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中運用光營造意境

學識都 人氣:2.02W
水彩畫中運用光營造意境

論文摘要:意境是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繪畫是通過塑造直觀的﹑具體的藝術形象構成意境,為了克服造型藝術由於瞬間性和靜態感而帶來的侷限,畫家往往通過富有啟導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法顯示時間的流程和空間的拓展。水彩畫是光色的藝術,且色是光的衍生,在水彩畫中應該更好地利用光,在繪畫平面上創造自然、絢麗變幻的效果。擴展水彩畫技法表現領域,豐富畫面的表現效果,增強水彩畫的藝術表現力,營造意境空間。在繪畫中依據畫面的需要,有意識地選擇與組合光,通過對這種語言的有效運用從而達到營造意境的目的。
  
  一、設計不同的光源色營造意境
  同一物體遇到不同光源將呈現不同的色彩,不同光源的物體必然受其影響而出現不同的色彩,光源色是統一畫面色調的重要因素。色調往往給人以鮮明的第一印象,起着關鍵性作用。色調在情調的渲染和情感的表達方面能夠迅速地觸及人們的心靈,使人受到感染。
  色調的冷暖表達不同的意藴,畫家常會選擇不同的色温來作為光線色彩,不同色温的光源色籠罩下的物體也就會呈現出不同的色調,從而使人感覺到不同的情調,如透納的畫是優美的、浪漫的,他一生所致力、追求的是光、霧、蒸汽、太陽、火光、水和反光……這些東西在他的畫面上統統交織成甜蜜、美好和幸福的肉身與痛苦深刻的靈魂,運動着組成團塊和升騰着的焰火,呈現出近乎抽象畫的韻律感。明亮的黃色常常是他描繪光的主色調,如《1834年10月16日國會大廈火災》,透納選用橙黃色為光源色,通過其特殊的技法創造出了一個發光體,與天空的淡藍形成了對比,使欣賞者能強烈地感覺到那熊熊的大火把河面和天空都照亮了。整個畫面是絢麗、熱烈的。
  大自然中光的情態可以説是多姿多彩,隨着時辰和季節的轉換,光確定了萬物的造型色温和氣氛。為使景物沐浴在恰當的光線中,必須懂得如何用光創造出特有的情調,並將其傳達給觀眾。光源色的選擇是確定畫面氣氛的重要一環,筆者認為光源色不一定是本色或發光體的效果的準確記錄,而是作者根據畫面的需要和所要表達的情緒設計好光源色(即確定主色調),這樣才能使作品引起觀眾的共鳴。
  
  二、設計不同強度的光營造意境
  按照審美感知選擇性的原理,在美的創造特別是藝術美的創造中,將主體的感知穩定地引向對象,使無意注意轉化成為有意注意,使無關的感知儘可能被抑制下去,與特定對象有關的`感知高度興奮起來,在大腦皮層的相應區域的優勢興奮中心,從而獲得充分的感受。電影之所以有特寫鏡頭,繪畫雕塑之所以有突出部分,舞台之所以採用追光,都是為了調動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觀眾進行選擇。
  不同強度的光能產生不同強度的對比,通過對比和陰影變化來渲染空間的環境氛圍,加強畫面的空間感。當空間中光線幽暗或空間處於陰影當中時,處於其中的人會感到空間收縮、緊張和壓抑,反之,當空間中光線較強時,處於其中的人會感到舒暢、開敞和放鬆。如果介入空間的光線是點狀和線狀的話,那麼光影的變化、交織將不僅能夠賦予空間層次感,也會使空間變得豐富、活躍甚至具有神祕感。在水彩畫中明暗、光影的各種組合就能表現出物與物的距離,人與物的距離。通常人們認為離眼睛越近,其明度越高,背景的東西總是很昏暗的,其實相反,前景既是最暗的也是最亮的。也就是説,光影的強烈對比才把輪廓顯示得更分明。反之,背景的光影對比則消失了許多,以至整體消失在明亮的灰色裏。強烈的光影對比勾勒出物體的輪廓,這就是“實”,色彩對比減弱,明暗反差較小,這就形成了“虛”,通過虛實的對比營造畫面的意境氛圍。
  明暗虛實對比是藝術創作中常用的手段,通過對視覺心理學的研究,已證實亮部比暗部、飽和色比中性色、暖色塊比冷色塊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在創作中,畫家常運用光影對畫面進行經營設置,來渲染畫面的氛圍,使欣賞者產生遐想。光影大師倫勃朗最擅長用強烈的明暗對比方法來渲染畫面氛圍。如《夜巡》,在畫中他運用了聚光的效果突出刻畫了兩位在説話的軍官,其餘的人都被安排在中景和後景。把精美的細節和模糊不清的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畫面中形成了強烈的明暗對比,給觀眾強烈醒目又和諧統一的印象,非常具有戲劇性,構成詩意般的動人境界。水彩畫是光的藝術,通過光的運用使畫面產生虛實對比,通過對比來營造意境。如透納的《紅色的瑞吉》,表現的是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作者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尤其是畫面中山與水的交界部分,採用了隨意自如的用筆,色彩微妙,遠景的天空和雲彩處理得靈逸灑脱,大面積的紅紫色遠山含蓄、朦朧。整個畫面大實大虛、大明大暗、大冷大暖,有着朦朧、和諧 、夢幻的層次變化。如《格里松山的雪崩》是一幅驚險的畫面,雪崩從天而降,勢不可擋。畫面中心明亮的雪崩與前景被折斷了的大樹根濃重的暗部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顯得鮮明突出,更增加了險境氣氛。畫家用急速的筆觸使崩塌下來的雪塊產生動態感,表現了大自然運動的生命和壯麗。又如《夕照》,夕陽投射在江面上的一道光影與前景濃重的桌椅形成一種強烈的視覺對比,讓人聯想到江畔的黃昏,抒情而愜意。就像詩詞裏描寫的美景一樣:“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傳達出無盡的意境美。強烈的光影給人以明快強烈的感覺,而柔和的弱對比則給人以朦朧神祕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都是畫家在客觀的基礎上充分運用了對比的方法對自然的表現。作品的藝術內容決定一定的形式,光影對比強弱的選擇應該根據具體內容來確定,對於黃土高原雄壯巍峨的陽剛之美,以實為主的強烈對比畫法就比較貼切,而面對江南水鄉雨霧的那種朦朧、輕靈秀美時,以虛為主的弱對比則更適合。對光影的設計安排使形式與內容達到了完美統一。
  三、設計不同方向的光營造意境
  光具有線性特徵,方向屬性突出。依據畫面物象受光方向,一般可以分為順光、逆光、側光、頂光、底光、散射光等。順光,從畫面前方入射的光,一般有突出物象或加強縱深的作用;側光,是從畫面側面入射的光,物象影調明顯,若很好地利用側光光影構建畫面,能較理想地表現物象的質感、體積,豐富畫面層次,增強空間深度;逆光,從畫面後方入射的光,往往置物象大部於陰暗中,同時能較明確清晰地勾勒出物象的線條輪廓;頂光,從畫面上方入射的光,物象之投影在下;底光,從畫面下方入射的光;散射光是一種較柔和的光,無明確方向性。光源的方向在顯現一件物體的外輪廓和形狀方面至為重要。改變光源的角度通常會使一件平平常常的東西充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