回扣”及“開單提成”。

我院成立了藥品採購小組,進一步完善藥品、醫療器械、耗材集中招標採購工作,嚴格按照正規渠道採購藥品,把好藥品入院關,嚴格院內藥品管理,建立因病施治、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監督制度管理,醫生使用抗菌藥物範圍和門診、住院使用抗菌藥物範圍符合率達標。堅持新藥進院、藥品招標等集體研究的工作制度、對臨牀大處方現象專門制訂了病人用藥限額、實行處方點評制度及藥品使用動態間接及超常預警制度、逐漸降低藥品收入在醫療費用中的收入比例,降低羣眾看病貴的負擔,把優惠讓利給羣眾。建立建全醫院內部收費管理制度、嚴格執行《醫療服務項目規範》,不自立收費項目、不擅自提高收費標準、不擴大收費範圍、不強制或變相收費,公示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並把治理醫療反商業賄賂活動與行風建設活動結合起來抓,從羣眾自身利益出發、切實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實際問題,減少了醫療糾紛的發生。

三、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建立糾風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員職責,實行來訪毅然諮詢、投訴的登記制度,做到事事有答覆,件件有落實。文明着裝上崗,接受患者監督,病房不定期召開病人座談會,直接徵求患者意見,溝通醫患關係。聘請社會義務監督員,認真聽取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不斷改進醫療作風。營造良好的醫療環境、開通綠色通道、創建便民服務。

醫德醫風工作總結5

誠信是一個重要的社會道德範疇。我國古代思想家對誠信道德的闡述和強調不絕於史,在傳統理論中,誠實守信被看做“立身之本”、“舉政之本”、“進德修業之本”。當今社會,誠信更進一步發展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深層道德意識,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公民道德建設千頭萬緒,誠信應該成為整個公民道德建設的突破口。一個人只有誠信做人,誠信地對待工作、家人和社會公眾,才可能建立和完善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才能得到繼承,道德社會才能真正建立。

醫療機構是衞生系統的主要窗口,也是社會的重要窗口。醫德、醫風的好壞是社會風氣好壞的反映,也是全民族整體道德素質的重要表現。因為醫療行為關係到人的健康與生命,所以,醫德、醫風一直受到社會各界、輿論的'經常關注和很高的要求,常常形成一時的熱點。由醫德、醫風惡劣造成的事故儘管不多,但是影響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譴責。因此,醫德、醫風建設是社會道德建設的重點之一。隨着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醫院諮詢建設和發展由依賴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軌。由於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目前市場經濟環境下醫德存在多面性的特點:

1、受利益驅動,醫德出現失衡。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傳統醫德發生了變化,受利益驅動,部分醫務人員的是非觀、利弊觀、尊卑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本來,醫院的服務宗旨是減少疾病、救死扶傷,不能單純以營利為目的,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是以自主經營的醫療衞生服務為主體,既求社會效益,又要講求經濟效益,二者處理不當,就導致了有些單位和醫務人員見利忘義,醫德失衡現象的發生。具體為亂檢查、亂收費、亂用藥、收紅包、從事第二職業搞“創收”等,由此擾亂醫療秩序,敗壞了醫德醫風。

2、價值背向,導致醫德失去規範。

國家對醫院實行差額補貼的同時又使醫院物資市場化,價格的漲跌使市場供求關係發生變化,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受市場經濟體系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醫務人員在遇到通過正當途徑而利益得不到實現時,就可能尋求非道德補償。更有甚者認為,為病人看病、做檢查、做手術、受病人吃請、收病人紅包和禮品是等價交換,合情合理。這反映了市場經濟所引發的市場價格和價值的距離,導致了醫德失去規範。

3、效益碰撞導致醫德失調。

在國家補償不足的情況下,為謀求發展,醫院在考慮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必須重視經濟效益,由此在重視醫療服務的同時也十分重視醫療服務效益。但是,醫療服務的價值無法用金錢來直接衡量。面對患者,醫院有擇優治病救人和救死扶傷的道義,同時又有維持醫院勞動力再生產的責任,在具體實施中難免使二者產生碰撞,導致醫德失調。

由此可見,市場經濟不僅體現在以法律為手段的制度約束性上,還體現在以信譽為基礎的道德約束性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醫院既擔負着保障人民羣眾健康的任務,又要為自身生存和發展參與市場競爭。加強醫德醫風建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可行的管理體制,是醫院在激烈的醫療競爭中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環節。那麼,醫院該如何以“誠信”教育入手,抓好醫德醫風建設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做文章。

 1、以“誠”人為本,做好醫務人員的思想教育。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的教育。這是思想道德建設的核心,也是醫德醫風建設的核心。要教育職工正確對待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困難、利益調整及一些問題,堅定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決心,為醫院的生存和發展貢獻力量。

二是對職工進行“三觀”教育。即對職工進行新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通過教育使職工正確看待物質利益,正確對待個人、集體與國家的關係,把個人利益融入集體利益之中;教育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把治好病人,減輕病人痛苦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

三是對職工進行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教育。教育職工樹立起病人是醫院的“客户”,病人是醫院職工的衣食父母的理念,正確認識醫務工作者和病人的關係,教育職工經常進行換位思考,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以“信”為本,切實履行對服務對象的承諾。

一是要把醫德醫風建設同各項制度結合起來。要制定和完善醫德醫風規範,使醫德醫風同職工的利益緊密掛鈎,嚴格考核落實,建立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服務水平,提高其醫德醫風水準,讓病人滿意。

二是要堅持落實好醫療服務和醫藥收費價格公開制度和住院病人“日清單制”,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把“醫不二價”、“童叟無欺”作為行醫道德的根本要求。只有心擺正了,才會對病人堅守誠信,才能兑現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