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設施設計中包容性設計的運用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3W

世界各國相繼進入老齡化社會,社會人口結構的變化催生了設計範式的轉變,包容性設計(InclusiveDesign)也因此成為廣受社會和產業界關注的一種設計理論方法。經歷了無障礙設計、通用設計等理論的發展沿革,英國貿易和工業部在 20 世紀 90 年代提出“包容性設計”理論被定義為“一個過程, 幫助設計師、製造商和服務供應商確保其產品和服務能夠滿足最廣泛的用户需要, 不受其年齡和能力的限制”[1].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設計方法,包容性設計旨在創造出兼容不同年齡和能力用户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它涵蓋了產品設計到生產的全生命週期[2-3].面向老齡化社會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需要有效運用包容性設計理論與方法,滿足全體社會成員(尤其是老年人羣)的安全有效出行需求。針對類似北京的傳統文化古城進行交通公共設施設計,需要兼顧城市公共空間的易用性、無障礙性、及文化的差異性。本文以鼓樓地安門外大街交通公共設施設計研究為例,闡述包容性設計研究對於城市功能和文化脈絡的包容性發展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城市交通設施設計中包容性設計的運用論文

1 北京鼓樓地安門外大街歷史沿革

北京城自金代營建中都以來,經歷了元、明、清三朝的都城建設,擁有獨特的城市風貌和社會文化。京城市的中軸線清晰明確,建築裝飾細膩、精緻,古代都城建築中大量使用的琉璃瓦色彩明豔,與門窗城牆的硃砂紅相呼應。本項目地處鼓樓地安門外大街,北起鼓樓西大街,南至地安門西大街,全長約800 米,形成北京中軸線的北段。作為北京“精華地段”的核心,該區域位於什剎海的東側、鑼鼓巷的西面、鐘鼓樓以南、紫禁城以北,建築景觀形態多樣,兼容了中式傳統四合院和近代折中主義商業建築,其歷史文化價值和社會商業價值顯着,是歷史和文化積澱與交融之處[4](見圖 1)。

為了貫徹“十二五”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規劃目標,加強傳統中軸線的保護、完善與提升區域職能,本項目在新的鼓樓地安門大街綜合改造規劃的基礎上,重點進行該地段交通公共設施的文化傳承研究與設計創新實踐。交通公共設施設計代表了城市的空間形象,而中軸線上公共設施的面貌更是北京城市景觀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城市人文關懷與歷史傳承的重要介質。

2 城市交通設施研究分析

2.1 設計研究目標與街區景觀設計現狀

新的鼓樓大街規劃設計分為 3 個部分,分別是鼓樓前段的“鼓樓京韻”段,是傳統老字號售賣的鼓樓京韻商業區,該地段原為達官貴人、商賈雲集之地,建築風格尊重該片區歷史上的商業地位,恢復鼓樓前大街老字號傳統商業建築風貌,並與現代特色商業業態結合。海子邊段的“萬寧攬水”區,是歷史文化體驗交流的萬寧攬水結合區,該地段原為漕運源頭,文人雅士在此談詩論畫。歷史上該片區就與水有不解之緣,依託萬寧橋、都水監的歷史記憶,建築風格是在漕運的基礎上,突出文化交流與士人匯聚的特點。後門外段的“地外懷古”區,是傳統與特色餐飲的地外懷古文化區,原為百姓市民交易,買賣區域,建築風格恢復老字號傳統餐飲建築風貌,並與現代餐廳業態結合,形成北中軸線風貌體驗休閒節點。該區段的交通公共設施的設計將圍繞新的區域規劃思路展開,針對三段分區的不同建築風格、用户行為、主題典故的差異和共性進行設計創新,設計研究重點關注地域文化傳承、多元用户行為梳理、城市設施痛點分析等要素,進而提出系統化的公共設施和服務解決方案。

