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膳與飲食文化論文

學識都 人氣:1.8W

藥膳發源於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配方,將中藥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採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下面我們來看一篇關於藥膳的論文。

藥膳與飲食文化論文

人們注重飲食保健可以追溯到秦漢,從《周禮·天官》記載來看,廚事制度已經十分詳細,《隨書·經籍志》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專門的“食經”已經大量出現。《食療本草》是我國第一部現有最早的食療、食養學專著,為唐顯慶年間所著,以後又歷經數朝。食療、食養意識日益增強,技術也日益完善、科學和成熟。

作為集食療、食補、強身保健長壽於一身的藥膳,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結晶,經過了數千年的積累。食療經過千錘百煉,兩千多年傳統的食療方法和藥膳佳餚,千百年盛傳不衰。究其原因:

一、傳統的文化做奠基

首先,藥膳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以中醫學陰陽五行,臟腑經絡、辨證施治為理論依據,按中醫方劑組成原則來選擇藥物和食物的性能,以食物和藥物的偏性來矯正臟腑機能偏性,或以食物藥物的寒、熱、温、涼四種不同特徵來增強機體的抗病力和免疫力。

其次,以傳統的烹調技術為手段,寓藥於食、寓性於味,融藥物功效於食物美味中,在品嚐中強身去病。調味以和為主,儘量保持原汁原味,充分發揮自身效用。

其三,藥膳特殊的營養作用。它所提供的營養素是有特定結構的營養素,有別於一般食物,這種營養素數量極易被人體吸收,此點成為選料的前提條件。

其四,具有治病、保健,強身獨特功效。如近代名醫張錫純所説:“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飢,不但充飢,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身漸愈,既不對症,亦無他患。此乃至穩至善之方也。”

二、嚴格的組方為根本

藥膳要遵循現代營養配伍,針對病的病理及病的根源,選用適當的食物。中藥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配方,烹製之後才可食用。所選食物大多選用雙重作用的,既有藥物的特性,又有食物的特性。

三、正確的選用為前提條件

運用食療食補進行進補和治療疾病,一定要對症治療,中醫遵循治裏,應根據人體陰陽之分,選用正確的保健之品顯然科學合理是重中之重。

我國傳統食療內容豐富,它的基本精神與藥物遵循着“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之説。其注重五味調和,切忌五味偏嗜,五味各有所歸,各有所喜: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成入腎,久而增氣,故此五味調和對於防病、養病至為重要。即《內經》所言: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陽之五害,仍在五味。其遵循:“補而不過”。

集食療食補、強身保健於一身的藥膳事業雖然在我國發展悠久,但人們傳統的藥膳意識並非令人滿意,為了使藥膳作用得以更充分的發揮,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藥膳觀念就顯得日益重要。

作為新一代飲膳工作者,應首先正確引導人們樹立食療的意識,使藥膳事業步入正軌。

首先,對於藥膳應當有一個準確的界定,什麼藥材可以入饌,怎樣入饌,國家應有標準的《藥膳典》,不能簡簡單單地認為“中藥+烹調原料=藥膳”,將其簡單化和庸俗化。

其次,藥膳和藥方一樣,必須辨證施治,正確地認識並繼承祖國藥膳事業的經驗。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因地而異。

其三,藥膳廳和藥膳堂的開設,必須有特殊執照,經過科學的論證,具備一定的條件,如配備中醫師和中藥師,廚師培訓後持證上崗等。

四、怎麼用也須規範

我們認為,藥膳應當是根據治療、強身、抗衰老的需要,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將中藥材與某些具有藥用價值的食物相配伍,並採用獨特的炮製與烹調技術製成美味佳餚。無論是防病、養病、促進新陳代謝、激發生命活力,均有其自身價值。

只有觀念的轉變是不夠的,還需我們進一步引導。

首先,明確首選目標羣眾,是青年人、老年人、還是兒童:是白領、計算機工作者、還是高壓工作者,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對象之後,針對各人情況具體分析施膳。作為一個企業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攬住整個消費羣體,只能以點帶面才較現實。

再者,服務創新化也不容忽視,在個性化服務上增加超信服務。針對多位客人的.具體情況施行定餐制度,製作一日三餐的菜餚,利於形成固定客户,正是針對某一個目標羣體推出系列飲膳,增加靈活性;還可針對家中每一個成員具體情況、生活環境進行分類研究製作家庭套餐膳食等創新思路。

其三,規格程序化,標準化。無論在選料、搭配比例方面均應開發出一套完整的技術,無論配伍上,品質上均應有個統一的標準。

其四,宣傳。我國飲食市場,缺乏市場意識、競爭意識,應注重廣告宣傳。

其五,要逐步形成品牌,擴大市場。我國飲食市場一向不注重市場份額的擴大以致某一特色難以形成全國性、世界性的某種品牌。形成網絡,擴大市場份額則是形成規模效益的必要條件,要從大市場角度去研究,開發市場,只有形成規模才可能達到最佳效益。

不可置疑的是新中國之後,我國藥膳事業確實也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隨着社會的發展,藥膳生產、經營已以嶄新面貌出現,但有關其科學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運用中醫藥理論,結合藥理、藥化、現代醫學等科學知識來進行探索,質檢指標和製作工藝,仍需運用現代檢測手段來摸索和制定。藥膳的應用推廣還要繼續開展,只有這樣才能使藥膳更具科學性和有效性,藥膳品種才能不斷更新,藥膳事業才能發達、興旺。為此還需努力

(1)建立更具規模的藥膳機構,設立研究中心,檢驗中心,培訓推廣中心,以利於有組織地、系統地開展科研工作,培訓專業人員,使其知識和技術得以普及和推廣。

(2)發展機械化,一體化生產,在保證質量一致情況下推出新品種,不斷增加保健品、營養品需求。

(3)建立情報網,不斷收集有關藥膳資料和發展動向,以及市場需求情況廣泛交流生產和經營經驗。

展望未來,藥膳事業的發展有着極其廣闊的前景,隨着科研和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其必將呂趨完善,達到現代科學水平,成為新世紀飲食市場一顆璨燦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