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重拾老行當

學識都 人氣:1.29W

本報訊(通訊員 李駿 朱家萌 記者 王琦) 東南大學畢業的80後青年孫科回到了宜興,拾起了老祖宗的行當:紫砂陶藝製作。這個985高校畢業的大學生,本來有着外人看來非常光輝的前途,為什麼選擇了又苦又累的紫砂陶藝製作?帶着這個問題,南京財經大學法學院的師生們來到宜興,開始了老行當的探尋之路。

近三成大學畢業生回鄉創業重拾老行當

“最重要的是老行當的手藝和文化魅力。”孫科坦言,吸引他迴歸這一行當的是紫砂陶藝製作的精湛而迷人的手工藝,以及中國悠久深遠的.文化。“技術可以靠老師教和自己的勤學苦練,繪畫、書法、石刻、詩文,卻是要靠長期積累的,什麼都要懂的,不僅要懂,還要精深,要有自己的理解,這樣才能融入到技術當中。”

和孫科一樣,畢業於名校卻又回鄉傳承紫砂陶藝製作老行當的年輕人不在少數。據宜興陶訓學校鄧招芳副校長介紹,就丁蜀鎮一地,近年來就有將近30%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回鄉創業就業從事老行當。這部分年輕人主要看中的是老行當的新生命力。據中國陶瓷博物館館長、宜興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院長周小東介紹,科技的進步對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的影響力並不是特別大,最多就是工具的精巧與靈便。對於由於紫砂陶土資源的有限控制、高額利潤吸引而產生的“化工壺”現象時,周館長一方面深切表示陶土資源的價值及其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也對手工藝製作紫砂壺表示出高度的自信,認為手工藝品的不可複製性與文化理解力永遠是市場的稀缺要素,遠不是“化工壺”能夠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