2.2 設計研究方法

針對交通公共設施設計的複雜性特徵,設計研究團隊使用了深度觀察、焦點小組、照片日記等質化研究方法[5],對項目地段的現有設施、景觀建築、人羣行為、交通現狀、街區形態等要素進行採樣分析,希望梳理出該項目的關鍵編碼,聚焦設計的觸點,進而構建系統化的產品-設施-服務解決方案。設計研究團隊先後十餘次深入到項目地段進行採樣和考察,獲取了大量照片、視頻、音頻等數據,為設計需求分析提供了充足的樣本量,也為保障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奠定良好的基礎。經過數據分析發現,地安門外大街的不同功能區域存在嚴重的交通秩序混亂問題,人流和車流交錯無序,缺乏合理的設施設計,無法對差異化的交通行為進行規範。因此,該項目的重點是通過對公共空間中人羣行為方式的研究,尋求公共設施的設計趨勢定位,從用户價值與需求層面界定公共設施的設計目標體系。

2.3 公交車站問題分析

現有公交車站設施簡陋,乘車高峯期等待人羣多,乘客候車與上下車的行為無序,影響其他車輛通行。圖 2 顯示的是對地安門外大街公交車站的觀察分析與人羣行為編碼系統。

現有站台候車區存在安全隱患。一些公交站台追求空間與材料的節省,造成站台外端水泥枱面延伸不夠,乘客在此候車比較危險,同時台階跨度對不同年齡和殘障人羣缺乏考慮,不具備包容性和普適性。

現有站台頂棚設計缺乏全天候思考。公交車站台頂棚設計雖然寬度足夠,但由於高度偏高、斜度偏大,沒有考慮到本地區氣候風向等因素影響,往往頂棚無法有效遮陽擋雨,給乘客候車造成不便。站台對自然能源(太陽能)的利用不充分,不符合綠色出行和可持續發展思路。

缺乏人性化候車休息設施。部分體弱和殘障人羣在候車過程中無處休息,候車人存在席地而坐、騎坐欄杆等行為,不僅危險,而且妨礙上下車的人流疏導。

現有公交車站設計語言單一,與該區域的文脈脱節。粗暴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無法融入當地傳統的人文景觀,公共設施的文化屬性缺失。

站牌放置不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規範要求。站牌設置隨意無序,乘客難以找到和識別相關設施和轉乘信息。

現有車站設施在設計施工過程中沒有考慮維護修繕的需求。在清潔維護和設施修繕過程中給候車人羣帶來不便,也是造成交通秩序混亂的原因之一。

2.4 非機動車停放設施問題分析

圖 3 顯示的是項目區域非機動車存放設施存在的問題。

1)現有非機動車停放設施的種類單一,不能滿足用户對不同種類非機動交通工具存放的需求。

2)非機動車停放設施未經統一規劃,佔用人行道,妨礙人流疏導,影響城市的整體景觀風貌。

3)現有設施缺乏全天候的設計考量,四季不同氣候對停放的非機動車輛及使用者具有直接的影響。

4) 短途的點對點交通需求缺乏系統的服務化解決方案。項目區域內缺乏基於互聯網租賃服務系統的自行車租賃設施。

5)非機動車停放場所缺乏對自行車停放的固定設施,易造成多米諾骨牌式的倒車現象發生,堵塞通道,影響車輛行人的正常交通行為。

6)非機動車停放設施的識別性不強,缺乏具有引導性的標識,直接導致了自行車亂停、亂放。

2.5 交通照明設施問題分析

項目區域交通照明設施存在的問題如下。

1)現有路燈排布不合理。路燈安放位置與非機動車停放處重疊,在功能上互相干擾,視覺認知混亂。路燈、指路牌、紅綠燈等公共設施的杆線林立,各自為政,建造在人行道兩側,人為造成道路行進中的安全隱患,對於盲人等殘障人員的通行產生障礙,缺乏整合設計。

2)照明設計重裝飾、輕功能。路燈照明缺乏人行照明和車行照明的區分,應該對行人和司機的視覺和找路認知進行分析,設計出有針對性的人行和車行照明設施。

3)交通照明設施造型缺乏統一規劃,與該區域的文脈脱節。路燈種類較多,對周邊景觀的破壞較大。華燈形態的路燈在長安街等地應用廣泛,但沒有充分考慮地安門外大街的人文及建築特徵。路燈基座缺乏與其他設施和功能的整合,成為垃圾堆放和自行車存放的功能死角。

3 地安門外大街交通公共設施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3.1 公共設施設計中的人機工程學標準

