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探討論文

學識都 人氣:1.68W

一、思想內化行為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級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探討論文

思想內化實質上是教育對象將外在的社會思想、原則、規範等轉化為自身意識,並作為行為的準則與依據的過程。教育對象只有自願認同接受教育內容,並且依據自己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評判選擇、消化、吸收、繼而真正納入自己的意識體系後,才可能在思想的指導下發生動作行為,為行為外化提供依據支撐。思想內化的成果集中表現在教育對象在觀念意識形態方面的變化,形成符合一定社會要求的思想意識。“道德不是他們被記住的時候就會成為神聖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在他們生存於朝氣的情感波瀾中,生存於創造和行動之中的時候才成為神聖而牢不可破的。”行為外化就是教育對象將在內化階段形成的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思想意識轉化為具體的行為習慣,行為外化的成果就是產生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實踐活動,使“社會要我這麼做”轉變為“我要怎麼做或者已經這麼做”。思想內化與行為外化是辨證統一的,兩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並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相互轉化。思想內化是行為外化的前提和基礎,在思想內化階段通過行為外化實踐活動來加深對接受思想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行為外化中有思想內化,在行為外化階段利用思想內化取得的思想來引領指導行為實踐活動的方向,並鞏固和強化思想內化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認識、情感、信念和意志。通過思想內化-行為外化-思想內化的循環發展,最終培養教育對象具備健全的人格,崇高豐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教育對象的自由全面發展。

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標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精神生產和交往的社會實踐活動,它通過啟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潛力、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價值、維護人的尊嚴、提升人的素質,從而提升人的存在、完善人的本質,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其出發點是人,最終歸宿點也是人,其促進人對本質的佔有、促進人之發展,促進人之解放,即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是人的發展的理想狀態,是人的發展的遠期階段,它是人的超越性的實踐活動必然引向的結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指向和旨歸。思想政治教育為人所需要、由人所創生、為人所推動,其本身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式,必然要逐步走向自由自覺,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道路。對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促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目標,是其價值理想和終極皈依。把追求“現實的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實現“自由個性”、對全面的人的引出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價值目標是“恢復思想政治教育為人的全面發展服務的本來面目”。它通過疏導的方法、激勵的方法、自我教育等方法促進思想、觀念、思維、精神等的解放,並促進人的解放,為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拓展可能性空間,全面地展開人的內在豐富性,全面地解放人,“把人的關係還給人自己”,也就是使人擺脱自然束縛,擺脱不合理的社會關係束縛,擺脱舊傳統、舊思想、舊觀念的束縛,自由全面地發展自己的本質力量。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目標規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內涵,是確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發展方向以及選擇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根據;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途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價值及其有效渠道。但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並不是一個僅僅具有終極關懷意藴的理想目標,而同時是一個逐步實現的現實發展過程,它是絕對性與相對性的統一,是質變與量變的統一,是終極化的精神皈依與具體化的現實標準的統一。這也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必然是一個可以逐步實現但也只能無窮地趨於完美的過程。

三、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協調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遠期目標

任何社會發展都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即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發展的結果。生產力的發展決定和推動着生產關係的變化和發展,推動着整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和滿足一定社會的發展需要,不僅要適應社會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的需要,最基本的是要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需要最基本的體現為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為一定社會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服務,最終是為一定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服務。任何社會形態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發展都要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識支配,而思想意識又有先進與落後之分,那麼要促使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協調發展,就必須破除落後的思想意識,建立與生產力發展相協調的思想意識,針對性的發揮思想意識的反作用力。只有先進思想意識為人所學習、掌握與運用時,才能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在於掃除障礙、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創造良好氛圍、促使先進思想意識為人民所掌握,並轉變為先進生產力。具體來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辯證、客觀和科學地看待社會的問題,分析社會形勢,促使人用新思想武裝頭腦、用新方法解決問題,為社會的全面進步,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協調發展提供總的方法論意義上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決社會基本矛盾,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前提,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發展起到導向和調節作用。“經濟發展需要有堅強的政治保證,否則經濟建設搞不好。經濟工作其他各項業務工作中都要有政治。”

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認識到變革舊的生產關係,建立新的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係的必要性,使人投入到變革生產關係的實踐中去,最終使生產力得到解放和發展。馬克思講:“理論一經掌握羣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只有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具有堅定的思想信念,掌握先進的思想文化,完成先進思想理論的準備,才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生產關係的變革,最終達到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協調發展。

四、結語

思想政治教育初級目標是中期和遠期目標的根本基礎,是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準備。只有在初級目標實現的基礎上,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才有可能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標是初級目標的延伸,同時也是實現遠期目標的基礎,是連接初級目標和遠期目標的紐帶和橋樑,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思想政治教育遠期目標對初級目標和中期目標的實現具有指導作用和制約作用,集中體現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協調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最高的目標。總之,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初級目標、中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結合起來,把握目標的層次性和系統性,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真正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由表及裏、由淺入深的漸進原則,先近後遠,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實現;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實踐中凝練理論,用理論推動實踐,才能最終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動思想內化行為外化;推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推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協調發展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