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高效課堂組織形式

學識都 人氣:1.74W

目前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着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辛苦,然而我們的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現象。高成本與低收效之間的矛盾始終困繞着數學教學。如何關注並分析當下中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這一問題,使我們的教學變得有效,甚至高效,仍是一個很有現實意義的話題。高效課堂的提出給我們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瞭方向。不同科目的不同教師都在積極的改革自己的課堂,力求做到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獲。大家都在各施奇方的同時,也在積極的思考“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的”“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高效”。我對曾經嘗試過的課堂組織形式的優缺點進行歸納。

淺談數學高效課堂組織形式

一、教師幫、帶、領,學生探、討、總

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與以往的老式教學相似,就是有教師引入新課帶領學生卻學習新知識。不同之處在於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通過學生的參與更好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它的優點在於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學生動起來了,課堂活起來了,效果好起來了。不足之處在於沒有跳出教師為主體的框子,學生的時間較少,分層目標不明顯,教適合中等水平的學生。

例如在“黃金分割”的教學中我通過展示給學生生活中的黃金分割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再通過畫一條線段的黃金分割點讓學生去思考“為什麼我做的點C就是線段AB的黃金分割點?”學生自己學習課本後小組討論,並證明點C是AB的黃金分割點。這樣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有一定的目的,會很認真的投入到探究中去。但對於部分同學而言會覺得難度較大不容易理解。這樣看似學生參與了學習了可效率並不高。

二、運用導學案組織教學

導學案是教師在備課的同時編制的用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自主預習、合作探究、教師精點、自主測評、學習反思、拓展延伸等環節。導學案的應用有利於調控課時學習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計劃性、針對性、時效性,構建高效課堂。導學案的設計,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因材施教,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無論在哪個層面上,都要讓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去自主探究,獲取知識。設疑應首先考慮其知識的層次性和個性的差異性,導學導練有適當的梯度。切實落實構建生態課堂的教學理念,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時空,構建立體交互環境、做到生生交互、書生交互、師生交互、組內交互、組際交互、生媒交互齊舉,倡導自主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狀況有一個清楚的瞭解 。

如《不等關係》課的學習目標:知道不等號涵義,説出不等式的意義,會用不等號表示常見的不等關係。其中“知道、説出、表示常見的”等詞語既表示學習方式又指出了達標程度。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結構,對本課進行自主的學習。對於自己存在的不足,可以通過小組 間的組內交流得到補充 。雖然備課的工作量增大了,當課堂上教師可以解放出來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解決問題。

導學案雖好但在很多方面還要注意,否則就是走形式,學生不但沒有提高還會讓學生對數學失去興趣。注意的方面有:(1)設計要有計劃性、針對性、時效性。(2)導學導練要有適當的梯度。(3)應為問題思考留有空間。(4)每個活動應展現完整認知過程或思維過程。

三、分組學習

分組學習可以加大學生的參與度。本着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對本班學生進行分組,依據學生學力的水平、興趣的深廣度、思維的敏捷度、語言的表達能力等以4――5人分組。將本組角色分工為組長、記錄員、檢查員等,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而且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互賴,防止出現“濫竽充數”的狀況,有利於人盡其才、各盡所能、同伴互助、優勢互補、共同提高。他的優點在於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加大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但它在操作上有一定的困難,對學生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學生會傾聽、會質疑、會表達、自覺遵守組織紀律,還要求學生有對問題正誤的辨析能力,克服自閉、膽怯、羞澀等不良心理,有合作,互助尊敬的團隊精神。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教學中學生們通過組內學習很快的瞭解了什麼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幾乎是人人蔘與有幾個同學思想開小差都讓組內同學發現並制止了。接下來他們開始認真的解一個不等式組,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分別解好了可是不知道不等式組的解是誰。這時就有人提議再讀讀概念,他們就小聲的讀了一遍。有人就發現應該是兩個解的公共部分,有人就問那它兩的公共部分是誰呢?這是所有人都不説話了都在思考,突然組長説了現在數軸上畫畫看,結果問題解決了所有人都記憶猶新。可有的組學生卻一直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額口。因此在分組教學中還要探究恰當的合作時機,如當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學生個人思考、探索有困難,需要互相啟發時,答案多樣性時,問題涉及面大,學生回答不全面時,學生意見不一樣需交流時,宜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讓他們在組內冷靜的思考,理智地分析。

四、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羣體並區別對待,這些羣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教學中,從好、中、差各類學生的實際出發,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和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使各類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具體做到學生分層、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課堂練習分層、作業分層、測試分層、評價分層。

像教學目標分層時可分為A、B、C三層。A層學生要求掌握課本的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方法;B層學生要求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並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C層學生要求在B層次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有良好的數學素質。如“平行線的性質”的教學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學生能説出平行線的性質,並能應用性質進行簡單計算;B層學生要求能理解、掌握平行線的性質,並能熟練地加以運用;C層學生要求能理解掌握性質的推理過程,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的發現問題能力,培養學生逆向思維的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性質。

分層教學讓學生的心理個性得到良性發展,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分層教學針對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教學措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都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同時由於分層的不固定,學生分層可上可下,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強烈的競爭意識,出現了“你追我趕,奮勇向前”的可喜局面。但也有不足,如:分層評價方面還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實現對學生真正意義上的分層,雖然在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課堂提問、課後輔導、作業等方面,我們注意到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但對考試的最終評價上沒有太大的改變,老師的心目中還是主要以考試成績論英雄。

總之,學生信念的確定,行為的順應,目標的認同,達到教學活動的同頻共振,在教學這個複雜的雙邊活動中,學生是屬於決定地位的主體,誰贏得了學生,誰就贏得了教育。不同的課堂組織形式有不同的教學效果,而且各有利弊。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試驗不斷總結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