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國外創業買餃子

學識都 人氣:2.81W

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她失去右手,21歲的人生瞬間歸零,用一隻左手面對生活,遭遇的是説不出的尷尬,重生後迎來愛情,丈夫卻是一個不願回家的人,拼盡全力挽留丈夫,換來的卻是接二連三的失望,究竟是什麼,讓10年不願回家的丈夫,又重新和妻子生活在了一起。看一隻手的她,如何靠借來的5000塊錢,在18年後創造年銷售額3000多萬的財富。

一個女人國外創業買餃子

她就是楊晶嵐,用一隻左手,將僅能擺下6張桌子的餃子館,發展成年銷售額三千多萬元的企業。採訪期間,當記者和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談起妻子的創業經歷時,馬興林的反應很激動。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小趙,不好意思,哪怕這個拍不成我也不想説這些事,真的。我覺得我,我知道的事情我知道就行了,我不想,這個事情沒必要説。”

馬興林的反映記者感到意外,在楊晶嵐這個全國自強勞動模範的生活中到底發生過什麼?

楊晶嵐:“這個手都戴了好多年了,以前的形狀是這個樣子。這個手可以兩個放一起,很多年沒有找到這樣兩隻手的感覺了。”

隨着瞭解深入,我們得知,楊晶嵐的丈夫曾經離家10年,中間很少回來。如今,那10年成了楊晶嵐一家人最不願提起的時光。

楊晶嵐的女兒馬瑞:“反正一説起父親不在家,全家人都比較沉默。”

楊晶嵐:“從我內心來説,是傷痕累累的,坎坎坷坷的,已經算是熬出頭來了。”

丈夫離家出走的那10年,是楊晶嵐創業最艱難的階段,他的離開曾給楊晶嵐帶來道不盡的痛苦。儘管現在一家人又生活在了一起,但是依舊有人對馬興林做的事有看法。

楊晶嵐的哥哥楊晶德:“要是我的妹妹現在還是在創業的艱難階段,我的妹夫我不能想象什麼,因為現在妹妹的生意做好了,做大了,他該回來享受,那是他的權利,我做哥哥的也沒辦法。”

楊晶嵐告訴記者,雖然當年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丈夫沒幫忙,也不在身邊,但自己能有今天的財富,卻多虧了丈夫。那麼,楊晶嵐的丈夫當時究竟為何不回家,10年間又發生了什麼,一隻手的楊晶嵐將如何挽救家庭,創造年銷售三千多萬元的財富呢?

楊晶嵐:“你看,這是不是根白頭髮,揪掉。”

楊晶嵐現在每天都化粧,不是因為愛美,而是這幾年生意做大了,自己也就開始在意起了形象。

楊晶嵐:“主要是讓自己變的自信一點。”

採訪期間,楊晶嵐去了趟美甲店,她的到來引來了人們的關注。

楊晶嵐:“這個手做了,這個不做,不對稱,我想這邊做了,這個也做。”

顧客:“哇,好真啊,看不出來,你這個是不是應該可以拿下來啊。”

楊晶嵐:“可以啊,這樣就拿下了。”

楊晶嵐對自己身體的殘疾從不遮遮掩掩,來做美甲,是為幾天後去馬來西亞參加產品展銷會做準備。

楊晶嵐:“可以以假亂真,多好看,我就感覺和麪不行,怕染到面裏面。”

眼前的楊晶嵐開朗樂觀,在她身上看不出生活磨難留下的痕跡,但是,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今天來之不易。

楊晶嵐的朋友:“走到今天,生意做到現在,在我認為,她一步一步都是帶着血跡走過來的,太艱難,太艱難。”

楊晶嵐的女兒馬瑞:“我母親是我見過最要強的女人,最堅強的女人。”

這是一張唯一保存下來,楊晶嵐沒有截肢前的照片,那時的她二十歲,在寧夏靈武的一家毛紡廠工作,和所有同齡姑娘一樣,楊晶嵐對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不幸就在那個時候發生了。

楊晶嵐:“1986年的6月28號,剛好也就是工作了一年。”

對於楊晶嵐來説,那是一個刻骨銘心的日子。一個女人國外創業買餃子

當時,快要下班的楊晶嵐像往常一樣擦拭機器,擦着擦着,突然她的胳膊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扯了一把,頓時楊晶嵐的大腦一片空白,回過神來一看,楊晶嵐嚇懵了。

