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經濟管理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探討

學識都 人氣:8.63K

隨經濟發展, 社會對經濟管理類人才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加人WTO 後,競爭加劇, 經濟的發展由單一型向高度綜合化方向發展進程加快,各學科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這就要求培養出來的人才要能一專多能、專博結合, 不僅要基礎紮實、知識豐富、能力強、素質高, 而且耍口徑寬、適應性好、有專長。
  而經濟管理類人才素質是一種內在素質, 很難以量化考核。其能力形成, 是在掌握一定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培養訓練和實踐鍛鍊而形成的, 知識越豐富越有利於能力的增強, 因此, 經濟管理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本着 寬基礎、活模塊、有針對 的教育理念改革, 構建一個有利於知識、能力、素質並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定位在為生產一線培養高層次、複合型人才上, 實際操作中一直強調針對崗位需要設置課程、強化學生技能, 為社會培養專門化人才, 這種理念對自然科學很適應,但對經濟管理類學科來説, 由於作為經濟管理工作者,其職業崗位很寬, 人員複合型素質要求高,若侷限於某一職業所需, 就業口徑太窄, 必然影響學生就業面。因此,提出寬基礎、活模塊、有針對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人才培養方案上進行以下改革:
  一、夯實基礎教育, 為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高等職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關鍵性區別在於學生今後創新能力的強弱, 即所謂的 後勁是否足,而不是其操作技能強多少。有無 後勁 , 關鍵在於學生獲取知識能力、運用知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強弱上, 能否把外在獲取的知識、技能內化為個人的身心, 昇華形成比較穩定的`品質和素養, 這一切, 取決於基礎教育的好壞。因此,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加強基礎知識( 如政治理論、高等數學、語文、應用寫作、英語、計算機等) 和專業基礎理論的教學(如經濟學、管理學、財政金融、政策法規等) , 一是要從學時上充分保證, 基礎教育學時應占課堂教學總時數的一半左右; 二是要深化教學方法改革, 採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主動教學法, 激發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興趣, 優化學習效果。從 就業教育 角度看,這些課程不象專業課程實用,其實不然, 這些課程是用來生根 的,根基深, 才會 枝繁葉茂 。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太快, 在校學習再多的專業技術只能維持一時,只有夯實基礎, 培養學生形成穩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方能不斷創新發展, 主動適應社會, 也為學生今後終身教育奠定基礎。
  二、強化實踐環節,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經濟管理類專業主要是應用科學,其能力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踐經驗的積累。為此, 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力度, 讓學生在真情實景中學活知識, 從而淡化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距離, 使內在素質轉化為外現能力。一是在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設計中, 保證實踐教學比例總體上與理論教學達到l : I; 二是選派 雙師型素質 的教師任教, 確保能力培養目標的實現; 三是針對不同專業, 開展不同的實踐方式, 如酒店管理專業, 米用 工學式 辦學模式, 學生一半時間在校集中學習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 一半時間在星級酒店頂崗預就業實習, 強化職業能力培養; 市場營銷專業則採用 實物代銷為主、創業教育貫穿始終 的做法, 自一年級開始創業意識的培養, 二年級有計劃組織學生開展實物代銷為主的創業實踐,三年級全方位展開創業實踐, 以強化學生職業意識與能力; 企業管理專業則採用 校企業結合 模式, 學生前2 年在校集中學習, 後一年根據企業的需求, 設置必備理論課程, 由企業進行崗位專門化的職業訓練, 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 實現零距離就業。會計專業則採用模擬式 教學方式,通過校內會計模擬實驗室和電算化試驗室, 完成財務能力的訓練與強化。
  三、建立活模塊, 實施個性化教育
  培養方案中, 課程設置總體上劃為四部分, 即基礎素質課程、職業應用能力課程、選修課程及職業崗位專門化課程。學生根據個人特點、愛好和將來就業方向, 在選修課程及職業崗位專門化訓練課程中任選, 使 寬基礎 與 就業有針對性 有效結合, 同時,針對部分學生 專升本 的要求, 也可開展專門輔導,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服務理念, 滿足學生個體需求,使 人人學有所得 。
  四、通過崗位專門化訓練,實現零距離就業以就業
  為導向, 針對學生個性化特點,第三學年, 大力開展訂單教育, 通過學生與企業的雙向選擇, 結合學生所選就業崗位, 採取校企結合的教育方式, 按崗位要求和企業要求, 開設相關職業理論課程, 並在企業相應崗位中, 進行頂崗式預就業實習,強化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形成,在企業中培養職業人, 實現零距離就業。
  五、動態的人才培養方案, 確保教學實用性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 為確保教學的實用性, 人才培養方案應針對社會的需求和行業發展, 不斷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 在保證基礎教育的前提下,可以根據企業等用人單位的需求, 隨時調整教學。
  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 新職業不斷湧現, 職業的更替必然加速, 加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 高職學生在三年時間內所學專業知識,不可能享用終生, 學生只有夯實基礎, 學會學習, 才能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因此,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中, 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前提下, 一定要注重學生的基礎教育和選修課程教育, 為學生今後的創新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於經濟管理類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