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的簡述論文

學識都 人氣:1.29W

2011年10月,我校黨委對四百餘名入學新生進行思想政治問卷調查,並對調查狀況進行彙總分析,這為我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也為教師瞭解學生開闢了一個有效的渠道。

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狀況的簡述論文

1學生:我的人生我想做主

我校學生主要來自各縣(市)、區、鄉、鎮、村等,年齡在14~18週歲,這一年齡段既是人生中最青春燦爛的美好時段,也是極易叛/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叛逆的心理階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特定的需求。

1.1學習動力調查中,當問到“你為什麼選擇學習醫學”時,63.36%的學生的回答是“父母給選的”,僅有23.40%的學生認為“適合自己的性格特點”,9.69%的學生認為“醫護人員的待遇好”。對於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大多數學生的認識是積極向上的,比如66.35%的學生認為人生價值主要體現在對社會貢獻的大小,64.85%的學生認為其理想是為國家作貢獻。值得注意的是,涉及現實的生活目標時,46.93%的學生認為自己主要是為了賺錢,42.51%的學生認為是為了實現人生價值,9.34%的學生考慮得很符合實際———衣食無憂,另有1.22%的學生仍有其他選擇。這説明,經過數年的學校教育和現實生活,多數學生傾向於積極的人生奮鬥目標,而生活壓力又使學生不得不考慮實際的衣食住行,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學校和教師應有意識地將學生的理想追求引向正確的方向。

1.2做人處事68.38%的學生認為當自我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會選擇“先人後己”的處理原則,選擇“利己但不損人”和“見機行事”的學生各佔12.18%和4.22%,這反映出學生“明哲保身”和“見風使舵”的處世方式。需要警惕的是有18名學生選擇了“不惜損人利己”的方式。當發現同考場的學生考試作弊時,選擇“裝作沒看見”的學生比例高達38.00%,其次才是“善意提醒”(28.98%)。而當看到有人不講公德時,卻有約92.00%的學生會“嚴肅指出”或“委婉指出”,僅有7.82%的學生“就當沒看見”,這或許反映出學生對考試的排斥,卻也在對比中反映出了他們對高尚道德的嚮往。綜合來看,受到社會影響,學生傾向於“務實”的作風,同時也依然保存着對積極的理想人生的嚮往,教師應瞭解學生的思想需求並將其引向積極的方面。

1.3成長成才依據馬斯洛需要理論,每個人都有被認同的需求,風華正茂的青少年當然也不例外。學生在樹立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也期待能夠被他人、集體和社會所認可,因而會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不由自主地去迎合所謂的“大流”。例如,62.14%的學生經常談論的是日常學習、生活話題,93.86%的學生聽到國歌或看到國旗時會感到自豪,當問及“青年學生的愛國主義行為表現在哪些方面”時,93.57%的學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努力學習、遵紀守法”,這些都説明學生對主流社會規則的追求。但我們也注意到,有69.67%的學生認為自己信仰“實用主義”,這説明社會規則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消極影響。同時,我們還了解到學生需要幫助、渴望交流。比如,面對挫折雖然50.71%的學生會“積極總結教訓並努力進取”,但是也有38.56%的學生需要或長或短的時間才能調整恢復,甚至有10.43%的學生認為自己需要他人的幫助才能走出陰影,這也為我們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和諮詢提供了依據。

2教師:理論與實踐要結合,師生要互動

在調查中發現,56.29%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思想和價值觀形成影響最大的人是教師,38.48%的學生認為是父母或撫養人。這説明了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學生對教師的期望大過父母,並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僅有38.31%的學生表示喜歡上思想政治理論課,72.16%的學生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應主要採用互動式教學方法,3.91%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幫助自己提高了自身素質,32.94%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他們未來的工作也有幫助,45.28%的學生表示最喜歡思想政治教育課以“實踐活動”的方式出現,或是“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36.32%)的方式,僅有18.16%的學生喜歡理論課的方式。從教學角度來看,這説明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式需要開拓創新,教師要與學生有真誠的互動交流。作為明確教育理念的教育者,教師應掌握“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更需要“隨風潛入夜”的潛移默化,不能生搬硬套和拼命灌輸。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以德服人,樹立榜樣。其次,教師要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心理特點,因材施教,真正明白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期望。無論是德育課教師還是其他專業課教師,都應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真誠對待學生,同時能夠給予學生自我成長、自我管理、自主表達意見的空間。

3學校:力度要加強,形式要多樣

對於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71.26%的學生表示“滿意”;76.49%的學生認為我校星級管理制度“目標具體,細緻入微,切合實際,有章可循”;而“每週一法、以案説法”的教育形式,有71.18%的學生認為“很有必要”,這也説明了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這一點在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中尤其明顯:雖然有一部分學生粗略地提出“取消星級管理制度”的意見,但是超過80%的學生認真地表明,希望學校“規則制度要加強,執行管理要到位”,甚至明確提出“措施+行動”的管理方式,學生普遍提出要多組織活動,增加互助互動,加強師生交流和學生友誼。因而,學校教育離不開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亟待加強。學生還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意見,比如“希望教師多與學生溝通,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和思想問題”,“學校要多考慮學生意見”,“繼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多看一些直觀的視頻和案例,多講故事,多放思想政治類電影”,“最好的教育是感恩,希望可以定期舉辦‘感恩講壇’,以觸動心靈”,學生認為“從新生入校就要嚴格管理”,要“着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意見中有許多值得反思和吸取的地方,學校管理制度也需要不斷完善。綜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系統的教育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關注:首先,學生要克服對學校、教師和父母的依賴性,應有自覺、主動意識,學會成長,積極地配合學校教育和教師教學,除了抱怨更有理解,才能真正走向成熟;其次,作為教育者,教師要與學生真誠互動、溝通交流,致力於開拓、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最後,學校要深入瞭解學生實際,追求細節完善,以學生為本、從生活出發,營造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以利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當然,我們呼籲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支持,更呼喚家庭教育的參與和父母對學生心理狀態的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