不同人羣在使用公共設施過程中的身體和行為尺度成為本項目首要考慮的要素。在公交車站設計中,設計團隊考慮到健康成年人、兒童、殘障人羣、輪椅使用者等基本身體尺度和行為空間維度對站台尺度設計的要求(見圖 4)。站台和防雨棚的尺度確定主要取決於大尺寸男性的胸部厚度,前後空間能容納兩人延伸,長度為兩個胸厚加心理修正量,再加功能修正量、衣厚等相關數據。圖 4 左上示意圖表示,成人胸厚的平均值 b=261 mm,殘障人士(輪椅使用者)的佔用面積長度 c=985 mm,兒童的胸厚平均值 d=161 mm,心理修正量取 300 mm,功能修正量取 8 mm.同時容納三者共同使用候車時,防雨棚和站台計算長度應為 261+985+161=1407(mm),頂棚前伸長度 a 應該大於 1407 mm.圖 4 右上示意圖表示,99%站姿男該大於 1407 mm.圖 4 右上示意圖表示,99%站姿男性尺寸 A=1800 mm,如果心理修正量取 300 mm,鞋子修正量取 38 mm,那麼公交車站高度最終尺寸計算為 181.4+30+3.8=2152(mm),公交車站的高度 B 不小於 2152 mm,公交車高度 C=3100 mm.

公共交通設施系統設計的關鍵目標之一是如何幫助不同生理機能的人羣,準確高效地獲取交通相關的信息。因此,視覺認知方面的分析對於本項目的研究和設計轉化顯得尤為重要。圖 4 下顯示,我國成年人立姿的平均眼高男性為 1634 mm、女性為 1522 mm,如果穿鞋修正量取 36 mm,立姿狀態中人的正常視覺範圍上限為視平線上 25°,下限為視平線下 25°,街道 使 用 人 羣 與 公 共 信 息 界 面 的 平 均 距 離 應 為1 0 0 0 ~ 1 5 0 0 m m ,車上乘客的平均視平線高度為1750 mm,公共信息界面上沿的高度 X 約為 2300 mm.

3.2 公共設施的設計原則

基於人機工程學的研究分析,本項目明確了該區域公共設施系統的設計目標和原則。

公交車站設計佈局要與城市道路網線建設及發展規劃相互匹配,在繁華的文化商業街區,需要整合和精簡公交站台的數量,增大單個公交站台的候車區域。藉助設計思維將材料和結構有機結合,設計牢固可靠的公交車站,是公共設施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6].形態美學特徵要與本案特定地域文脈相協調,融入改造後的建築和街區環境。

非機動車存放系統設計需要均勻分佈,在辦公、金融、文娛、餐飲中心等商業區的各主要出入口處設置基於互聯網服務的自行車租賃存放設施,完善公共建築與公交換乘站的點對點交通配套建設。有效利用地面空間,在非機動車停放的規劃設計中結合周邊環境,提高停放區域的容積率,採用雙向並置的存放方式。增加停放設施的數量和布點區域面積。設置高識別度的.標識牌,提升停放設施的使用率。

交通照明設施設計要遵循同一街道燈具風格、高度、照度、角度等指標要素一致的原則,確保道路交通照明的一致性、安全性、有效性。路燈設計間距由路燈的照明功率、路燈高度、馬路寬度等多種因素共同決定,地安門外大街因電力線杆和無軌電車架空電杆眾多,燈具的縱向間距應為 40000~50000 mm.該地段燈杆在原有照明功能的基礎上,還具有支撐指示牌、無軌電車線路等諸多附屬功能,設計中需要充分整合這些附加功能,將供電電杆與照明電杆合杆,節約投資,並考慮燈杆與綠化、交通監控、街區路牌、廣告等其他設施整合在一起,節約空間資源。

4 設計解決方案

根據上述研究結論,設計團隊明確了交通公共設施系統中各子要素現存的問題,並界定了設計目標:通過整合地域文脈、技術功能、人羣行為,進而構建新的城市景觀設施系統,加強地域街區出行交通秩序和包容性體驗,體現北京中軸線的文化積澱,為本區域的旅遊、商業、餐飲等綜合都市職能提供人性化配套設施,並最終構建了兩套公共設施解決方案。

