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識都 人氣:2.38W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天津市鈴鐺閣中學  張素梅

人人都有創新潛能,但創新的潛能能不能挖掘出來,關鍵要看創新意識的培養。所謂創新意識是人們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出發點和內驅力,是創造性思維、想象和創造性行為的前提。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教師的首要責任。筆者在8、9年級物理教學中積極探索,發現創新意識的培養是在隨時隨刻,無處不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的基礎上,合理的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情境,使師生交往的心理狀態達到最佳水平,就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的培養,能充分的展現學生的參與精神,就能使學生處於激活狀態,就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造氛圍、情境,是培養、激活創新意識的基石。有了好的氛圍,學生就能充分的發揮,教師就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謂好的氛圍,可以這樣理解:它是公平與競爭的縮寫,可以是表揚、激勵、鼓勵的的寫照,可以是一個和諧互助的家庭,可以是支持性的環境,鼓勵、耐心的幫助他們學習,以及讓他們樂於智力冒險而不必擔心以犯錯誤會導致批評。當然這裏並不是指沒有約束的自由場所。俗語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好的氛圍,可以提供創新的機會,機遇垂青於每一個有準備的人,在這好的氛圍裏,才可以萌發想創新的意識。使學生能享受學習創新的樂趣。

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本着物理學科本身所具有的特點:見物論理,密切與實際相關聯,來源於生活,解釋生活現象,高於生活,是一門綜合學科。筆者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感覺到要想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除了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注重落實好教學目標,有意識的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之外,更要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是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的。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主渠道。因此教師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為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科學家的故事經歷與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以激發求知慾和創新慾望。從不同的類型課中,採取不同的方案。通過新課、複習課、實驗課、實驗習題課、討論課這幾種不同類型課的教學活動的開展,能逐漸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新課,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啟蒙。

新課的導入更是激活創新意識的最佳良機。導入的創設需要教師依據學生的心理狀態,順着學生的認知規律,講究知識的鋪墊、台階或過渡,達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和引發學生的興趣。

8年級是物理的起始階段,新課的導入是否成功,直接影響他們愛不愛學物理,想不想學物理。這就要求教師在接受傳統的教育按照教學大綱傳授教育之餘,進行創新。因為只有教師的創新才能更好的帶動學生的創新。在講序言的時候,應用“奇特、新穎、有趣”的實驗。力、熱、聲、光、電、磁的部分知識用實驗來展現,用多媒體來激活:有蘋果落地,有奧運會上驚心動魄的場面,助跑、跳高、鉛球的飛出,觀眾們時刻關注着他們的動作,他們的表情,等等,有生活中的豆腐切刀,冷、熱水的交替,有回聲測距的奧妙,有池水變淺加強安全教育的場面,有電的時代的展望……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有了探究的興趣,以及濃厚的求知慾和興奮感。正是這興趣與好奇心,促進他們去思考,去探究,去創新,它們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新性的一種內在動力。物理學史的大量事實證明,強烈的創新意識來源於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對科學的熱愛。

如在9年級講“電阻的串聯”的時候,首先注重電流、電壓、電阻的關係,然後通過實驗來得到串聯電阻的特點,講述中,注意一一對應,並有意引導他們發現數據之間的關係,得出串聯電阻可以起到什麼作用?當講書上例2:“有一隻小燈泡,它正常發光時燈絲的電阻是8.3Ω,正常工作時電壓是2.5V,如果我們只有電壓為6V的電源,要使小燈泡正常工作,需要串聯一個多大的電阻?”的時候,我們不能只是為了解題來解題。在教學工作中,通過探索,認為啟發式提問更有利於促進提高。“大家跟我一起想,假若我手中有一個2.5V的小燈泡,如果我要想使它正常發光,應該怎麼辦?如果手中沒有2.5V的電源,有一個6V的電源,如果直接接上有什麼後果發生?怎麼辦?想一想,怎樣能使電路中小燈泡的電壓小於6V,怎樣才能分壓?為什麼串聯?解決完這些疑問,再來做例2是不是有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

