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識都>好好學習>放假>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作文集錦十篇

學識都 人氣:2.7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來歷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秋節的來歷作文集錦十篇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1

中秋節的夏夜永遠是美妙的。暑熱散去了,星星上崗了,月亮也出來了,柔和的月光立即灑滿了小院。這是中秋節中最美的時刻。玩了一天,終於盼到了這一美妙的時刻。洗完澡,端上月餅,坐在小院中,邊上月邊吃着香甜的圓餅。

就在我正準備吃着月餅的時候,媽媽突然叫我們把月餅放下。我們問他為什麼,她説:”你們就這樣直接吃像話嗎?去,去把爸爸、奶奶、阿姨她們都叫來,我們一起吃。“我們馬上出兵去叫人。全部到齊後,我們就坐下去,一邊欣賞這美麗而柔和的月光,一邊品嚐這香甜可口的月餅。

媽媽又叫住了我們,她説讓我們坐好,她要給我們一個驚喜。過了一會兒,一個美妙的歌聲傳了出來。我們一看原來是媽媽在唱歌,我們靜靜地聽着,頭輕輕地搖着,手輕輕地拍着。月光下,我們一邊欣賞媽媽唱歌,一邊吃月餅,那感覺真好!

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弄那麼多東西,她説:”我們每年的中秋節都太無聊,這次難得人那麼齊就弄熱鬧點。“

原來,中秋夜是團圓夜啊!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2

中秋節到了,我們一家又能團聚了。

舅舅來了還帶來了一個箱子,我問:這箱子裏是什麼?舅舅説這是螃蟹。我驚呆了!我不信,然後舅舅把箱子拆開後,我看見了橫着跑的螃蟹,他身上的顏色是墨綠色,身上有八隻腳,前邊有兩個大鉗子,看起來,很害怕。這時,媽媽來了,她説:”我的手藝好,我來給大家做螃蟹“。不一會兒媽媽就把螃蟹做好了,螃蟹出鍋後,顏色變成了非常好看的淡紅色,一個個趴在鍋裏一動也不動,讓人看了,嘴角都會流口水。

螃蟹上桌後,我和爺爺、奶奶、舅舅,爸爸、媽媽開始吃螃蟹,最先吃的是螃蟹腿,蟹腿有八隻,腿裏的肉好吃,但是不好取,媽媽和舅舅就幫我將螃蟹腿裏的肉吸出來。然後吃蟹鉗,蟹鉗的肉很多,吃起來很容易。將蟹鉗左右分開,雪白的蟹肉就出來了。再吃蟹黃,只有母蟹才有蟹黃,舅舅説公蟹的叫蟹膏。掀開蟹殼,從頭頂將蓋打開,將蟹肺、蟹心、蟹胃和蟹腸去掉,將蟹身往兩邊屈,把蟹膏擠出來就可以了。最後吃蟹肉,肉是一瓣一瓣的。吃螃蟹的腿螃蟹的肉很鮮美,太好吃了,我忍不住連着吃了三隻,姥姥還讓我再吃一隻,媽媽卻不讓我吃了。我想媽媽是對的,一次吃多了下次吃就不覺着香了。

中秋節是團圓的節日,我們一家人在一起,我很開心,很快樂。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3

今天是中秋節。我們這裏家家户户都要做餅,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奶奶學做餅啦!

因為我還不會做,所以奶奶先示範一遍給我看,先拿出一點麪粉,然後放一點水,就變成了黏黏的'餅皮疙瘩,先把它放一邊。接着,把青菜攪碎,再放一些肉末,再把

它們一起放入鍋裏炒熟,餡就做好了。奶奶做了兩種餡,還有一種是南瓜餡的。

終於可以做餅啦,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奶奶不急不忙的把一塊麪皮撕下來,再用兩手上下轉,滿滿的麪皮就聽話的變成了圓形,然後把麪皮左右一拋,拋得過程中輕輕

一捏,再把餅的外邊捏薄,但裏面一定要厚,因為中間是要包餡的,如果太薄的話裏面的餡會漏出來的。把餅皮攤在手掌上,再放上青菜或南瓜餡,再把餅皮合起來變成一個

包子狀,接着把它放在桌上,桌子上要先灑上面粉和芝麻,再用擀麪杖把它拉圓,但是要把餅四周轉一轉,不然會黏在桌子上,最後把餅放進油鍋煎一下就好了!

可是輪到我自己做的時候我總會把餅皮的中間捏薄,捏餡的時候餡都掉出來了,經過幾次的摸索,我做得越來越好了。這次做餅真讓我受益匪淺啊!

通過這次做餅讓我知道了大人的辛苦,也讓我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餅,那就是我自己做的餅!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4

聽説中秋節是在元代的時候就有的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就聽我慢慢跟你講。在元代時,大家受不了蒙古人的殘酷統治,所以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想要傳遞信息,可那時不可以。

然後就把紙條藏到餅子裏。到了八月十五那天大家便齊開火。很快,大家就攻下元大都,於是元軍投降了。最後,朱元璋成功了!於是他們就把傳信的餅子分給眾臣吃作為獎賞。到最後就流傳了下來。並且人們不敢取名為元餅,所以取名為月餅。這就是中秋節及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5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據《周禮R26;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晉時亦有中秋賞月之舉,不過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將中秋與儲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遊月宮等神話故事結合起,使之充滿浪漫色彩,玩月之風方才大興。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説:“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內延居民,深夜逢聞笙芋之聲,宛如雲外。這五百多年中推出“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賣兔兒爺”等節慶活動;其中的賞月,吃月餅、團圓飯等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6

