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學位畢業論文

學識都 人氣:5.17K

學位畢業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申請者申請學位才寫的論文,它的寫作是作者在研究工作中的發明,理論和見解的綜合,更是評判學位申請人學術高低的重要依據,也是獲得學位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科研領域中的主要文獻資料和社會寶貴財富。以下是小編帶來碩士學位畢業論文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碩士學位畢業論文

心理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

我國對理論心理學的研究歷史悠久,成就頗大。對於理論心理學陷入的困境,在做到保持傳統研究的同時,還應多做些被其他心理學科忽略掉的協調工作。促進心理學事業的發展,並有效將心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結合方式進行了研究。做好國內心理學和國外心理學、心理學和社會民眾、心理學和臨近學科之間的橋樑,並且在此過程中展現自身的價值所在,拓寬生存空間和實踐領域。

一、理論心理學的概念

理論心理學在20世紀30年代就作為選修課,進入了清華大學的課堂,數代研究者對心理學理論上的研究也從未間斷過。

1、理論心理學的概念性質

理論心理學,它是從非經驗角度出發。理論心理學一般使用多種思維理論方式對人類的心理情況進行研究。探討分析理論心理學的歷史發展軌跡,並從理論心理學範疇來看,理論心理學包含了實體理論、元理論這兩大方面。元理論是理論心理學中最為基本的理論部分,是對理論心理學含義的高度概括,更是適用於心理學實際理論和心理學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則和指導方法。實體理論不同於元理論,實體理論主要分析對象一般是比較特殊的心理問題,而不是心理科學的整體範疇。簡單來説,元理論是相對抽象的心理辨別方式,實體理論是依照實力相關推理而得出的邏輯思維方式。

2、理論心理學的功能

理論心理學與犯罪心理學、試驗心理學等將試驗觀察作為基本方法的實證心理學及實證學科不同,理論心理學偏向於使用理論思維。從理論心理學的性質上來講,理論心理學並非是經驗型的學科。相比於經驗型學科可以依照實際經驗得出結論,理論心理學更就有不確定性。但是理論心理學和經驗學科可以根據各自具有的特點相互結融合,理論心理學為經驗學科提供理論知識,經驗學科為理論心理學提供實際經驗。理論心理學根據其本質可以提出猜想和假設,這種功能能夠為實驗心理學提供相關的研究課題。理論心理學還可以利用邏輯分析的方法理論概念的真實性。由此可見,理論心理學不屬於學科理論的性質還能夠為其他類型的心理學帶來很大幫助。理論心理學除了上述幾點的功能之外,還有很多其他功能,例如抽象功能和綜合功能。

二、理論心理學的困境

1、理論心理學漸漸走弱

理論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受到國際上心理學發展的影響。人文主義精神和科技的力量影響着理論心理學的發展。在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後的一段時期,各個學科都逐漸與哲學理論脱離,演變為相對獨立的學科。所以科學精神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精神。由此也滋生了科學心理學,並且日趨主流。而理論心理學則幾近消亡,被時代邊緣化。此後兩次世界大戰給理論心理學的發展帶來打擊,使社會各界開始反思科學的實際意義。科學不光要有技術支持還需要人文精神進行引導。後來,人文精神短暫復興緩解了理論心理學的艱難局面,但隨着人文精神發展以及理論研究者的深度批判,理論心理學在國際上的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而我們國家理論心理學原本就發展緩慢,在加上嚴峻的社會發展環境,使我國理論心理學難以取得進步。

2、原創性缺失

由於中國傳統社會環境制約,理論心理學在我國發展可以用“步履維艱”來形容。鑑於理論心理學是從其他國家引用而來,導致我國理論心理學發展時期還被認為是照抄照搬其他國家。所以國內一部分心理學家為了將國內心理學和西方國家的心理學區分開來,有意將馬克思哲學作為心理學的基礎,對心理學的整個基本理論展開了聲勢浩大、具有原創性的澄清和反思。由此就完全可以説,最先在中國發展的心理學領域是理論心理學。隨着社會發展,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科研設施進步和大批留學海外人士,使國內心理學和國家接軌。其發展迅速超越了理論心理學。因此,在理論心理學的研究上,再次呈現邊緣化事態,他的原創性也遭受了沉重的打擊。

