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社會制度創新的邏輯規律

學識都 人氣:8.67K

摘要:筆者通過對社會制度創新過程的邏輯分析,揭示了社會發展的邏輯規律;讀者將會看到政治家是怎樣在舊制度的基礎上建立起新的社會制度的。在建設創新型社會的今天,制度創新尤為重要。

談社會制度創新的邏輯規律

關鍵詞: 原創性論文 社會制度創新 創新邏輯分析 社會發展的邏輯規律

一、封建社會制度創立過程的邏輯分析

中國的奴隸社會歷經夏、商、週三個朝代,長達兩千多年。奴隸社會實行分封制,整個國家的治理是靠家族的親情來維繫。各諸侯國擁有土地和軍隊,並行使民事管理權,在政治和經濟上有很大的獨立性。隨着時間的推移,家族的血緣關係越來越疏遠,統治階級內部的凝聚力越來越小。尤其是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使諸侯國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他們不再甘願聽命於中央的左右,不再甘願向中央納貢,於是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最終擺脱了中央的領導,在全國形成了弱幹強支的諸侯割據局面,這就是長達五百多年的春秋戰國時期。在這個時期,各諸侯國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範圍,連年戰爭,相互兼併,最後由諸侯國秦王嬴政滅掉其他六個諸侯國,從而統一了全中國。

秦王嬴政認真分析了周王朝滅亡的原因,為了避免國家再度出現諸侯割據的分裂局面,確保國家的統一,便從強幹弱支入手,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權力,依靠功臣治國和依法治國的方略。在政治制度上,實行君主專制。廢除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在全國設立了36個郡,郡下面設立縣、鄉、裏;在經濟制度上,廢除了土地國有制(井田制),實行了土地私有制(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經營);在軍事制度上,軍隊的指揮權歸中央,皇帝是軍隊的最高統帥。這種社會制度使地方政權不再擁有土地和軍隊,而只有社會管理權。這樣地方政權就只是一個民事管理機構,而不再是一個經濟實體和軍事組織。把土地分給百姓經營,軍隊則由國家統一指揮。這就大大削弱了地方的權力,而中央的權力相應得到了加強,致使地方政權無力與中央抗衡。秦王嬴政所創建的這種社會制度就是封建制度,他就是歷史上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皇帝,被後人稱為秦始皇。秦始皇所建立的這種封建制度在中國持續了兩千多年。

創新邏輯分析:

相反推理:

已知:分封制(弱幹強支)→地方割據

聯想:分封制~郡縣制(相反關係)

推論:郡縣制(強幹弱支)→國家統一

實踐:郡縣制(強幹弱支)→國家統一

(中國:秦始皇)

二、資本主義制度創立過程的邏輯分析

歐洲封建社會末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然經濟的解體,加劇了資產階級同封建特權的矛盾,資產階級隨着自己的經濟、政治力量的不斷壯大,它們不再甘心將自己獲得的財富拱手獻給封建貴族。荷蘭在16世紀末、英國在17世紀中葉、法國在18世紀末、德國及其他一些國家在19世紀中葉,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貴族的獨裁統治。

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它們從政治制度上,廢除了一人專制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集體決策的共和制,這是一個資產階級民主決策機制。資產階級所創立的這種社會制度為商品經濟的大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1911年,以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黨人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歷史上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的社會制度,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共和政體的社會制度——中華民國。

創新邏輯分析:

相反推理:

已知:君主制→獨裁統治

聯想:君主制~共和制(相反關係)

推論:共和制→民主機制

實踐:共和制→民主機制

(荷蘭、英國)(中國:孫中山)

三、社會主義制度創立過程的邏輯分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必然導致壟斷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是資本主義最腐朽的階段。壟斷資本家在這個失去競爭對手的階段,為了獲取最大利潤,將變本加厲地剝削和壓迫工人階級,使工人階級陷入極其窘迫的境地,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工人階級被迫起來反抗,用革命武裝推翻資產階級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