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5篇)

學識都 人氣:6.9K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路遙人生讀後感範文1000字(通用5篇)

路遙人生讀後感1000字1

在小年夜的晚上,閒來無聊逛了書店,我選中了《新人生》這本書,原因有兩點,一點是它的封面中央有着一粒標着“新人生”的大白兔奶糖,很別緻;另一點是因為書封面的這段話“某天,我讀了一本書,我的一生從此改變。即使才展開第一頁,它的強烈衝擊仍深深打動我。書頁中衝出一道強光,照亮了我的臉龐。那炙熱的白光,迷惑了我的思維,卻也令我的心智豁然開朗。我驚懼地發現,周遭的世界正經歷着徹頭徹尾的轉變。一種從來不曾體會過的孤寂突然降臨……”這段話很吸引我,因為我們都曾經歷過為了某一本書日夜顛倒為之着迷的時候,一本好書會帶我們去一個全新的世界,給我們新的啟發,會令我們充滿智慧……所以……帶着這份共鳴,我和書的作者奧爾罕。帕慕克一起踏上了這段名為“新人生”的旅程。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對書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奧爾罕。帕慕克是XX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被授予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鄉憂鬱的靈魂時發現了文明之間的衝突和交錯的新象徵。”帕慕克被認為是當代歐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學家之一,是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壇巨擘。出生於伊斯坦堡,在伊斯坦布爾科技大學主修建築。1979年第一部作品《塞夫得特州長和他的兒子們》得到《土耳其日報》小説首獎,並在1982年出版;1983年再度贏得奧爾罕—凱馬爾小説獎;1983年出版第二本小説《寂靜的房子》,並於1991年獲得得到歐洲發現獎,同年出版法文版1985年出版第一本歷史小説《白色城堡》,這本小説讓他享譽全球,紐約時報書評稱他:“一位新星正在東方誕生——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這本書榮獲1990年美國外國小説獨立獎。1990年出版《黑書》是一個里程碑,這本小説讓他在土耳其文學圈備受爭議的同時也廣受一般讀者喜愛。法文版獲得了法蘭西文化獎。1992年他以這本小説為藍本,完成《隱蔽的臉》的電影劇本。1997年《新人生》一書的出版在土耳其造成轟動,成為土耳其歷史上銷售速度最快的書籍。書的作者是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在作品充滿着魔幻色彩,因此這本書可以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鉅作。

好了,言歸正傳,我想談談這本小説的內容。這本小説講的是一位名為奧斯曼的學生讀了一本很神奇的書,然後他的世界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斷然告別了過去的熟悉生活,隨後,他戀愛了,愛上了很有個性的漂亮姑娘嘉娜,然而嘉娜是有男朋友的,一次意外,他目睹了嘉娜的男友遭人刺殺,奧斯曼是個很有想法的男孩,他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拋棄了原有的身份,隨着那本神奇的書的內容,踏上了尋找新人生的旅程。

路遙人生讀後感1000字2

曾經在我印象中那些為人稱頌的“名師”們,他們學富五車、受人景仰,彷彿上帝的寵兒,天生的教師,是高不可攀的。這個學期拜讀了《名師人生》這本書後,忽然間發現原來“名師”也曾有過困惑,原來“名師”的教學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而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是因為他們在教育教學中會忘了自我,忘了勞累,忘了結果,忘了回報。一位位名師,他們的起點不同,境遇不同,悲喜不同,付出不同,人生不同……但是,他們的人生信仰是相同的,百折不繞的精神是相同的,鐵杵成針的勤奮是相同的。

李鎮西老師説是學生教會了他怎樣當老師。在他的故事中,他講述了由於他處理不當,讓一個孩子受委屈的故事,事後李老師對孩子的內疚讓我汗顏。從教十幾年,我對自己的定位仍然停留在“教學生”上,一味地將學生當成自己説教的對象,而很少想過孩子們到底在想什麼,他們到底要的是什麼。以致最後我教的越來越吃力,孩子們學的越來越累。

看了李鎮西老師的這篇文章,我知道了自己的這種態度是多麼的可怕,作為一個教師,要善於把教育失誤變成教育財富,只有沿着錯誤的台階才能一步一步走向事業成功的高峯。而且在李老師的的教導下,我明白備課的起點在學生而不在自己,也明白了最好的教學就是“和學生一起學習”;也懂得了“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刻也不應忘記自己曾經是個孩子”的道理。