3、自我定位不準確

縱觀理論心理學發展,理論心理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原創性。但究其根源,是對自身沒有恰當的定位導致於此。理論心理學注重元理論的研究,過分誇大自身對其他學科的重要作用,導致沒有對重要領域進行探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嚴重縮小了自身的生存空間。因此,理論心理學在中國的實踐領域還有待擴大,功能還應恰當定位。

三、擴大理論心理學的實踐領域

想要走出理論心理學的困境,需要改變其職能,開拓它的實踐領域和生存空間。

1、對核心元理論進行研究

元理論的研究是對理論心理學進行研究的主要領域,也是其核心領域。在傳統元理論的研究基礎之上,還應表現出心理學對其研究的促進作用,並恰當定位其功能。

2、協助研究實驗心理學

在國際發展中,理論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在研究方面有過長達數十年的爭辯。理論心理學曾對實驗心理學有過嚴厲的指責,譬如:實驗條件的嚴格控制會遠離真實情景等。從客觀上來講,這些指責也有一定道理。但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人員往往會覺得兩者並沒有站在同一平台上討論問題。其實,理論和實驗都是心理學的支柱,兩者可以組建各自的研究團隊,共同推動心理學的發展。

3、在心理學和鄰近學科之間搭建橋樑

在學科當中,心理學是門小學科,但卻有着獨特的地位,很多臨近學科都對理論心理學有着強勁的需求。如:教育學常常將心理學作為一項基礎理論,哲學中也常常引用研究心理學的理論。因此,搭建橋樑使其與鄰近學科相互配合、共同發展是一個很好的實踐領域。

4、在心理學和社會大眾之間搭建橋樑

目前,理論心理學在心理學社會實踐上尚且沒有應有的位置。但是理論心理學關注社會實踐是其必要任務,同時也是理論心理學的主要實踐領域。一方面,理論心理學能夠直接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另一方面,理論心理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大眾之間的“傳話人”。

5、打造國內外之間心理學文化的橋樑

在心理學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不管是國內心理學和西方心理學都是多元化心理學中的一元。因此,在國內外心理學之間搭建溝通橋樑有着深遠的發展意義。

本文拓展了中國理論心理學的概念,有針對性地分析了理論心理學面臨困境的多種原因。指出其主要及根本原因,並分析了它的解決辦法。希望此文可以幫助理論心理學拓寬實踐領域,推進其發展。

法律碩士學位畢業論文

摘要: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裏2000年至2016年國內所發表的有關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學術論文為數據樣本,對我國法律語言學的研究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雖然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在過去的35年裏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還存在着發展不平衡、實用性研究少、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今後的法律語言學研究應不斷拓寬研究領域,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繫,進行多角度和跨學科研究。

關鍵詞:法律語言學;研究現狀;數據分析;發展趨勢

1.引言

法律語言學是基於法學與語言學的一門交叉學科,也是應用語言學的重要分支。法律語言的使用以及研究起源希臘,最初的研究主要與修辭學相關。西方對於法律語言的研究以20世紀70年代為界,可以分為兩個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前,西方法律語言研究的焦點是立法語言和法律文本,主要是對詞彙、語法、修辭等法律語言本體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法律語言的研究焦點轉向了法庭話語或法律活動的口頭互動,轉向話語的生成和理解,轉向語言作為工具的研究。[1]1994年《法律語言學——言語、語言與法律國際雜誌》的創刊標誌着法律語言學成為一個有別於其他語言學分支的獨立學科。

