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英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學識都 人氣:2.1W

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規則為GB/T 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適用於“著者和編輯編錄的文後參考文獻,而不能作為圖書館員、文獻目錄編制者以及索引編輯者使用的文獻著錄規則”。下面的是小編分享的與論文英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有關的文章,歡迎繼續訪問應屆畢業生畢業論文網!

論文英文參考文獻標準格式

文內引用

(一)直接引用

1.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資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時,應給出作者、年份,並用帶括號的數字標出頁碼。若有任何資料省略,使用英文時,應用3個省略號在句中標出(…),中文用6個(……);若兩句間的資料省略,英文應用4個省略號標出(‥‥),中文用6個(……)。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釋,應使用方括號[ ]。若在資料中有什麼錯誤拼寫、錯誤語法或標點錯誤會使讀者糊塗,應在引用後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當中文引用超過160字時,不使用引號,而使用“塊”的形式(引用起於新的一行,首行縮進4個空格,兩端對齊,之後每行都縮進)。

當英文引用超過40字時,不使用引號,而使用“塊”的形式(引用起於新的一行,首行縮進5個空格,左對齊,之後每行都縮進)。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間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複被引用時,第一次必須寫出日期,第二次以後則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獻: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獻: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隱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時建議…。

2. 單一作者

a. 英文文獻:姓氏(出版或發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發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獻:姓名(出版或發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發表年代)。

例如:楊惠中(2011)…或…(楊惠中,2011)。

3.兩個作者

英文引用時,在圓括號內使用兩名作者的姓氏,並使用“&”來連接,在正文中,使用“and”連接兩名作者。

中文引用時,在圓括號內使用兩名作者的姓名,並用頓號“、”來連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與”、“及”等字連接兩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陳國華和田兵(2008)認為…或…(陳國華、田兵,2008)

4.三至五個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參考資料時,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後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號加“and”、在圓括號內使用逗號加“&”連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間使用逗號“,”;之後引用時,英文用第一個作者的姓隨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參考資料時,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後兩名作者之間用“和”連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間使用頓號“、”;之後引用時,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在同一段落中再次使用,此時省略年份).

衞乃興、李文中與濮建忠(2005)指出…或…(衞乃興、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衞乃興等(2005)指出…或…(衞乃興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個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時,只用第一個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時,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團體作者

使用中文時,第一次用全稱,比如,(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首師大教科院],2001);之後可以用簡稱,比如,首師大教科院(2001)的調查表明……。

使用英文時,第一次引用時,拼出團體,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後用團體縮寫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沒有作者的文獻

當一部作品沒有作者時,在文中引用參考文獻目錄單中的前幾個字(通常是標題)和年份。比如,一項關於成年人抑鬱症的調查(“Study Finds”, 1997)報告……。

當某作品的作者列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無名氏”時,英文引用時用“Anonymous”加逗號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號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獻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獻作者姓氏相同時,相同姓氏之作者於論文中引用時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獻

a. 多篇文獻,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獻,只需用逗號“,”來區隔作品的發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獻在同一年內發表,請在年份後面加上a、b、c……等標註。(按:abc的使用需與參考文獻部分有所對應,而這些文獻的編排以標題名稱的字母來決定。)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獻,多位作者

文獻依姓氏字母(筆畫)、出版年代等順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間用分號“;”分開,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獻用逗號“,” 分開。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偉,2010;周音,2011a,2011b)。

英文文獻採用“APA格式”:

單一作者著作的書籍:

姓,名字首字母.(年). 書名(斜體).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heril, R. D. (1956). The terrifying future: Contemplating color television. San Diego: Halstead.

兩位作者以上合著的書籍:

姓,名字首字母., & 姓,名字首字母.(年). 書名(斜體). 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

Smith, J., & Peter, Q. (1992). Hairball: An intensive peek behind the surface of an enigma. Hamilton, ON: McMaster University Press.

文集中的文章:

Mcdonalds, A. (1993).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apprehension and sustained containment of supernatural entities. In G. L. Yeager (Ed.), Paranormal and occult studies: Case studies in application (pp. 42–64). London: OtherWorld Books.

期刊中的文章(非連續頁碼):

Crackton, P. (1987). The Loonie: God's long-awaited gift to colourful pocket change? Canadian Change, 64(7), 34–37.

期刊中的文章(連續頁碼):

姓,名字首字母.(年). 題目. 期刊名(斜體). 第幾期,頁碼.

Rottweiler, F. T., & Beauchemin, J. L. (1987). Detroit and Narnia: Two foes on the brink of dian/American Studies Journal, 54, 66–146.

月刊雜誌中的文章:

Henry, W. A., III. (1990, April 9). Making the grade in today's schools. Time, 135,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