與一位位“名師”對話時,不難感到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是一個“愛”字。愛不是教育的全部,但是,教育的全部過程都充盈着愛。愛,是教育永恆的'話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想來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教育理念,但是,如何把愛化為教育者的教育行為,讓愛走進校園、充盈課堂、觸摸到一個個靈動的生命,讓愛產生智慧,讓愛在孩子心中留下歲月抹不去的美好回憶,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想來當我們從《名師人生》中學會用學生的眼睛、學生的情感、學生的心理,去構築自己的內心世界時,才能真正走近學生、瞭解學生、認識學生,才能走進學生五彩繽紛的內心世界,捕捉到藏在學生心底,影響一個學生整個人生的夢想與追求。

慢慢地合上書,忽然間覺得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也許窮其一生,我也成不了名師,但我覺得至少有一點我能做到:那就是在以後的教學道路上學會愛學生,學會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用兒童的眼光去審視世界,用兒童的思維去對待學習,把教學作為沒有終點的追求。學會站在育人的高度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實踐,讓孩子的學習生活變得快樂些、輕鬆些、幸福些,在今後的從教之路上鋪滿愛,我想這應該是我能努力達到的目標吧。

路遙人生讀後感1000字3

海棠何止這般紅豔?人生何止這般境界?年已高齡的季老先生正是用這質樸的文字去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思考,與我們展開心靈對話,感慨人生。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在哪裏?已處於望九之年的季老先生依然在思考這個問題。他在書中寫道:“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眼前沒有紅,沒有綠,只有一片灰黃。”處於舊社會的他,單調,死板,固執,是他生活的寫照。我們降臨在這世上,必定是上帝的苦心安排。我們早已註定要在生活中遇到特定的人或事,對社會做出的怎樣的影響,我們的人生雖然是被動的。但我們要在被動中有所作為。人生不能只是吃喝玩樂或昏昏沉沉就算了事,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讓生命煥發光彩。在生與死的對立面上,最重要的則是人生是否有價值。季老先生認為:“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不完滿才是人生

“月有陰晴圓缺,人生十有九不如意。”世界上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正如每當過年時,祝福語總會是“萬事如意”,但又有誰能真的事事順心呢?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只能盡力去爭取。正如季老先生的一生,有陽關大道,也有獨木小橋。他經歷過滄桑鉅變的歷史,經歷過最貧窮的時期。但在這漫長的人生路上,他始終選擇做一個樂觀主義者。他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消極沉淪。他堅信:“既然冬天已經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在一片灰黃裏,他看到了湖光塔影,看到了自己的一生。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心境,他高尚的人格。“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啊,人生路源於心境,我們只有內心恬淡,寧靜專一,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達到遠大目標。所以季老先生提出:“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老先生的文章,雖沒有太多華麗的語言,但向我們展示出的,卻是一段有聲有色的人生旅途。它讓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世間的真理,體會到他對智慧的渴望。也告訴我們,人生雖不完滿,但我們也應該在這不完滿的人生中找到自我,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這本書純淨了我的思想,洗滌着我的心靈,滋潤着我人生的幼苗。雖然老者的人生觀我一時難以明白,但我會去仔細琢磨,用心品味。

季老先生的後半生是孤獨的,孤身在外,留下的只有懷念與回憶。而所能引起他的思緒的,所能在異國他鄉陪伴他的,正是海棠——在一片單調的房頂中,穿插着一樹繁花,絢爛得像是西天的晚霞,這便是海棠。海棠不止這般紅豔,因為它還寄託着季老先生對祖國深深的眷戀。

在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中,摻雜着一線光明,明亮得像是燃起的火苗,這便是人生。人生不止這般境界,因為它還等待着我們去思考,去追求。

路遙人生讀後感1000字4

可能是因為年齡的關係,最近經常會思考一些有關生活,人生這樣的問題。於是想閲讀一下這方面的文字。上網搜索之後發現了于丹教授的《趣品人生》這本書。一直以來就特別喜歡于丹的講座,也特別喜歡她的文字。於是就趕緊買了這本書讀了起來。

幸福在當今社會變成比成功更奢侈的一件事。人們追逐成功,而成功卻無法帶給個人生命價值的全部滿足。原因是我們缺少了一點意趣、一點閒情,缺乏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從這個角度來看,許多成功者不免蒼涼荒蕪。

在這本書中,于丹講述了古代名士們富有情趣的生活方式,用各種事例告訴讀者,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只要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古代名士般的悠閒舒適的生活。于丹認為,悠閒並不一定跟時長相關,悠閒是內心的一種發現,悠閒是一種樂趣,悠閒是生命的一個節奏。