二、複習課,是激活創新意識的階梯。

9年級是中考前的衝刺階段,9年級的複習方法也就成為重中之重。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一般情況下是以專題複習,或以章節複習,中間貫穿一些典型例題。筆者在教學中,實施每一章,或每一個專題中以知識網絡複習,並時時刻刻穿插一些中考試題,橫向以2002年外地典型中考試題為切入點,縱向以近5年天津中考試題為突破口,研究題型,以及中考的命題趨向。措施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層次性、漸進性的提問,適應學生水平的教學起點,小步前進。讓他們在每跨出新的一步之前,都有充分的準備,使他們能夠調整學習步驟而避免過多的疑惑和挫折,以便能更好的激活學生的創新潛能。如果學習太容易,他們會感到厭煩,如果太難,他們會產生挫折感。最能激發學生動機的是,讓他們做出一定努力並達到較高的成功水平。本着以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於質疑,敢於發表與他人不同的見解,逐步形成創新意識。教師在提問、舉例、講評問題時,不能就題論題,還要注意多樣性,就題拓展發揮,倡導“一題多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一題多問,培養學生的全面性;一題多變,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多題歸一,培養學生思維的收斂性”的訓練。

在複習第九章  力和運動時,有這麼一道選擇題:

“在無風的天氣裏,從水平勻速向右飛行的飛機上先後落下三包貨物(不計空氣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這三包貨物下落過程中,在空中排列的情況應該是圖中的:(    )”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A)            (B)              (C)        (D)   

有人認為是(D),陳述理由:水平向右,最先下落的應先着地。實質則不然,先後落下的物體都具有慣性,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前,因為是勻速,速度相同,時間相同,水平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相同,最後地面上的人看到的應是圖(C)。由於剛剛複習完平衡狀態:靜止與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有一個學生在聽完筆者的講述後,説:“勻速向右是平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觀察到的運動情況可不可以看成靜止狀態下觀察到的情況,這樣飛機在那靜止,先後落下3個物體,當然是圖(C)。”“真是別具一格,獨到見解。太好了。”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發表意見,保護了他的積極性,也樹立進行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使其創新思維處於活躍狀態。“那麼這道題若給了排列情況,能不能判斷出它的運動情況?”

下面以一道實驗設計題為例:

2只電流表,1只電鍵,2節電池,1只已知電阻,要求測未知電阻的阻值。畫出電路圖,寫出實驗步驟,並根據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總結結論。

對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給出題目要求後,自己設計實驗步驟、操作,總結結論。對於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則給予適當輔導,指明可以應用導體並聯的特點進行設計。對於學習基礎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輔導,指明導體並聯時電流的大小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並啟發他們畫出圖來。這樣後兩種學生也能自己設計實驗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步驟,並自己操作,總結出結論,為他們在創新意識的階梯上登攀創造條件。出示拓展題時,三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動腦,提出自己的設計方案。

拓展a  2只電壓表,1只電鍵,2節電池,1只已知電阻,要求測未知電阻的阻值。畫出電路圖,寫出實驗步驟,並根據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總結結論。

拓展b  1只電流表,1只電壓表,1只電鍵,2節電池,1只已知電阻,要求測未知電阻的阻值。畫出電路圖,寫出實驗步驟,並根據步驟進行實驗操作。總結結論。

通過拓展a ,學生在例題的基礎上,很快得出結論,但是拓展b,學生卻不能立即想到伏安法測電阻,正是這樣的安排使學生有一種新鮮感,記憶加深。

三、實驗課,是激活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實驗課包括實驗課和實驗習題課。

1、實驗課,是物理教學的基礎,是激活創新意識的顯現圖標。

直觀,形象,易理解,易發現。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發現經過凸透鏡成的像不只一個,這是怎麼回事?一般來説,老師説什麼,學生就認為是什麼,照着做就是了,有疑問也不問。因此,當學生提出問題時,鼓勵他們,説他們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感覺,喜悦興奮,然後,給他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試試用做圖法來驗證。並在旁邊配合與指導。明確肯定像只有一個,像是由折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之所以光屏上總有像(即光屏上總有火焰)是因為:

        A

 

