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轉換思想觀念

學識都 人氣:1.41W

 【摘要】文章在分析大學生就業調查基礎上,深入探究瞭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轉換思想觀念的路徑,即高校要創新教學理念,兼顧職業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養;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兼顧就業心理與就業方向的平衡;用人單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兼顧就業指導與就業觀的革新。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需轉換思想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思想

隨着高等教育規模數量的增加,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另外,由於高等教育發展步伐的加快,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議程就被設置了出來。雖然針對大學生就業現狀高等院校紛紛採取了一些有關就業方面的指導來提高就業率,但從大學生自身角度而言,要在社會市場中找到滿足大學生自身愛好的長久工作並非易事。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到社會教育大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的擇業觀也存在偏頗性,而從根本上來説,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與思想觀念有着密切的聯繫①。

從1997年到如今,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一直被廣泛關注,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也給社會帶來了諸多的不利影響。首先,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一定程度上阻礙着社會的和諧穩定。一方面,大學生作為我國重要的人力資源,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而大學生不能夠及時就業一定程度上就會給人力資源合理分配增加壓力,導致社會經濟成本的增加②。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心理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着校園環境的和諧發展,有數據顯示,新入學的大學生對未來就業的擔心率達到了40%,這對和諧校園的建設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其次,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不利於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健康發展。一方面,根據我國目前的教育發展形勢來看,大學生的就業體現着社會與人才的資源整合與分配,高等院校作為教育體系中的主體,雖然對教育體系中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理念做出了很多改革與創新,但高等院校的軟件資源配置依然存在着諸多漏洞,這對於大學生的就業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③。另一方面,從大學生就業區域來看,大學生的擇業觀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大都選擇去大都市大公司就業,而對於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卻不夠積極,出現了東部人才“過剩”而西部人才“過荒”的現象,這種現象的背後與大學生的擇業觀有着密切的關聯。最後,大學生就業難現狀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人格素養的塑造,在當今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社會市場經濟的商業化思想一定程度上影響着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受這種消極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就會出現不合理的就業觀念,這對於大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都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大學生自身的人格塑造④。因此,基於大學生就業難所產生的種種不利影響,從思想層面上轉換思維來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亟需要研究的課題之一。

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思想觀念調查

調研樣本概況分析。在此次調研樣本中,主要是以東北三省內的多所高校為研究目標,包括瀋陽工業大學、遼寧大學、渤海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諸多院校,採用的是隨機抽樣的調研方法,首先是確定不同層次(全國重點院校、省屬重點院校、一般高等院校、民辦高等院校)的高等院校數量,然後挑選出所選學校的班級,再在每個班級中隨機抽取樣本。此次調研是每個班抽取了30名學生作為最終調研樣本,共有調查問卷300份,最終有效收回調查問卷數量為200份,調查問卷中各項內容的比例具體是:男女比例為53.5∶46.5,文、理、工、其他比例為25.5∶25.5∶41.5∶7.5,黨員、預備黨員、共青團員、一般比例為26.5∶22∶48∶3.5,家庭富裕、一般、貧困比例為2.0∶62.5∶32.5,月生活費300、500、1000元比例為20.5∶44.5∶33.0∶2.0。

樣本中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在此次調研的問題設置中,主要問題有“您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計劃是什麼”、“在當今形勢下您的就業方向是就業還是自主創業”、“您在就業時首選的就業渠道是什麼”、“在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時更趨向於何種形式”、“您對所學專業有自信嗎”、“您願意去西部地方就業嗎”。通過調研問卷最後的統計來看,對於“您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計劃是什麼”問題,只有7.9%的大學生對未來有着長遠的職業規劃,65%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過早的進行職業規劃,19%的大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過早的進行職業規劃,而還有約為15%的大學生根本就不清楚什麼是職業規劃,為什麼要進行職業規劃;對於“在當今形勢下您的就業方向是就業還是自主創業”問題,有25.45%的大學生首先會選擇擇業,而選擇創業的比例約為30%左右,此外,有大約37.9%的大學生選擇了先就業,僅有7.1%的大學生選擇其他;對於“您在就業時首選的就業渠道是什麼”的問題,比例最高的是選擇學校招聘的方式獲取就業信息,約佔有30%,而直接與用人單位聯繫的比重也達到了25%,此外,有26%的大學生會通過社會招聘方式獲取就業信息;“在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時更趨向於何種形式”這個問題上,其中直接向用人單位推薦自己的比例接近一半以上,而通過網絡媒體以及學校推薦的比例分別為8.6%、4.7%;針對“您對所學專業有自信嗎”這個問題,約有19%的比例認為所學的專業有優勢,對自己的專業充滿信心,而約有32%的比例認為自身的專業沒有優勢,此外約有39%的比例認為所學專業一般。針對能夠體現出大學生擇業價值觀的“您願意去西部地方就業嗎”問題,約有41%的大學生認為去西部就業是很有必要的,但約有38%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但不會選擇去西部就業,此外,大約有15%的大學生認為去西部就業沒有必要性也無所謂。

調研樣本結論。通過對以上調研樣本的分析來看,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反映出了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就業思想,而研究出大學生就業的思想對於尋找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中的思維轉換有着實質性的現實意義。通過以上的樣本數據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對於未來的就業規劃存在模糊性,思想上並沒有足夠的重視未來的就業規劃,對未來的就業態度存在非合理化想象。通過以上的未來職業規劃的問題可以清晰地看出,約有65%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過早的進行職業規劃,從思想層面上講,這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未來就業方向的定位。其次,在就業價值觀上不能顧及大局意識,過於強化自身的價值追求。在就業地域的調查方面,約有38%的`大學生明確指出不希望去西部等艱苦的地方工作,而認為有必要的大學生比例也僅有41%,不到一半的比例。此外,通過15%的大學生認為去西部就業沒有必要也無所謂的比例發現,當今形勢下的大學生在就業觀念上存在嚴重的失衡,並不能處理好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關係。最後,就業壓力的加大導致大學生心理與行為的失衡現象比較嚴重,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選擇一個理想的專業並應用於實踐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情。而通過調研數據發現,大多數對於自己的專業並不充滿自信,這個比例綜合看來約有71%,也就是説,大學生認為現在自身所學的專業沒有優勢或者只是一般,這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着大學生的就業心理,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大學生的就業前景。因此,對於當代大學生而言,從思想上轉變就業理念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