今天是中秋節,中午我們在奶奶家吃完團圓飯,我和媽媽在奶奶家院子裏騎自行車。奶奶家院子很大,環境很好,花草茂盛,小路兩旁都是高大的柳樹。

我騎着心愛的變速車,速度很快,感覺風”唰唰“吹過耳旁,像飛起來一樣,特別刺激。我正騎着高興的時候,突然,”啪“的一聲,我摔倒了,車鏈子摔掉了。我和媽媽一起修了好長時間,我倆笨手笨腳的怎麼也修不好,弄得更糟了。我們倆滿手都是黑油,垂頭喪氣的往回走。

這時候,我倆想到了一個新玩法。我讓媽媽坐在車上,我在後面推她的背,媽媽玩的特別開心。到了家門口,媽媽又纏着我再推一圈,我只好又推了一會。看着媽媽玩的這麼開心,我也想這樣玩。我讓媽媽推我,原來這樣玩速度也很快,感覺也很爽。

自行車雖然壞了,但是我和媽媽就找到了一種新玩法,今天中秋節過得特別開心。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7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唐代,這種祭月風俗更為人們重視,《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8

今天,是中秋節。我拿來一把小椅子,獨自一人坐在陽台裏,桌子上放着一盒美味的月餅。爸爸媽媽很忙,所以沒時間陪我,便為我準備了一盒月餅。

”沙沙沙“一陣陣風正慢慢地吹過來,這聲音很脆,不含有一絲雜音。我望着天上的明月,啊!那明月是多麼的亮,好像點亮世界的一盞燈!再看看,我彷彿又看到了牛郎和織女手牽手,坐在月亮中間互相談着以前的事情。而這時,可愛的小兔子從中間蹦了出來,興奮地一會兒往左跳跳,一會兒往右跳跳。這種景象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人與動物和平相處。

過了一會兒,我就開始吃月餅了,”咔“一咬下去,一種熟悉的味道流進了我的心田。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還小,拿着玩具跳來跳去,不時的去吃一口月餅,爸爸媽媽則邊賞月邊給我唱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雖然那歌聲是片刻的,卻刻在了我的腦海裏,那時的我,多快樂!

回過神來,才發現那是小時候,現在我獨自一個人在這裏,沒有歌聲,也沒有爸爸媽媽在時的安全感,忽然,我覺得世界上彷彿就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是如此安靜,如此恐怖。

看看鏡中的我,我高了,我變了,我不是從前的我了,此時,心情很特別,説不出是什麼,有辛酸,有後悔,看這月亮永遠都是那麼圓,而我卻沒有像以前那樣了。懷念過去,但回不去了,只有展望比過去更美好的明天!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9

中秋之夜是個美麗,祥和的夜晚。每當我吃起月餅的時候,我就常常思念爸爸,真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啊,當然,這也是人之常情,哎,真是可惜呀,爸爸有好幾個”團圓日“都沒跟我們過過的呀!

我們吃好了月餅,就跟我的弟弟跑了出去,那月亮姑娘羞羞答答地藏在雲朵裏,過了好一會兒,我才看到月亮姑娘露出了半個臉蛋,弟弟等得有點不耐煩了,急得直跺腳,我對弟弟説:”我們一起來背古朗月行吧!“弟弟點了點頭,我們一起對月亮喊着:”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仙人垂兩足,桂樹向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我們背好了以後,月亮姑娘見了我們有説有笑的,便悄悄露出了自己的身子,我看見弟弟連口水都流下來了,心想:他一定把月亮當成了大餅吧。過了一會兒,月亮沒了,我和弟弟很通過,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圓的月亮,媽媽説:”下次等爸爸回來了,我們一起過節日,又會看見圓圓的月亮了。“我們總算又開心起來了!

這個中秋之夜,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中秋節的來歷作文 篇10

自古以來,月亮就寄託着人們無限的情感。又是一年中秋節了,舉頭望月鄉愁無限,感慨也頗多。

中秋節的時候,人們望着難得一圓的月亮,不禁會想起遠在他鄉的親人。李白的詩裏時常有月亮的影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月亮似水的影子,似夢的顏色,給人的是一種惆悵的美。世人眼中,它是出水的芙蓉,婷婷裊裊,潔淨無暇;它是披紅的新娘,嬌嬌柔柔,楚楚動人;它是水裏的倒影,隱隱約約,可望而不可即;他是遊子思家的心,夜夜拌母親入眠;它是中秋節掛在天上的燈籠,是聞見甜味的香蕉……

直到那一天,人類科學家第一次用天文望遠鏡看到了月球表面一個個凹凸不平的”坑洞“,喔,原來月亮是這樣的……她並不是古書中描寫的一塊完美無暇的玉,也不是傳説中天狗喜食的大餅……她沒有那麼美……

那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來到了傳説中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出乎意料的,這兒不美,一點兒不美,甚至冷清得叫人害怕,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環形山“,一捧捧無水的沙土,掩埋了人們心中美麗的月亮。那曾經如夢的顏色,在此刻看來,也不過是太陽反射的光罷了,那曾經被看作是嫦娥與月兔的影子,也只是連綿的”環形山“。是的,月亮神祕的面紗被人類一點點地揭開。她不再是令人嚮往的仙境,而是一塊沒有味道的糖果……

人類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假如有一天,人類弄清楚了宇宙間的一切,那麼人類必定已經瘋狂,這又有何意義呢?倒不如不要把一切事物看得太透徹,守住一份美麗與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