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學識都 人氣:2.33W
芻議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芻議如何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蘇州市金閶區實驗小學
 陳瑜倩
 
【摘要】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而當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呈現出形式化、低效化的現象。筆者就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以及實施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幾個注意點進行闡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性  策略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使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作為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主陣地,信息技術課程進入小學課堂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在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老師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從傳統單一的講授式、演示教學,到任務驅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推廣應用,信息技術學科的課改之路,因其自身特點及地位,相比其他學科,迎來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但是我們發現:在充斥着“自主”、“研究”、“小組合作”的信息技術課堂背後,隱藏着課堂教學層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戰——課堂教學的無效和低效問題。因此,只有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讓信息技術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同時,這也是深化課程改革的根本要求。
 一、影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原因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悖的是無效和低效的課堂教學。無效和低效主要表現在:
 1、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容易幫助學生學習有關軟件和工具的具體操作,但卻常常忽略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思想方法;在引導學生根據實際需要,應用信息技術,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信息上也有一定困難。
 2、由於信息技術學科的特殊性,班級裏學生認知和技術起點均不相同,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層次差距大,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一視同仁”往往會導致課堂上出現領悟力強的學生完成任務後無事可做,領悟力較弱的學生做不出來的尷尬境地。
 3、信息技術課堂也容易產生教學活動的外化。教學中,有的教師習慣於給自己的教學貼上諸如 “合作學習”等形形色色的標籤。在看似熱鬧的主題活動、小組合作探究背後,只重形式、缺乏內容的課堂必然會造成信息技術學科價值的流失。
 4、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動力。對信息技術任務完成的評價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及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但是,目前沒有很好的評價體系,使學生在完成課堂任務的過程中過於鬆散,任務完成的質量受到影響。
 這些問題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而且直接影響着信息技術教學有效性的展開。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不僅能體現教師有效組織課堂教與學的活動,而且也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提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把握教材,精心備課,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
 首先,信息技術是不斷髮展的,其發展速度是非常驚人的,經常出現教材跟不上時代的現象,所以信息技術教師在備課時,要熟悉教材,對教材的教學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舊知識的遷移程度、新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都要了如指掌,還要注意不能照本宣科,要適當調整、拓展教材的內容。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胸有成竹,融會貫通教授相關知識技能,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及時地調控師生的作用,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探討,使課堂教學煥發主動、自主、探索的活力,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
 其次,課堂教學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思路是否清晰。教師在熟悉教材、研讀教材的同時,逐漸地會產生一個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誘導即是教學思路,誘導的過程,即是教學思路在教學活動中的體現。一般地説,學生對教材的學習主要是循着教師的思路進行的,因此教學思路就有了鮮明的實踐性的特點。它不只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教案中,而必須轉化為課堂教學活動。教學思路清晰,信息技術課就會呈現清晰,學生的思維也會漸漸清晰,從而會獲得創造性思維的啟迪。教師的個人思維品質集中地體現在教學思路上,又以非常鮮明的個性化色彩,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2、創設氛圍,師生互動,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創設適當有趣的情境,有助於形成一種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大膽嘗試,質疑探究,有效學習,從而迅速靈活地掌握知識,提高技能。我們在教學情境的創設時,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基點,合理選擇情境素材;要以激活知識、技能為支點,精心設計情境過程;要以積澱學生信息素養為重點作為創設情境的目標。讓學生在老師的導引下,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信息技術知識的綜合運用,同時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和創作能力,最終教師的教學目標完成的很好,教學有效性就得到充分體現。
 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有效的教是指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是直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其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相對而言,前者是短效,後者是長效,這兩種效果要同時兼顧。由於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教的有效性,更應該落足於後者,也就是通過教師的教,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方法,提升學習能力,這樣才能為學生今後不斷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打好基礎,也才更好地體現出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從教和學兩方面來考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於學生的發展、對於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響。對於信息技術課來説,由於學生面對計算機操作的時間多一些,特別是在一人一機的環境中,很容易產生師生之間單一的互動,如教師説,學生做,缺乏生生之間和羣體之間的互動,更缺乏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如何轉變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單向性,建立雙向的、多層次的教學互動是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特別值得關注的問題。採用小老師、小小指導員等授課的形式,將學習交流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方法、操作要點,經驗總結的交流過程中來,可以更好地促進師生教學的互動性,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所以,教師應立足於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信息技術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的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信息技術活動經驗。信息技術教學是活動的教學,學習不是單純知識的接受,現實的和探索性的信息技術活動要成為信息技術學習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
 3、合理評價,認真反思,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課程評價系統的功能不只是甄別、選拔和評優,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激勵和導向,通過評價體系及時、全面瞭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評價體系的作用涵蓋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既有針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手段和指標,也有針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手段和評價指標。
 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正確、及時的評價,能調節、控制、活躍課堂氛圍,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信心,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點與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況、信息素養以及各方面能力有個清晰的認識,並做及時的反思、總結。信息技術課堂的操作性很強,教師對於他們學習過程中的情況及時給予反饋、評價,如“你真棒!”“不錯!”“你的想法太有創意了!”“Very good!”等這些語言的使用能給學生一種肯定和希望,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更高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更加明顯,也相應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評價不光要注重知識點上,而且更要注重學習方法、信息道德的培養和能力的培養上;不光注重總結性和階段性評價,還要注重過程性評價,並要注重評價方法的多樣化、多元化,善於捕捉每位學生身上的點點閃光之處。
 同時,在每一節課結束後,教師應該要及時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找出不足和“得意”之處,比如啟發得當,情境創設成功,過渡語言生動……經過不斷地積累和歸類整理,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如此,就能為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做好長期儲備戰,使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有效性日漸增強。
 三、實施信息技術有效教學的幾個注意點
 1、教學有效性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強調教師要有“對象”意識,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強調教師要有“全人”的概念,學生的發展是“全人”的發展(即新課標提出的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均衡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某一學科的發展。
 2、教學的有效性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同於生產效益,它不是取決於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效果。
 3、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具備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和反思意識,要求教師不斷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學行為,不斷地追問自己:什麼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我的教學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我們採取把老師上的課錄像,然後把錄像片給他帶回去進行分析的方法,取得較好的效果。
 4、良好的課堂紀律能使老師有效地教,學生有效地學,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障。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以學生多方面主動發展為教學立足點,為學生主動探索和發現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信息技術,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為依據,堅持課程改革和創新精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力爭一課一得,讓學生收穫頗豐,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崔允:《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年06期
 余文森:《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命脈”》,《名師開講》,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