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策略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8W

一、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

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策略論文

1.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導致學生興趣不高

體育課由於主要以室外課為主,因此在教學的內容講授、教學班級的組織形式、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與以室內授課為主的工科、理科、文科等學科存在很大的區別與差異。但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甚至包括一些重點院校在體育教學模式方面沒有新意,沒有考慮“90後”學生的特點和21世紀新的時代性,對剛入學的大學新生而言,與高中的體育課程並無大的區別,所以導致大一新生對體育的興趣不高,造成大學生“喜歡體育而對體育課程興趣不高”的現象。

2.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

在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類型較多。如果以被評價對象進行劃分,可以分為教師教學評估、教師教學質量測評等;若以評價者的角度去劃分,可以分為學校評價、學院評價及督導組評價;以評價的階段可以分為過程評價、結果評價。目前,在我國絕大多數高校採取的還是結果評價。因為過程評價涉及因素多,權重係數、考核方法等不容易建立,比較複雜。而結果考核只是通過最終的考試來衡量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實施起來比較簡單,對教師而言工作量較小,所以結果評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但結果評價對學生而言只是考核了學生對某項體育項目的掌握程度,而在此過程中學生身體素質、意識反映、身體韌性、耐力、體力等方面的提高則無法體現,使得考核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受到影響。所以,在新的時期,面對新的對象,應該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以適應高校體育教學的新需求。以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説明在當前背景下,需要新的教學理念,因此將動機激發策略理論引入體育教學中,可以為目前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一條新的思路。

二、基於動機激發策略的高校體育課程改革

1.從教師視角實施的動機激發策略

1.1對體育課程中缺乏學習動機的學生進行分析,及時找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正確策略。首先,體育課程授課班級與其他課程有所區別,學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學院。在授課過程中要針對學生專業特性與體育之間的聯繫進行講解,以利於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對於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同學,要強化這部分學生的興趣,使之學習動機能夠保持。其次,在授課過程中發現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苗頭後,要及時找學生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原因。當然,這需要體育教師付出愛心、耐心和細心,通過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的交流與溝通,找到問題的癥結,然後從需求分層理論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第三,適度的表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激勵作用。在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可以對一些掌握程度較好的同學進行表揚,並進行示範,可以讓學生有尊重、自我實現的感覺,對強化學習動機有積極的作用。

1.2體育教師在教學細節上要下足功夫。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指出,如果個體對能夠成功性比較大的行為充滿自信心。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其期望值是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師能夠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注意教學細節,如學生在進行體育練習中遇到困難和障礙,教師能夠及時的給予耐心的指導和鼓勵,而不是指責;對學生的進步進行表揚,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肢體上。這些都能夠使學生感到老師的濃濃關愛之情,並將之轉化為自我期望,從而能夠激發學習動機。

2.從學生視角要內化於心

學生應將學習動機與長期職業規劃相結合。學生在體育課程、體育鍛煉中要將學習動機與自己的長遠職業規劃進行有機融合。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同時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自己的競爭優勢。從此角度去考慮,學生應該能夠激發自我學習慾望。培養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豪感。自我效能感作為主觀的心理感受影響着個體的學習效果、學習積極性、持久性和對課程的喜愛程度。當教師將體育理論、技巧傳授給學生後,自我效能感就決定着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和發揮能力。如果學生擁有較高的自我效能感,樂於選擇具有挑戰性的體育項目,遇到問題和障礙能夠持之以恆,當他成功後,他將成功的因素歸於自身,其將擁有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又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起到了很好的自我激勵作用。

作者:王偉 王敬 單位:邯鄲學院 農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