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方法

學識都 人氣:6.87K

摘要:事業單位不同於其他企業,其在資金運作上需要國家支持,在財務管理上也更需要嚴格規範,以避免國有資產的不當使用。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中的種種弊端不但需要單位的自律守法,更需要我國有針對性地制定關於事業單位的財務制度,唯有如此,事業單位財務行為才能更加規範,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益才能提高。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髮展,財税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暴露出了不少弊端,因此,分析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解決辦法對我國事業單位意義重大。

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方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事業單位;加強改善方法

一、引言

事業單位是指受國家行政機關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體制下服務於廣大人民的社會機構,一般不直接從事物質資料生產,具有非盈利性和公益性質的單位。它們當中的大多數單位,有的沒有固定的收入來源,有的雖有部分收入,但不能抵補本身的全部支出。因此,它們所需的經費全部或部分由國家財政補助,即實行核定收支、定額或者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餘留用的預算管理辦法。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是指事業單位在執行事業計劃和開展業務過程中的資金運動及其體現的經濟關係。事業單位的資金運動包括有關經費的籌集、領撥、繳納、運用等,經濟關係包括國家與單位的經濟關係,單位與單位的經濟關係、單位內部的經濟關係等。事業單位雖然一般不直接從事物質資料的生產,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但它們所從事的工作卻是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事業單位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在教育、科學、文化、醫療衞生等領域做出了很大貢獻,而完成這些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質資料,需具備一定的物質條件,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這就需要相應的資金作為保證。然而事業單位不是直接的物質資料生產部門,除一些單位在開展工作,進行業務活動時可取得部分非經營性收入外,大部分依靠財政補助為其主要資金來源。在我們國家還不富裕,國家財政提供的財力還很有限的情況下,為了保證各單位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和事業計劃的完成,各單位必須加強財務管理,合理地安排資金,認真地執行財務預算,努力增收節支,嚴格財經紀律,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我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

(一)預算管理形式僵化

事業單位在現階段的預算管理方法主要有三種,即全額,差額以及自行收支管理。這些預算管理方法在改革和加強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合理組織收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從幾年來的執行情況看,尤其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三種預算管理形式的劃分卻暴露出了日益明顯的問題:一是三種預算管理形式不能準確反映各類單位的實際。如規定經費自給率在30%以下的為全額預算管理單位,在30%以上的為差額預算管理單位。由於國家對三種預算管理形式單位的有關政策不盡一致,使一些單位對對財政支持過度依賴,致使我國財政改革推行困難。如有的單位收入較多,經費自給率已經達到了較高程度,但仍要求國家財政的全額支持,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資金的有效利用。

(二)預算內外分割,收支管理脱節

長期以來,我國事業單位的資金被人為地劃分為“預算內資金”和“預算外資金”兩大塊,並對其採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事實上,各單位特別是一部分事業單位預算外資金早已構成單位財務收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甚至已超出預算內資金的數額。現行制度的這種劃分顯然割裂了預算內外資金的內在聯繫。這也是造成許多單位全部或絕大部分支出用財政撥款來安排,而利用國家提供的資產、資金、技術、特許權利等組織的收入卻作為預算外資金管理,逃避財政監督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支出管理不規範,隨意性大

改革開放以前及初期,事業單位資金來源基本上是財政撥款。在這種單一的資金來源方式和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支出的管理還有章可循,也較為嚴格規範。但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事業體制改革的進行,事業單位資金來源渠道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各種非財政撥款收入逐漸增多,但對這部分收入所形成的支出管理卻相對弱化。同時,在新的形勢下,事業單位業務活動範圍逐漸擴大,活動內容逐漸複雜,而國家政策又難以面面俱到,使得很多單位的財務預算隨意性較大。另外,有些事業單位開展了一些生產經營活動,而對這類活動沒有進行嚴格的成本核算,生產經營支出與事業支出相互混淆,生產成果難以得到真實反映。

三、完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政策建議

(一)要儘快頒佈行業財務制度

《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是對一般事業單位財務活動所做的統一規範。但是事業單位類型多樣,特別是某些行業的事業單位相對複雜,其行業業務特點也相對突出,而《規則》又不可能把所有行業活動突出的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完全涵蓋進去,有必要根據這些行業的業務特點來制定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使之更具操作性,更好地加強財務管理。因此,應儘快頒佈有關行業財務制度。《規則》作為事業單位財務活動的行為規範,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獨立性。但是事業財務制度能否貫徹落實,與有關政策有關,如工資政策、税收政策、公費醫療政策等。現行的工資政策、公費醫療政策等都與原制度的三種預算形式有關,財政部門以此對不同類型單位採取不同的財務政策。在新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實施後,“三種預算形式”隨之取消,就應儘快出台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相適應的政策制度,以便更好地加強財務管理。

(二)逐步完善單位內部財務管理辦法

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辦法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和行業財務制度的補充。由於《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和行業財務制度不可能對事業單位每項財務活動都做出具體規定,而事業單位從強化自我管理的角度出發,有必要就一些財務活動做出規定,這就有必要在遵守《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則》和行業財務制度的前提下,根據單位內部的具體管理情況以及管理目的,對一些財務活動做出比較詳細的規定,以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約束機制,促進事業發展。

(三)培養專業的財務管理人員

如今我國的財務管理人才仍然不能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專業財務人員的需求,而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員是改善單位財務管理的關鍵所在,其對於提高事業單位的經濟效益工作效率都有巨大的作用。因此,要改善財務管理工作就必須要有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才。而高素質財務人才的表現一方面是職業技能的嫻熟,一方面是職業道德恪守,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要足夠深刻。單位和社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財務人才的建設:首先,在行業准入上,財務人員必須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通過從業資格考試,而從業資格考試的設計一方面要涉及到專業知識的考核,另一方面則要考核到從業人員的道德水平和法律基礎。其次,在從業人員的管理上,要定期組織對最新法律法規的研究學習,以保證從業人員的知識更新跟得上外在環境的發展變化。最後,建立考核機制,對於不再符合執業要求的人員可以實行淘汰機制,對於優秀人才要予以獎勵。對於違法違紀徇私及舞弊的行為要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行業禁入,涉及犯罪的應該追究其刑事責任。相信從業人員在完善的制度下其專業素養將越來越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也會更加成功。

四、結語

事業單位作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組織機構,健全自身財務管理架構對於事業單位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在改革過程中還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問題,但是隻要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加上國家法律法規的適當指引,相信事業單位將會在未來發展地越來越好,越來越穩健,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郭玲.新形勢下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探索[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02).

[2]皮靜林.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方法探討[J].中外企業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