楊晶嵐:“胳膊怎麼進到機子裏面了,我就使勁抬右邊的肩膀,怎麼抬,用多大的勁抬,手拉不出來,這個胳膊拉不出來,過了一會我就昏迷了。”

楊晶嵐再醒過來時,右手已經截肢,這年她21歲。楊晶嵐感到失去的不僅僅是一隻手臂,自己的人生也被清零了。

楊晶嵐:“不管是什麼事情,我都是從零開始。”

工友:“剛一開始用左手學習拿勺子筷子,吃不到嘴裏,一夾起來不是掉到衣服上就是桌子上,看到你都心酸了。”

吃飯、穿衣,上廁所,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對於一隻左手的楊晶嵐來説都變成了挑戰。

楊晶嵐:“我要上洗手間的時候,別人要幫我,我不讓,可是到了要解褲帶的時候,怎麼都解不開,越是着急越是解不開,然後就把褲子弄髒了。”

要強的楊晶嵐努力練習用一隻手生活,她學會了用左手寫字,切菜,抻面。漸漸的,楊晶嵐的生活不再成問題,可大家對她的擔心卻絲毫不減。

楊晶嵐的嫂子:“作為一個女娃,還沒有結婚,姑娘,對象都沒有找。”

工廠上下、親朋好友,都留心給楊晶嵐物色對象。經人介紹,當時正在家待業的農村小夥馬興林走進了楊晶嵐的生活,大家不免擔心,這個男人能看上一隻手的楊晶嵐嗎?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我覺得她雖然一隻手,洗的衣服也挺乾淨,而且房間收拾的特別乾淨。”

就是這小細節讓馬興林斷定,楊晶嵐是個生活認真的人。不久後,兩人相愛成了家,楊晶嵐努力做個稱職的妻子,幾乎包辦了所有家務,還用一隻手學會了做丈夫最喜歡吃的拉條子。

記者:“我看你現在很熟練。”

楊晶嵐:“因為經常擀。”

柴米油鹽的日子雖然平淡卻很和睦。然而,十年後楊晶嵐和丈夫的同時下崗,打破了這個家的平靜,也成了日後丈夫離家10年的導火索。

當時,一條餃子館轉讓信息讓楊晶嵐看到了希望,她興奮的把開餃子館的想法説給了丈夫,可沒想到當即就被潑了冷水。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她連話都不會説,根本都不知道生意是什麼東西。”

當初的楊晶嵐內向,不愛説話,可做生意少不了與人打交道,大家一致認為,楊晶嵐不是做生意的料,何況一隻手又怎麼包餃子呢?

楊晶嵐:“包餃子是最麻煩的,第一次包餃子沒經驗,下到鍋裏面,餡子和皮就分家了。”

餃子包不好,生意不會做,大家勸楊晶嵐放棄開餃子館,可她根本不聽。

楊晶嵐:“我和別人不一樣,我出去找工作人家肯定不要我,別人再反對,我也要幹。”

找工作四處碰壁楊晶嵐不得已接手餃子館,日後卻將6張桌子的餃子館發展成了年銷售三千多萬元的企業,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1997年,楊晶嵐自作主張,借來5000塊錢,盤下了只能擺下6張桌子的餃子館,丈夫見木已成舟,也只好幫忙。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我的頸椎炎就是因為包餃子。頭老是這麼低低低。”

記者:“這還有關係?”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肯定,一天坐在那裏一包幾個小時。”

楊晶嵐:“我的任務就是擺餃子。”

內向的楊晶嵐逼着自己主動招呼客人,幹活跑腿的事交給丈夫打理。一年下來,餃子館賺了錢,但丈夫卻提出不幹了。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當時的餃子館就是開個飯館,維持個生活。”

記者:“你看不上?”

楊晶嵐的丈夫馬興林:“對。”

忙活一年,才掙幾千塊錢,馬興林認定開餃子館沒前途,打算去外地尋找新的賺錢機會。楊晶嵐當然不願和丈夫分開,畢竟自己一隻手打理餃子館很吃力,但丈夫去意已決,只好答應,她暗下決心,一定吸引丈夫回來,一家一起生活。

楊晶嵐:“鼓勵一把勁,就是説想把這個店往大了做,做大之後呢,他肯定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