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踐的關係

學識都 人氣:2.48W

小學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讓學生將獲得的數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應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習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我國數學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定:小學數學要注意聯繫實際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可生活實際往往是隻注重它抽象的學科理論知識體系,突出其知識點進行機械訓練,並伴之以應試教育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缺乏生動形象的生活情景的創設,顯得枯燥乏味,致使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數學也漸漸遠離生活、遠離了社會和自然。

淺談小學數學與生活實踐的關係

由於此類現象的存在,新課程把生活世界確定為課程內容的範圍,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願望與需要,使學生依照自己的履歷情境,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連續來理解數學知識,分析數學現象,解決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

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對這一過程從實施的角度進行了具有導向性、目的性和可操縱性的具體描述!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這也是我們在數學教育中一直追求和探索的`問題,數學與生活實踐的關係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應用數學知識能力。

這就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新課教學要以實際事實為背景,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

教師在教學時要善於用學生身邊的實際事實為背景,結合生活事例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內容與生活貼得很近,從而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學習。例如:在《比例尺》一課的教學設計前,我瞭解到學生在社會課上已經接觸了大量的地圖知識。因此,就將教學從地圖着手展開,使學生感受比例尺的由來、用途。教師邊展示一份中國地圖邊問學生你知道我們的祖國多大?通過這樣的實際問題情景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用了原有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感受到解決問題的快樂,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增強了,學生也明白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二、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獲得的數學知識,必須到實踐中運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包括課內實踐和課內外實踐。

1.加強課堂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運用數學知識的條件,給學生實踐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和自覺性。例如:在學習了周長和麪積後,我出示了一組題⑴如果用一條24米長的繩子去圍一個最大的長方形綠地,綠地的面積是多少?⑵利用一堵牆,仍用這條24米長的繩子可以圍成哪些長方形綠地?每種長方形的面積各是多少?⑶選擇在長12米、寬6米的長方形地上種草,有兩種大小不同的正方形草皮:第一種面積9平方分米,每塊2元;第二種每塊邊長5分米,每塊5元。選其中一種,鋪滿整塊地,需要多少塊草皮?需要花多少錢?通過以上對實際問題的討論、驗證,使學生不僅加深了對圖形周長與面積的理解,從而也感悟到周長相等,面積不一定相等這一知識,也提高了實際應用的能力。

2.加強課內外結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自覺性。

學生獲得的知識僅限於課內實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到生活中去實踐,才能更好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發展個性。如:在學習了認識路線一節後,我利用業餘時間組織學生到環路站點觀察站牌認識路線,並親身坐車嘗試行車路線從哪站出發到哪站行走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點,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生活是人類存在的狀態和方式,也是數學產生和發展的園地,我們的數學教育,更不能脱離生活,應該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