        B

   我們可以把物體AB視為密集排列的發光點的集合,當屏在甲位置時,所有對應點在A、B之間密集排列,物體和像是點點對應,故形成了清晰的像AB,若把屏放到乙位置(丙相似)時,A點在屏上形成一個以A乙為中心的亮斑。B點也在屏上形成一個以B乙為中心的亮斑,AB之間所有的點都會在A乙B乙之間形成各自的亮斑,不同是點點對應。這些亮斑相互交疊,由於物體AB本身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這就導致亮斑區域的中間交疊成分多,邊緣交疊成分少且越到邊緣交疊的成分越少。正是這多與少的差異,使我們看起來邊緣有“暈”,有層次感,這種模糊的像是亮斑的集合,不是實像點的集合。因此它不是物體的像。

2、實驗習題課,是物理教學的強化,是激活創新意識的隱現圖標。

本着物理學科本身的特點,在複習實驗習題的教學中,加強了多維度的能力訓練。

下面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2002年中考試卷中一道實驗題為例:

68.我省是馬鈴薯的主要產地,馬鈴薯的密度將影響它的澱粉含量。現有馬鈴薯、量筒、刻度尺、彈簧秤、小刀、燒杯、水、細線,請你從中選用適當器材,設計兩種方法測出馬鈴薯的密度(ρ馬鈴薯 >ρ水)。

在做這道題之前,為使學生能順利做出來,並且能有創新,能產生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的喜悦。筆者注重了準備工作。首先複習固體和液體的密度實驗,器材、原理、文字説明以及數學表達式,並與學生共同總結怎樣求質量,可以通過托盤天平直接測量,可以通過彈簧秤間接測量,還可以通過浮體浮力等於重力,通過量筒中液體變化的體積求得浮力,得到重力,進而求得質量;怎樣求體積,可以通過量筒、量杯直接求變化的體積,可以根據變化的水的質量來求得變化的水的體積,進而得到物體的體積,還可以通過求浸體的浮力等於重力減彈簧秤的示數間接求得物體的體積。

總結完畢,拿出上道題,只告訴( ρ馬鈴薯 >ρ水),器材從所學過的器材中任選。告之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一道題,並且非常貼近生活,比比看誰想的方法多,誰能想出更多的途徑來。

很快,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你一言我一語,方法很快出來了。

方法1:器材:天平,量筒,水

       步驟:1)調節天平平衡,稱出一塊馬鈴薯的質量m;

             2)量筒中適量的水,體積為V1,將這塊馬鈴薯放入水中使其全部進入水中,體積為V2

             3)用公式ρ馬鈴薯=m/(v2-v1)

方法2:器材:彈簧秤,量筒,水

       步驟:1)調節彈簧秤,使其指針指到0刻度線上,稱出一塊馬鈴薯的重力G,根據公式m=G/g,求的質量;

             2)同上

             3)用公式ρ馬鈴薯=G/(v2-v1)g

方法3:器材:天平,灌滿水的燒杯

       步驟:1)調節天平平衡,稱出一塊馬鈴薯的質量m

             2)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

             3)把這塊馬鈴薯放入燒杯中,(部分水溢出)再用天平稱出燒杯、水、馬鈴薯的質量m2

             4)用公式ρ馬鈴薯= mρ水/(m+m1-m2)

方法4:器材:彈簧秤,燒杯,水

       步驟:1)用小刀切下一塊馬鈴薯樣品

             2)用彈簧秤在空氣中稱其重為G

             3)放在水中稱其重為G0

             4)用公式ρ馬鈴薯=Gρ水/(G-G0)

方法5:器材:空心物體,量筒,水

       步驟:1)用小刀切下一塊馬鈴薯樣品,並挖成空心

             2)在量筒內裝水,記下體積V0

             3)測出馬鈴薯漂浮時液麪的示數V1

             4)測出馬鈴薯沉到底部時水和馬鈴薯的總體積V2

             5)用公式表示為ρ馬鈴薯=(V1-V0)ρ水/(V2-V0)

四、討論課,是激活創新意識的昇華。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差異很大。通過討論甚至爭論,學生的認識更加完善,表現出很強的互補性,更為重要的是,在討論時大家積極開動腦筋,思維與思維的碰撞產生了智慧的火花,創造性思維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只有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才可以更好的進行創新,併為我們的教育事業,再添一抹亮麗,並在祖國的畫卷上,寫下一個驚歎號!

參考文獻:

[1]孫海濱   《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漸進培養》    2000.5

[2]張金貴   《淺探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3]         《物理教師》2000.8

淺談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2004年

天津市教育學會物理專業委員會舉辦的論文評比活動三等獎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