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變式圖形題目探究性學習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4W

課本中的習題都是經過編者的深思熟慮、反覆斟酌而精心設計的,研究和運用好教材中的習題變式訓練,不但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提高,而且往往還會收到知一題而通一類的教學效果。筆者在學校“數學興趣小組”教學輔導過程中,通過充分的利用數學教材中的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大膽猜象,有效地變換題目條件,積極探索習題中的“變式圖形”,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數學效果。下面以北師大版九年級 ( 上 ) 聯繫拓廣 (P25) 中的題目為例,體驗課本習題廣闊的探索空間和內在的無窮魅力。

數學變式圖形題目探究性學習論文

題目 1:正方形 ABCD 的對角線相交於點 O, 正方形 A1B1C1O 與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相等,在正方形 A1B1C1O 繞點 O 旋轉過程中,兩個正方形重疊部分的面積與正方形 ABCD 的面積有什麼關係?請證明你的結論。

解析:在旋轉過程中有△ AOE ≌△ BOF,

所以S四邊形 OEBF= S△ BOE+S△ BOF

= S△BOE+S△AOE=S△AOB= 1/4 S正方形ABCD.

即得到結論:重疊部分的面積為原正方形 ABCD 面積的四分之一 ( 定值 )。

點評:此題如果僅限於上題結論,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意義不大,教師此時應趁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探索:

一、題目變式的探索

( 一 ) 題目結論的引伸探索

1. 在原題目中,猜想 OE 與 OF 有何數量關係,並證明你的猜想。

答:OE = OF.

2. 在 原 題 目 中, 當 正 方 形 A1B1C1O 繞 點 O 轉 動 到 正 方 形A1B1C1O 的邊 OA1、 OC1 與正方形 ABCD 的邊分別交於點 E、F,猜想線段 BE、BF、AB 之間有怎樣的數量關係?並證明你的猜想。

答:BE + BF = AB

3. 在原題目中,當正方形 A1B1C1O 繞點O轉動到任意位置時,正方形 ABCD 的邊被正方形 A1B1C1O 覆蓋部分的總長度與 OB 又有怎樣的數量關係?直接寫出你的猜想不證明。

答 : 被覆蓋部分的總長度 BE + BF =√2OB

評析:

本題形成上述結論的實質是:OA1、OC1是經過正方形 ABCD的對稱中心且互相垂直的兩條直線 , 正方形的大小以及是否是正方形都是非本質的。只要抓住了問題的本質 , 就可以將其改編為若干豐富多彩的新命題。

( 二 ) 題目條件的變式探索

若將上述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等改變為邊長不相等,探索有什麼結果?

解析:過 O 作 ON ⊥ AB,OM ⊥ BC,垂足分別為 N、M, 若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a,正方形 A1B1C1O 的邊長為 b,在旋轉過程中易發現當 b 大於或等於 a/2 時,上述結論恆成立,當 b 小於 a/2 時,圖中重疊部分的面積均為 b2.

圖形變換不僅是一題多變的一種手段,而且作為探索解題思路、發現解題方法的一種手段,因此在幾何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善於引導學生進行“圖形變式”的訓練,而且還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或合作交流中獲得探索新知的樂趣。

二、題目變式後的應用

題目 1:把正方形 ABCD 繞着點 A,按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正方形 AEFG,邊 FG 與 BC 交於點 H,(1) 若設正方形 ABCD 的邊長為 3,且旋轉角為 300時,HB 的長為多少。(2) 試問線段 HG 與線段 HB 相等嗎?請先觀察猜想,然後再證明你的猜想。(4) 若正方形的邊長為 2cm,重疊部分 ( 四邊形 ABHG) 的面積為 43/3cm2,求旋轉的角度 n.

評析:

此題的設計是將題目的旋轉點作為正方形的一個頂點 , 旋轉後的圖形具備上述探索題目的'基本特徵。體現了從特殊到一般,從靜態到動態的圖形變式演變,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圖形“旋轉變式”中的變量與不變量,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題目探究性學習後的反思

從“題目”情境設置來看,它以學生熟悉的兩個邊長相等的正方形在某一定點上旋轉為載體,讓學生在多元化的操作過程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演變過程,符合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靜態到動態的圖形變式認知規律,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圖形旋轉變式”中的變量與不變量,深刻感悟數學教學中的思想方法,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創造性地用好“圖形變式”後的這些題目,它不僅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而且對學生的思維及探索精神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題目”探究性學習方法來看 , 教師要立足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習題素材,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教學的起點,把教材上的習題知識點設計成需要學生探索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活動,通過教師對“題目”變式訓練的“導”,誘發學生對“題目”變式後的“探”,學生才能真正參與到觀察、分析、綜合、概括等再發現、再創造的思維活動中 , 才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從而使學生在探究中獲得新知,在探究中發展思維,在探究中提高數學素質。總之,教師對一些典型題目進行變式設計,這即是對學生探索學習方法的引導,也是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