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在音樂課中愉快地學習

學識都 人氣:2.25W
如何讓學生在音樂課中愉快地學習
摘 要: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而愉快的情緒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樂課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始終在輕鬆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下進行主動地學習,那麼課堂的教學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關鍵詞:興趣  愉快  主動學習  音樂課堂
        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身邊這些九零後的孩子大多都非常地喜歡音樂,經常在課餘時間用自己的“隨身聽”哼唱、欣賞各種風格的音樂,但是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不喜歡上音樂課。針對這一現象,我做了調查和統計,之後我覺得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要想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在自己的課堂上下功夫,一定要讓學生對音樂課有興趣,因為興趣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強大動力,而愉快的情緒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樂課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他們始終在輕鬆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下進行主動地學習,那麼課堂的教學效果將是事半功倍的。
        如何讓學生在音樂課中進行愉快地學習呢?通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又結合了本校的實際情況和我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我嘗試了以下幾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精心設計導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課的具體形式與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精心設計與靈活運用導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更深地理解音樂,還能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創設自由、活潑民主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進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嘎達梅林》時,我通過學生所知道的我們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這一地理知識,告訴學生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讓學生通過欣賞兩首自己喜歡的民歌《黑駿馬》、《吉祥三寶》而導入蒙古族民歌的分類:長調與短調,進而判斷出《嘎達梅林》這首蒙古族民歌的調性,這樣的導入比單純地給學生講解枯燥的知識性問題要容易接受得多;在介紹歌曲的歷史背景時,我則是讓學生以連環畫並配以背景音樂的形式體驗了這件真實的歷史事件,用這種形式代替了枯燥乏味的講述,不僅幫助學生理解、體會歌曲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而且為更好地演唱歌曲做了充分的準備。
        二、運用多媒體這種音樂所特有的手段和藝術魅力感染學生。
        從當今的音樂發展趨勢來看,音樂教學絕對不再是唱唱歌曲、聽聽音樂那樣枯燥和被動。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已遠遠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教學理念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近兩年來“班班通”這種多媒體設備在鄭州市各個學校已得到全面運用和普及,結合音樂學科的特點,我充分利用了這種教學手段,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言簡意賅的解説、悦耳動聽的音樂,感染學生進入特定的藝術氛圍,大大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習內容變枯燥為形象,圖文、視頻、動畫栩栩如生,猶如身臨其境,激發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拓寬了教學視野,還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比如在上《走進京劇》一課時,我發現京劇與現代生活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對它比較陌生,興趣不濃。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有所獲,就必須充分利用多媒體,採用動靜結合等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在實踐參與中獲取知識,才能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在講京劇的人物行當時,我在大屏幕上分別展示了生、旦、淨、醜四種人物形象並分別配以唱腔,使學生一目瞭然,還認識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京劇人物----許仙、白蛇、武松、佘太君、包拯、諸葛亮等等;在講京劇的表演形式時,我從幾部經典傳統京劇中截取了幾個片段,通過大屏幕把唱、念、做、打四種表演形式展現得淋漓盡致。除此之外,學生通過看錶演,到喜歡錶演,再到構思動作自己上台表演,可謂一舉幾得。因此我認為多媒體手段在這節音樂教學活動中恰到好處的運用,不僅有效地培養和發展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使這節音樂課更加完美。
        三、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首先我考慮的是合理的組織教學,運用教材的內容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我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運用多種有效地教學手段組織教學。比如學唱《青春舞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用聽、看、體驗、表演等方式,感受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其次通過設計師生互動、學生身體各感官的參與活動,來引導學生學習;再次,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自己的`語言更富有激發性。眾所周知,在音樂教學實踐中,音樂老師如果善於用語言來表達作品的構思、韻味及其含義,便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學生進入作品的氛圍和境界,從而全神貫注地沉浸於其中;除此之外,我還設計了分組討論、分組學習、分組表演等方式。因為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是教學目標的體現者,這樣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引導性,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學生活動的自由度,是每個同學的個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地發揮。學生在課堂上非常活躍,而且思維也比以前敏捷了,上課的效果自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上這些新穎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每每都帶着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並時時保持着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與之前“只喜歡音樂而不喜歡上音樂課”的情況大不一樣了。
        四、“音樂課不拒絕流行音樂”的理念使學生愉快地走進音樂課堂。
        近段時間,我發現有許多同學總在唱流行歌曲,這種現象已經在每個班級都很普遍。他們中的大部分是從電視、VCD、DVD、電腦等渠道獲取流行音樂信息。提起周杰倫、蔡依林等歌手,他們津津樂道。作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在引導學生欣賞嚴肅音樂、高雅音樂的同時,不能把自己放在學生的對立面,一味地反對一切流行音樂。因為在流行音樂的旋律中,包含着當代學生的審美觀。有些歌詞,也往往透露着生活的哲理。青少年一代,容易把自己的煩惱、快樂、理想追求等寄託在流行音樂之中。一方面,我認為可以通過對流行音樂的理解,去理解學生;另一方面,我還可以通過和學生共同探討,幫助他們正確理解人生,並且有效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因此在音樂課上,我把流行歌曲中的一些優秀作品讓學生們來共同欣賞、學習。最有趣的一次是在學習舒伯特的《搖籃曲》時,我發現多數學生的興趣並不高,於是我靈機一動,把舒伯特和孩子們心中的周杰倫做一番比較,並把他們的作品拿出來進行PK,教室裏頓時沸騰了,大家踴躍發言,積極交流,並爭相參與相關作品的演唱,通過對這兩位音樂者及作品的對比,大家真正領悟到了藝術歌曲的魅力所在,從而懂得流行音樂只是一個時期的產物,評價藝術作品的標準之一是它能否經受時間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