讀完這本書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于丹教授講到人生如茶,只有做到:外化而內不化,這樣的人生才更精彩,更有價值。她引用了一個實驗來説明生命與世界相遇的最好方式。她説:生活就像一鍋滾開點沸水,不會因為垂青哪個人,就變成温泉。人進入社會,都會受這沸水的煎熬。雖然人不能選擇水温,但能夠選擇自己的生命質地,能夠選擇與水相遇的方式。

把雞蛋、胡蘿蔔、茶葉放進沸水中煎煮,相同時間後,看結果。雞蛋原本是流動的、柔軟的、煮熟後蛋清、蛋黃都變硬了。生活中,有些人被煮成鐵石心腸,不柔軟,不慈悲,缺少同情心,容易以偏概全,就是被生活給煮硬了。

胡蘿蔔生的時候鮮鮮亮亮、有型有款,可煮完後就成了一攤胡蘿蔔泥。這樣的人在生活中善良本分,隨遇而安。在單位聽從領導,在家裏都為孩子的前途,已經疲憊得忽略了自己心靈的夢想,就是被生活煮軟了的人。

茶葉投入沸水之前,形狀最難看,分量最輕,而煎煮之後,變得滋潤、豐美、舒展。更重要的是,它在實現自我的同時,也將無色無味的水變成了濃香的茶湯。

我覺得自己就如同投入沸水的胡蘿蔔,已經被生活煮軟了。年輕時的激情、理想已經在生活中消磨蕩然無存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工作中依然保存着那份責任感,使得偶爾還能從中感到一份愉悦和激動。

在書中我體驗了古代名士的生活情趣,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杯茶,於閒適間找回生命本真,找回幸福的感覺。悠閒的情趣與生活方式並非要讓我們閒置大把的時光,放棄理想和責任,而恰恰是要讓我們在建立價值的同時不要丟失自己。無論生命的道路上多麼忙碌,不妨忙裏抽閒讓自己停一停、靜靜心,回頭看看最初的起點,向前望望最終的歸宿,然後帶着一個從容的自己,走上漫漫的人生道路。”

路遙人生讀後感1000字5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秒。

在大山裏面,有一個心懷大志,一心向往城市與自由的年輕人高加林,還有一個樸實善良,腦子靈光但沒上過學而略顯低文化的年輕姑娘劉巧珍。他們倆身邊,有一羣性格各異的人,加林的母親和父親對他寵溺,而身邊的劉之本等人對他卻是冷眼無視。他有着頑強的精神卻被迫僅以耕地的方式去獲得地位、獲得在村裏的尊重、獲得一個正常人的稱號。高加林生活在這樣一個矛盾的地方,但是矛盾中又給高加林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與巧珍的相遇讓他享受到了愛情,讓他的心不在侷限於耕地的痛苦當中,而且在向現實乞求的轉角,阻止了高加林往錯誤的方向一直走去。巧珍代表的,是所有人都代表不了的自由和善良,她懇求高加林,讓他在極其侷限的情況下找到了精神的力量。他開始得到了機會,是高明樓為他走後門找到了報告員的職位,這讓他開始得意忘形。高加林逐漸喜歡上了高中同學鄧亞萍,二人開始相愛,但始終是沉醉在由仰慕組合成的戀愛感覺,缺乏自由和善良。沒有這些的支撐,高加林的未來變得越來越迷茫,最後因人舉報,一下子回到農民,重新開始了他的闖進城市之路,多了一份真實,不在嚮往虛假的自由。

説了那麼多,造成高加林這種命運的原因有很多,一種壓抑的社會環境下,一種自身精神也沒有的整潔的條件下,才會使高加林失去了最後的勝利。他追求了虛假,高加林沒有自己真正追求的社會目的,沒有真正的愛情觀。我們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是不會有這樣的結果的。自由,平等,和諧,富強,民主,文明,誠信,友善,法治……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追求,這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社會目的。一個農民,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他生活在現在這個時代,他能夠活得出色,像高加林這樣的文化人,更能獲得出色的生活。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力量。

我們似乎從不在意,但生活中的處處體現。我們嚮往着衣食無憂的未來,嚮往一種自己做主的生活,這就是富強民主。喜歡與人交往,行為文明,這就是文明和諧。在社會受到不平等待遇,有法律保護,這是公正法治。保護國家榮譽,堅守自己的崗位,這是愛國敬業。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要做到的就是文明和和諧,愛國和敬業,誠信友善。國家層面就是富強民主,公正法治,自由平等,高加林處在一個沒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環境,我們則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我們應正視這種正能量,正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引導我們,為我們的未來營造良好的環境。

我們處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我們將會以最大的努力努力學習,去工作,去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努力實現自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