4.1 設計方案一

以“鼓樓月圓照昔帆”為主題的公共設施系統方案,由“漕運帆影”、“鼓吟賞月”、“後市觀燈”3 種景觀設施構成。該系列方案以本區域獨特的歷史文化載體“鼓樓鐘鼓”、“漕運船舟”、“後市商鋪”為創新靈感,通過對歷史文脈的傳承、解構、創新,以本地區獨特的裝飾紋樣和設計元素為載體,創造出與周邊建築環境和諧統一的歷史人文景觀設施。設計中充分運用人本設計哲學理念,滿足了不同用户的交通出行需求。

以“漕運帆影”為主題的公交車站設計,意向取自鼓樓地區歷史上的漕運碼頭文化,將古代漕運帆船的特點進行抽象提煉,使用現代材料工藝和節能科技,借鑑中國傳統木結構搭建方式,結合現代懸索結構將公交車站頂部的太陽能板進行固定,構建出帆影林立的街道景觀,將候車功能和地域文脈特點有機結合。公交車站整體尺度和細節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用户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包容了殘疾人、兒童、老年人等不同用户的行為和認知需求。方便更換的站牌導示系統輔助以盲文設計,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需求。站牌背面的詩詞表現了該地區的歷史沿革和文化底藴。站牌設計充分考慮不同用户視覺認知的需求,行人可以在遠方清晰地看到站亭上面的車站信息,在該區域任何地方都容易定位到車站的位置(見圖 5)。

以“鼓吟賞月”為主題的公共飲水設施設計(見圖6 右上),運用後現代設計手法將報時鼓、水波紋、漕舟帆等語言進行隱喻式整合,整體設計與街道周邊建築風格呼應。公共飲水機設計採用高低兩部分結構,考慮到不同身高和生理需求的兒童、成人、殘障人在飲水過程中的需求差異,實現了易用性、人性化、文脈性的景觀設施設計目標。

以“後市觀燈”為主題的燈柱座椅設計(見圖 6左上),將行人休息座椅和人行道照明燈柱相結合,不僅節省了公共空間,而且創造出全新的城市街區人文景觀,富有歷史美學特徵的燈柱在夜間更能夠吸引遊人在此駐足、休息、交流,恢復公共空間的原本職能。該設計整合了傳統燈籠、鐘鼓、建築裝飾等諸多文化元素,創造出人性化的都市文脈特徵和公共休閒體驗。

以“鼓吟賞月”為主題的互聯網自行車租賃與收納設施設計(見圖 6 下),運用暗喻手法,將鼓樓鐘鼓和月圓景緻兩種文化符號有機結合。該設施將自行車存放和人車隔離功能進行整合,特有的排布方式設計有助於減少設施對人行道面積的佔用。設施細節紋樣處理源自煙袋斜街牌樓上的建築裝飾圖案,與街道周邊建築風格相互呼應,對比中展現出和諧。

4.2 設計方案二

方案二以“鐘鼓今鳴憶漕舟”為主題,具體設計分為“橋舟萬寧”、“夕陽簫鼓”、“鼓樓韶光”3 大主題景觀設施。該套方案關注於城市未來發展趨勢,旨在創造出與周邊建築環境和諧統一的現代人文景觀設施。方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觀念,結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實現城市公共空間的交通設施功能。方案設計以漢字“今”字為主題展開,強調系統設計對於未來城市發展趨勢的可持續性思考。

以“橋舟萬寧”為主題的公交車站設計(見圖 7),意向取自古代萬寧橋的形態和材料特徵,整合了鼓樓飛檐和漕舟船身的語義,創造出當代與傳統並置的候車廳設計風格,既體現了當代都市景觀美學價值,又傳達出本地區的歷史文脈特徵。座椅設計不僅為老人和兒童的需求提供方便,更是通過對材料的巧妙利用,設計出倚靠式座椅,節省了休息空間,增加了公交站的容積率。

