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探索論文

學識都 人氣:2.55W

摘要:隨着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發展,地方高校應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和發展的高素質創新型計算機人才。本文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及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努力構建適應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地方高校計算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與探索論文

關鍵詞:地方高校;課程體系;創新人才培養;能力培養

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及計算機新技術、新方法在各行各業的應用,社會對計算機類的人才需求呈現多樣化趨勢,對計算機人才的綜合應用能力和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培養的學生既沒有打好紮實、完整的專業理論基礎,又缺乏熟練的技術應用能力,導致一方面社會對計算機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很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因此,如何培養適應社會和科技發展需要的高素質計算機創新人才,是地方高校計算機學科發展的重大任務,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針對上述情況,結合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課題“本科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創新人才的培養研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和鹽城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專業的辦學實踐,考慮地方經濟發展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從計算機專業方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探索適合我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專業方向設置

與重點高校培養研究型人才不同,地方高校承擔着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技術人才的重任,培養的是專業理論紮實、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強的工程型人才。

1.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從每年的就業信息來看,很多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因缺乏實際動手能力和相關的項目經驗,不能滿足企業所招聘的技術崗位人才需求。我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教學型高等學校”為辦學定位,以服務區域經濟和滿足社會需求為原則,以“卓越工程師”培養為目標,以“知行合一,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要求,構建與社會發展要求和學校特色相適應的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2.計算機專業方向設置

隨着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和發展,我院在對計算機專業方向調整時,考慮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和我院的教學水平、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等實際,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分為“網絡技術”方向、“嵌入式軟件人才培養”方向、“物聯網應用技術”方向。

二、課程設置與優化

為與計算機新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適應,學校加強與企業的聯繫和合作,及時掌握並根據企業的用人需求,調整教學計劃,更新教學內容。下面以網絡技術方向為例,以網絡應用與設計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突出“基礎、應用、創新”階梯遞進的課程體系。

1.夯實學科基礎

計算機類專業需要較好的數學物理基礎和計算機理論基礎,在公共基礎模塊中設置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及大學物理等一系列課程;加強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訓練,電路與電子技術基礎、彙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等課程有助於學生理解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及體系結構;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等核心課程構成了計算機專業基礎模塊。

2.構建應用型專業課程羣

計算機科學是一門實用的技術科學,在課程設置上應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及計算機技術的.先進發展水平,以實用技術為主導,開設應用性課程。以計算機網絡編程能力為主線的C語言程序設計、VC++程序設計、Java語言與面向對象技術、網站設計與開發、網絡編程技術等課程羣,培養了學生網絡應用系統的設計和開發能力;以網絡工程應用能力為主線的通信原理、綜合佈線系統、局域網與組網工程及網絡工程設計與系統集成等課程羣,培養了學生的網絡工程設計、管理、應用和維護能力。增加與新技術發展相適應的專業選修課程,將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每年有計劃地建立課程教學網站,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增加學生課外學習時間,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實踐能力的提高。

3.強實踐,重創新

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定位和“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我院在學生學好基礎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與創新能力。在原有實踐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使實踐學分達到總學分的30%以上。按基礎、應用、創新的形式設置相應的實驗、課程設計、綜合訓練等實踐教學環節。條件具備時,可安排學生到專業相關的企業和公司進行一年左右的工程實踐鍛鍊,也可採用“3+1”的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

三、教學改革

1.教育理念更新

傳統教育重視知識的記憶,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鼓勵並激發教師的創新潛能,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入到創新教育中。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討論教學改革思路以及現代化教學管理方法,鼓勵教師深入開展教學研究。教師應“以人為本”,注重學生個性差異,營造有利於學生個性發展的良好氛圍和寬鬆環境;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智能和能力;信息社會,各類知識交叉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綜合培養;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高校培養的人才必須與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能夠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高等教育應樹立“開放教育”的教育理念。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學校每年投入近50萬元用於多媒體教室建設和設備更新、建設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平台、購買“天空教室”軟件並開展教育技術培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製作質量較高的多媒體課件,能夠使用各種網絡教學平台和網絡技術手段進行教學和科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項目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問題討論”等方式,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並討論;通過全方位模擬和全過程參與項目開發過程,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3.考核方式改革