中國第一次提出“法律語言”這一術語是在1982年中國政法大學寧志遠和劉永章兩位學者的《法律語言風格初探》學術論文中。這也標誌着中國對於法律語言的研究進入了正軌,拉開了中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序幕。如今,國內的法律語言學研究已經走過了35個春秋,經過諸多學者的共同努力,這一學科有了長足的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為了對國內的法律語言學研究現狀有更加深入的瞭解,本文以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裏2000年至2016年國內所發表的有關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學術論文為數據樣本,通過對樣本的調查研究,分析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所取得的成績與不足,並在此基礎上展望法律語言學未來的發展趨勢。

2.數據來源

首先,在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裏以“法律語言學”為主題詞進行檢索,在檢索結果中以“發表年度”為條件進行排序,選擇2000至2016年這一時間段發表的學術論文;然後,對檢索出的論文進行人工篩選,剔除與法律語言學研究不相關的文章,共獲得有關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學術論文225篇,構成了本文研究的數據樣本。最後,按照論文發表的年份、論文主題、研究內容將其進行分類,獲得了本研究的統計數據。

2.1歷年發表的論文數量及分析

表1歷年發表的論文數量

從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到2016年,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緩慢發展階段(2000-2004年)、快速成長階段(2005-2009年)和平穩推進階段(2010-2016年)。在緩慢發展階段,每年有5篇左右的學術論文,而且主要是關於法律語言學的學科定位、研究內容等的理論探析,仍處於理論的介紹與引進以及學科構建的研究階段。在快速成長階段,論文數量大增,五年間共發表了93篇論文,佔所有論文的41%。這段時間學者們的研究領域更加廣泛,研究主題越來越多樣化,到目前為止是達到了法律語言學研究的頂峯。平穩推進階段學術論文的數量略有下降,並漸趨平穩,法律語言學的研究與發展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

2.2論文主題的分類及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對法律語言學研究理論的介紹和引進的論文最多(78篇),其後較多的依次是司法語言研究(56篇)和立法語言研究(41篇),這三類主題的論文佔所有論文的78%。

法律語言學理論的介紹與引進這類主題的論文主要包括法律語言學的學科定位以及學科體系的構建、法律語言學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國內外關於法律語言學研究綜述以及法律語言學所運用的語言學理論介紹。司法語言研究這類主題的論文主要是針對司法、庭訊、庭辯、偵查、訴訟等司法語體的研究。立法語言研究這類主題的論文主要包括立法語義研究、立法語言的特點和優化以及語言學理論在立法中的運用和體現。會話分析這類主題的論文主要針對庭訊、庭辯、偵查、訴訟中主體對話的技巧和策略進行研究。法律翻譯這類主題的論文主要涉及在雙語或多語的語境下,法律語言的翻譯和對比研究。語料庫主題的論文主要包括法律語言語料庫的構建以及法律語料庫在法律語言研究中的應用。

此外,在我國法律語言學發展的早期,關於法律語言學理論的介紹與引進以及立法語言研究方面的論文較多。在法律語言學的快速發展階段,司法語言和會話分析方面的研究論文則後來居上,這與西方法律語言學的研究趨勢是相似的。而法律語言語料庫研究方興未艾,新的信息技術的產生也為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2.3研究內容的分類及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我國法律語言研究主要集中在口頭語和書面語上,其中對於口頭語的研究尤為關注。口頭語包括司法語言和執法語言,即偵查訊問、庭審會話等,由此可見法律實踐為我國法律語言學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對於立法語言、法律文本等書面語的研究則略少於口頭語的研究。雙語及多語研究主要是語言學理論對法律翻譯實踐的指導。

表4研究內容分類

從表4可以看出,我國法律語言學的研究大部分仍屬於理論性研究,主要採用理論分析、經驗總結等非實證的研究方法,從語言學的理論和語言本體出發對法律語言進行研究。儘管法律實踐提供了大量的法律語言素材,但實證研究仍然稍遜於理論研究,法律語言學理論研究成果並沒有充分參與及應用到法律實踐中去,沒有更多地服務於法律實踐,因此法律語言學的研究大多數時候是處於紙上談兵的狀態。

3.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不足

通過以上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經過35年的發展,我國的法律語言學研究已經漸趨成熟。法律語言學的理論體系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研究範圍不斷擴大,已經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近幾年法律語言學的發展勢頭不再猛烈,需要我們反思其原因,並尋找法律語言學發展的`新的突破口。