“鼓樓韶光”主題的路燈設計(見圖 8),有機整合了機動車道路照明、人行道路照明、太陽能板、路牌、廣告道旗、公共綠化等功能,從道路識別認知的角度,構建出新的城市街道設施景觀類別。該主題下的公共飲水機設計採用兩段式結構,考慮到成年人、兒童、殘障人員飲水時的人機尺度,並有盲文設計作為輔助,實現公共設施設計的人文關懷(見圖 9 下)。

以“夕陽簫鼓”為主題的互聯網自行車收納與租賃裝置設計(見圖9上),從鼓樓的鐘鼓形象獲取靈感,將自行車存放和人行道隔離欄的功能有機結合。設計中運用後現代主義設計手法,通過解構傳統報時鼓的形態,設計出自行車存放和租賃設施。材料運用上,展現出現代技術美學與中國傳統木質器物之間的對比和統一。

5 結語

在鼓樓地安門外大街的城市公共設施設計項目中,設計團隊通過系統運用包容性設計理論,對不同人羣的公共交通行為、歷史文化遺址、街區建築景觀、現代商業服務模式等要素進行研究,提出了面向文化多樣性的人性化公共設施解決方案。設計項目構建了五大設計原則,為中國歷史文化都市的公共設施創新設計提供了方法論層面的理論模型和實踐案例。

公共設施設計需要兼容不同能力使用者對於設施功能的使用需求,尤其是要關注老人、兒童、殘障人羣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為其提供公平且靈活的使用可能性,降低使用和操作過程中的疲勞感、誤操作、危險性概率。

公共設施設計需要考慮差異化用户在認知和經驗方面的不同和共性,設計師需要對使用人羣的直覺認知和使用經驗進行深入研究,尋找設施創新中的功能語義、信息界面等要素的認知學理論依據和經驗使用的符號化傳承,幫助不同年齡和殘障人員更高效方便地藉助其以往生活經驗進行使用和操作。

公共設施設計需要充分考慮人機工程學在尺度和空間上的限定,滿足不同年齡和殘障程度使用者在身體尺度、姿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化需求,設施的細節設計、位置佈局、使用方式等都要體現對社會弱勢羣體的包容性關懷[3,6].

公共設施設計需要遵循可持續設計理念和生態化設計原則。系統中的不同設施在原材料選擇、供應鏈管理、生產加工、運輸裝配、使用維護、回收再造等整個生命週期中儘可能減少對資源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優化產品使用壽命及產品的報廢系統。

公共設施設計要體現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脈絡,遵循設計的文化多樣性和地域化原則。城市公共空間中交通公共設施是城市風貌的集中展現,是城市街道人文景觀的重要元素,需要和街區建築形態、城市色彩、空間尺度相互呼應,共同構建城市居民的有序化生活方式。地域文化與公共設施的滲透融合,有助於提升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拓展都市文脈和公共空間的場所感,進而提升都市公共空間的整體化形象和生活美學品質[7].

參考文獻:

[1]CLARKSON J. Coleman, Inclusive Design: Design forthe Whole Population[M]. Vienna: Springer, 2003.

[2]ZHAO C, POPOVIC V, FERREIRA L. Elderly Drivers'Needs: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the Educational Context[C]//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ign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ew SouthWales, Sydney, 2007.

[3]趙超。老齡化設計:包容性立場與批判性態度[J].裝飾, 2012(9): Chao. Design for Aging: Inclusive Stance andCritical Attitude[J]. Zhuangshi, 2012(9): 16-21.

[4]吳晨,鄭天。續承皇城,再啟鬧市-北京傳統北中軸線(景山至鼓樓段)解析與展望[J].北京規劃建設,2012(2): Chen, ZHENG Tian. Beijing Traditional North Axis(Jingshan Hill to the Drum Tower Section): Analysisand Prospect[J]. Beijing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2012(2): 141-149.

[5]PATTON M.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M].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2002.

[6]高成。城市公共汽車站點規劃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 2003(3): Cheng. Urban Bus Station Planning Research[J]n Public Transport, 2003(3): 13-14.

[7]盛曉元。城市傢俱設計的春天的到來--打造城市色彩規劃設計、城市傢俱設計第一品牌[OL]G Xiao-yuan. The Arrival of the Spring of UrbanFurniture Design: Create Urban Color Planning and De-sign[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