對計算機核心課程和必修課主要採用閉卷考試形式。對一些側重於應用開發和實踐操作的課程可採用多種考核方式,更加註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展示,如採用科技、科技報告、實驗考核、上機編程操作等方式。通過改革考核方式,將學生“為考試而學”轉變為具有實踐能力,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對學習過程和實踐環節高度重視,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4.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為營造良好學術氛圍,我校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圍繞學科前沿或社會熱點舉辦講座,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對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聘請省內外其他高校的計算機方面的專家和IT企業的專家作為我院的客座教授,對教學、科研、管理等進行指導。鼓勵本校高職稱教師開設高質量的學術講座;引導學生開展學術性的社團活動,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和服務活動。

四、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計算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必須將實踐教學環節融入整個教學體系中。計算機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在修訂新一輪教學計劃時,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能力特點設置不同的實驗內容,調整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層次,逐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數量。通過這些實踐環節,學生將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

2.創新實踐

教師在學生學習專業理論的同時,注重引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基礎成立各類興趣小組,如程序設計類、科技發明類、學科競賽類、自主創業類、應用開發類等校園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參加不同的興趣小組。如項目實訓、職業資格認證考試等。學生有一定的項目經驗後,可參加各類競賽活動。另外,學校每年還開展“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活動計劃、“程序設計大賽”、“電子設計競賽”和“網頁設計大賽”等活動,激勵更多的學生參與,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理解與應變等創新能力,還能夠引導學生在自學進取中培養自信,在戰勝挫折中培養意志和在對待名利中樹立正確人生觀,塑造創新人格。

3.實驗室建設

培養計算機創新人才離不開實驗室建設。隨着本科教學水平評估的推進,我校加大了對計算機各類實驗設備的投入,計算機實驗中心擁有先進的實驗儀器和設備,能夠提供不同的實驗環境,滿足計算機專業上機實驗的不同需求。同時,我院加強與校外IT企業的合作和聯繫,與有關單位建立聯合培養的機制和平台,加大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充分利用充足的校外科技資源和企業真實環境,讓學生直接參與現代IT企業的生產實踐和項目開發,努力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五、建設一支創新型教師隊伍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既是決定一所大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高校教師應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學術水平,熱心教學,富有責任感,善於運用新方法、新手段進行創造性的教學。

1.優化教師隊伍,提高教師自我創新能力

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高校應促進任課教師的新技術學習和知識的更新,使授課內容跟上新技術發展步伐。我院在引進名牌高校的博士學位人才的同時,對現有專業教師加大培養力度,定期選派優秀青年教師脱產或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到高校進行新課程學習並考核。同時,學校為進一步提高授課質量,提升課程建設水平,已着手開展全校性的教師教學“普講”工作,教師要承擔所教授課程的網站建設任務,驗收合格後在全校範圍講授一次公開課。“普講”工作的開展將對人才培養質量、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師授課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同時有利於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水平人才。

2.參與工程項目,提高實踐教學技能

為了使從事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工程應用素養。學院領導有計劃、有重點地選派教師到IT企業、到生產一線接受實踐教學技能和工程項目的培訓和實踐。通過工程實踐,教師能夠接觸到工程和應用方面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具備應用開發背景和項目實踐經驗,有助於“卓越工程師”人才的培養。

3.促進教師科研能力提高,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由學科帶頭人牽頭,帶動年輕教師成立與教學相關的科研小組或項目小組,積極和IT企業進行項目合作。同時可吸收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參與項目的開發和設計,更好地促進教師和學生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4.聘請企業教師加盟

為響應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鼓勵以專職和兼職的方式讓高水平的、實際工作經驗豐富、掌握前沿領域專業知識的企業專家充實、豐富教師隊伍,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和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