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將新課程理念滲透於體育課教學之中

學識都 人氣:1.86W

論文關鍵詞: 體育課教學 新課程理念 滲透

淺談如何將新課程理念滲透於體育課教學之中

論文摘 要: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應現有的課堂教學需求,面對新的形勢,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是體育教師追求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提高體育課的課堂效率。
  
  新課標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堅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教師如何將新課程理念滲透於體育課教學中,富有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1.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
  教師的觀念決定着教師的行為。首先,教師要確立新的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教育觀念的束縛,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觀、學生觀和質量觀。其次,教師要積極參加培訓和學習,領會課改精神,正視教育教學中的改革環節,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能,重視自身的角色轉換,努力把先進的觀念落實到教育教學中。最後,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思想,以學生的身心發展為基礎,以素質教育為目標,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活動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使身心素質得到和諧發展。
  2.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科學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在理解《課程標準》的精神,吃透《體育與健康》新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要求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用簡明扼要的提煉概括出本節課的教學總體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應符合教師、學生和場地器材的實際,符合教材的特點和教學的進度,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充分體現合理性、可操作性、可評價性,符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實際,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不能把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健康和適應五個學習方面的具體目標割裂開來,既要重視學生知識的掌握運和動技能水平的提高,又要加強學生心理髮展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3.確定切實的教學內容
  新課標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繼承和發揚傳統體育的基礎上吸收現代體育文化;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年齡和性別特徵,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和經驗;教材內容的安排要多一些簡、易、新,少一些繁、難、舊,加強教材的拓展與學科的整合;教材要多樣化和具有開放性,突出重點,不求面面俱到。在確定教學內容時,要堅持以目標統領教學內容為基本原則,不僅要全面關注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的目標,而且要大膽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取捨,結合實際需要重新選編,創造性地處理教材,以更好地適應本地區、本學校乃至本班級學生的特點。
  4.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不僅要體現在如何教學上,而且要體現在引導學生如何學習上。教法的選擇要有利於學法的形成,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能為核心”的教學指導思想,做到靈活多樣,具有主導性,體現主體性和有效性;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要看該教學法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徵,是否對學生有幫助。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其獨特功能、適用範圍和使用條件的限制,有其優點和缺點。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學生在年齡、智力、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準備水平,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採取與自己條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同時,還要認真分析教學法的功能、應用範圍和條件。
  另外,教師的語言表達也要準確、清晰、形象、生動、流暢,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口令清晰、宏亮;示範正確、優美;講解簡明、易懂;安全措施得力、有效;教學程序流暢,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學習。
  5.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既要解決好教學中的共性問題,又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和運動樂趣,讓學生學到新的學習策略,改變不良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鍛鍊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體育教師為各個水平的學生設立目標,安排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讓每個個體都受到尊重,充分發展個性,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評價方法對待學生,力求使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讓他們都有進步和成功的體驗,並在原有的基礎上進步和提高,從而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要實現新課程標準下的“教育平等”,我們在體育教學中必須關注“每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確定層次水平目標,尋求適合學生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因勢利導,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優勢,發展自己的潛能,真正讓學生在體育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6.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體育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踐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儘可能地引進一些既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提高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使學生終身受益的運動項目,強調體育人文精神的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條件。因此,教師應從多方面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體育運動,以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此外,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以運動技術教學與身體鍛鍊為載體,將運動技能教學和讓學生體驗運動樂趣有機地結合,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增強,使學生在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中產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中小學體育課程理念與實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及解讀.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3]中校體育.2003.
  [4]創新教育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