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探索的論文

學識都 人氣:1.83W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不由對在新課程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困惑進行深深地反思:由於存在着教學內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淺、知識很難形成體系、課時不夠用和課後練習與教學進度脱節等來自教材和課程的困惑;存在着沒有現成的經驗和方法導致慣性教學、學生活動影響教學進度、探究難以建構知識體系等來自教師的困惑:存在着實驗室建設、教學資源、網絡資源跟不上課改步伐等來自教學資源的困惑。只有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結構、教學資源的運用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和改進,才能真正提高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化學課堂才能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高中化學教學探索的論文

1、轉變教學理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前提

新課程教學的依據是課程標準,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重要課程資源,因為教材的缺憾與空白靠教師去圓滿,教材的運用與開發靠教師去創造。教師要從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通過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根據學情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進行重組、活用,使預設進儘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為預設與生成都是精彩的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預設水平高且能不斷生成的課,才算是精彩的。過分強調預設缺乏必要的開放和不斷的生成,就會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使師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發揮:單純依靠開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準備和充分的預設,課堂教學則會變得無序、缺乏目標和計劃,也不會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師只有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針對教學實際進行靈活調控,追求動態生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在預設與生成的融合中達成。

2、選擇適應課改的教學方法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活,課堂教學是一門極其複雜、內涵非常豐富的藝術。教學是個千變萬化的動態系統,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種模式。只有科學性、靈活性、創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適應課改要求。新課程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方式,但並沒有否認傳統的啟發式、講授式教學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學方式太單一,不能滿足不同特點、不同學生髮展的要求。任何教學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壞方法,它的功效發揮取決於多種因素的和諧,所以要克服形式主義。教師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教學中是否適用,一要看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於實現教學目標;三要看是否與教學內容的性質相符:四要看是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五要看教學技術手段的使用是否得當;六要看是否有利於教師發揮自己的教學優勢。

3、教學過程必須凸現三維目標是優化課堂教學的根本

3.1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進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給知識注入生命,知識因此而鮮活;給生命融入知識,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課程首先要致力於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要激發學生的主體功能,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學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以友愛、平等、快樂、成功的享受,營造出具有真誠接受和理解為特徵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一個羣體中存在的價值。這就要求在師生互動時,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表不同意見,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傾述,教師表現出熱情、信任,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激勵,形成師生互動流,並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達成中體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3.2設置良好的教學情景、合理開展適度教學。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是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心向。創設優良的學習情景就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一方面為學生指明學習的方向,明確學習的目標;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醒學生的學習需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情景通常以問題形式體現,好問題的要求是:一是問題有價值。問題對達成目標有貢獻,有必要,有價值。教學中千萬不能由滿堂灌變為滿堂問。二是問題具有挑戰性。問題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如設計知識陷阱、設置知識牆等。教學中要克服填鴨式的隨口問。三是問題符合可行性原則。問題的難度應控制在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滿足學生的成功感。四是問題要接問題,問題要套問題,形成問題鏈,引導學生思維不斷深入發展:同時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並恰當地運用實驗與現代技術等手段。提問技巧貴在以人為本、把握好度。

3.3創造有效的學生思維、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論認為:學習是無序到有序的結構化了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不斷順應和同化的建構過程。教學過程好不好的標準,主要是:一看課堂師生互動是否有效、學生是否人人蔘與、教學流程是否有創意、學生的思維是否產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戰、師生的個性是否張揚等;優良的教學過程是以有效實現過程與方法課程目標為前提的,要求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教和學生學彼此形成一個學習的共同體。二看學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學重心相關的重要觀點上。

總之,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材中的實驗不可能面面俱到。我們可以對教材上一帶而過的實驗,進行深入地研究。引導學生充分關注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現實的生產,生活問題,讓化學的學習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