3.1研究內容集中,發展不平衡

雖然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領域不斷擴大,但通過上面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其研究相對集中在法律語言學理論的介紹與引進上,其他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法學作為一門實踐性的學科,不僅需要理論的探討,更需要關注法律實踐,在實踐中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法律語言學作為一門交叉學科,同樣應當具備法學和語言學的學科特點。

3.2實用性研究相對較少

目前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性研究和法律語言本體的研究上,實用性研究相對較少。儘管學者們在法律語言學的理論構建方面取得很多成績,但其研究成果並沒有能夠充分地為司法實踐提供更多有益的參考和實用價值。目前,我國法律語言學的研究主要依靠語言學家的努力,缺乏法律界學者的推動,這也是目前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仍以語言學理論研究為主的重要原因。

3.3研究方法單一

雖然我國的法律語言學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但這些成就大多數屬於語言學研究的成果。原因在於目前的法律語言學研究學者大多數運用語言學理論對法律語言學進行研究,缺乏與法學界的交流與互動,從而鮮有從法學角度進行法律語言學研究的論著。研究方法中缺少實證分析方法。法律語言是動態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很強的一門綜合學科,它需要有人深入到法院系統中研究語言,做大量工作,而不是依賴可搜索到的靜態的司法語料進行研究。[2]

4.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發展趨勢

4.1拓寬研究領域

雖然目前的法律語言學研究已經大量涉及司法語言和庭審會話研究,但是隨着我國法制的不斷完善和法律實踐的不斷變化,法律語言學者也應當緊跟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不斷拓寬研究領域。此外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語料庫的建立是語言學發展的趨勢。法律語料庫的建立也是法律語言學在未來司法應用中的重要內容。

4.2理論聯繫實際

法律語言學的理論研究成果應當運用到法律實踐中去,從而為司法實踐提供更多有益的幫助。委託第三方立法和專家證人的引入,都為法律語言學理論指導法律實踐提供了渠道。多進行實用性的研究,贏得法學界的支持,法律語言學才有更為長遠的發展。加快法律與語言的融合將成為我國法律語言學發展的歷史性要求。在將來的研究中,我們不僅需要對法律語言的本體進行研究,更要重視其在司法實踐中的功能變體的研究,加強法律語言與法律、司法實踐的聯繫。[3]

4.3多種方法多角度研究

運用法學研究方法以及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定性與定量分析等實證研究方法,從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的視角對法律語言學進行研究可以開闢出法律語言學研究的新陣地,從而尋找到新的突破點。語言學界和法學界應加強互動交流,取長補短,從而可以從雙重視角或多視角開展法律語言學研究。

4.4跨學科研究

法律語言學在我國的發展已經進入了平穩推進的階段,需要尋找新的突破點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跨學科研究可以為法律語言學的發展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我國現階段已經有學者進行法律語言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叉研究,射擊的學科有哲學、心理學、社會學、新聞學、邏輯學等等。雖然目前跨學科的研究成果並不多,但是學者們已經開始注意到跨學科研究對於法律語言學發展的重要性,這將為法律語言學學科門類的擴展奠定基礎。

5.結語

我國法律語言學研究在過去的35年裏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法律語言學理論和實證研究領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存在着發展不平衡、實用性研究相對較少、研究方法單一等問題,法學研究與語言學研究還未達到高度融合的程度。因此,今後的法律語言學研究應當不斷拓寬研究領域,進行多角度研究、跨學科研究,同時加強語言學理論與法律實踐的聯繫,從而再次激發法律語言學研究的活力,使法律語言學有更為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廖美珍.國外法律語言研究綜述[J].當代語言學,2004,(1).

[2]李寧.略談國內法律語言學研究現狀及趨向[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1).

[3]張玉潔.論我國法律語言學的演進及未來發展[J].廣西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5,(3).

作者簡介:季培雯(1992-),女,江蘇鹽城人,華東政法大學2014級法學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