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專生物學備課之我見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71W

中專生物學備課之我見

中專生物學備課之我見的論文

作為教學一線工作的老師,對備課應該是耳熟能詳的事。備課是教師不斷學習和提高教學能力的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教學有法無定法,貴在得法”。作為教師,要完成教學大綱中規定的任務,又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這就是中學教師備課的總要求。所以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學大綱 ,明確教學目的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那麼在中專生物教學中我們應當怎樣進行備課呢?

第一要備“切入點”:一節課如何開頭,如何引入,找準切入點很重要。找準切人點,引入才能有渲染性、啟發性。如講孟德爾遺傳定律一節,我是這樣引入的。早在19世紀中後期,生物學的奠基人——孟德爾以豌豆為材料進行植物雜交試驗,發現了遺傳的基本定律。今天我們踏着前人的足跡,根據教材提供的素材,你能發現一規律嗎?這樣引入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進而為之躍躍欲試。學生學習的動機由潛伏期迅速進入活躍狀態。

第二要備“起點”:所謂起點,就是知識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的生長點。起點要合適,才有利於促進知識遷移,學生才能學,才肯學。起點過低,學生沒有興趣,不願學;起點過高,學生又聽不懂,不能學。例如:在講神經調節這一節時,先要提問複習初中生物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如神經系統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種類以及完成反射的途徑——反射弧。在此基礎上,才能講授新的知識點——興奮的傳導。只有備好起點,新的知識才容易接受,學習效果才好。

第三要備“重點”: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層層展開,再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教師心中有重點,講中體現出重點,學生學習中領會出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一堂課有個靈魂。例如:在講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這一節時,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第染色體行為的變化規律是重點,教學中緊緊圍繞染色體行為變化規律這條主線,歸納染色體,DNA數量的變化規律。學生思路清晰,重點明確。

第四要備“難點”:所謂難點,即教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的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例如:,rllE講光合作用一節內容時,光合作用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是教學難點,我採用多媒體動態演示,形象地把光反應和暗反應中的物質變化,能量變化體現出來,這樣,把抽象難懂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減緩知識嶺坡度,使學生容易理解,消化吸收,從而達到化難為易,各個擊破的目的。

第五要備“交點”: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生物知識前後章節都有密切的聯繫,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繫,形成知識網絡,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例如:在講基因的概念時,我把基因、DNA、染色體三個概念聯繫起來,引導學生從三者的結構、成分、功能,相互間的.存在關係、相互間的數量關係等多個方面進行總結。讓學生在歸納的基礎上,嘗試用圖解的形式來表達。雖然學生在結網的過程中有些困難,畫出的圖解還不夠完善,但這種形式有利於增強學生對學科內的聯繫的理解,在將知識由點——線一一面—一體的聯繫過程中對學生髮散性思維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鍛鍊作用。

第六要備“疑點”:即學生易混、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準疑點,充分準備。教學時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創求疑探索情境,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在講光合作用——光反應教學中,我設置了階梯型問

題,即由淺入深,一環緊扣一環,環環深入,形成了一條階梯型的問題鏈,學生在思考答疑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第七要備“關鍵點”:在平時教學中把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作為生物學教學的關鍵點。例如:根據三大遺傳規律,推測親代或子代的性狀、比例,是從一般原理去推知個別具體情況的演繹法。在講分離規律後,教師選擇典型例題,介紹常見解題方法:如隱性純突破法,根據後代分離比解題方法等,使學生掌握分析方法,並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第八要備“熱點”:新課程強調,教學內容要聯繫當今世界科技新進展,要與社會實際、現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緊密地聯繫起來,強調科學知識對解決當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緊密地聯繫起來,強調科學知識對解決當前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過程中的應用價值。教學中根據當今世界生物科學發展有關的社會熱點去創設問題情景。

第九要備“訓練點”:就是要考查哪些知識點。教師通過哪些例題、習題和作業題考查這些知識點。教師還要考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哪些有梯度的問題;教師更要考慮用哪些題訓練學生哪些能力;如何安排訓練層次等,把這些內容恰當地安排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形成講、練、結合序列,按此有秩序進行教學,能及時鞏固學習效果,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十要備“反思點”:一節課上完後,教師要靜下心來,對於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的行為進行反思總結,寫好教學後記。教學中經常反思,不僅能幫助教師提高業務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綜合能力的全面培養與提升,而且易與學生達成良好的心理默契,建立深厚的情感依戀。

總之,教學是一門藝術。如何將我們的所知展現於課堂之上,運用於教學之中,還要我們去不斷地去探索學習。備好課是搞好藝術的基本條件,教學這門藝術也需要精雕細刻,才能雕出精美的藝術品。願我們都做一名真正的雕塑師,把我們的學生塑造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