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學識都 人氣:1W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學專業 就業 現狀分析
  論文摘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就業是每個在校大學生走向社會所必須面對的。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一名本科生,深入分析所學專業的就業現狀有助於我們正確定位就業方向,根據社會需求轉變就業觀念,從而為自己搭建更廣闊的就業平台。
  
  隨着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教育信息化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教育技術學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如雨後春筍般在眾多高校發展起來。然而,基於一個大的培養目標模塊,各個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造成了很多學生的實際技能與社會需求脱鈎。因而從現實出發調查分析該專業的就業現狀顯得十分必要。
  一、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現狀透視
  1.教育技術學專業自身的發展
  截止2005年5月,全國14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教育技術學專業,其中近80所是近幾年開辦的,擁有碩士學位授權的有38所,博士點5所。到2008年底,全國設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達到200多所,遍佈在師範、理工、農林、醫學和綜合性大學等多種性質的高校之中。這些數據顯示:教育技術學專業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多層次的培養目標體系。
  2.學生就業去向
  從省內幾所開設教育技術專業的高校近3年的畢業生就業去向來看,主要就業單位包括以下幾類:高等院校、中小學校、電教館、廣播電視台、教育類軟件開發公司等部門。具體從事的工作有:
  高等院校:(1)從事教育技術學課程的理論、實驗及實踐課程的教學;(2)校園網建設和維護、校園新聞製作、多媒體教室管理。
  中小學校:(1)擔任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遠程教育教學指導;(2)其他學科課程教學兼作信息技術服務。
  省市縣電教館:(1)資源建設;(2)技術服務;(3)教學培訓和研究。
  廣播電視台:(1)從事電視節目製作、前期拍攝、後期編輯;(2)文稿編輯、組稿、編稿。
  教育類軟件開發公司:主要參與軟件開發、軟件售後使用培訓等。
  3.學生就業形勢
  有調查顯示,2005年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的一次就業率平均僅在50%左右,學生面臨着較大的就業壓力。“工作難找”形象地描述了當前教育技術專業畢業生的求職困境。經歷了幾年時間的調整,信息技術教育提供的崗位也逐漸趨於飽和。教育技術從業人員劇增,就業崗位萎縮,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很多學生在畢業離校時仍未落實就業單位,部分學生則選擇了考研作為暫時緩解壓力的方式,還有一些則從事與教育技術無關的工作,如市場營銷、行政文員等。
  二、造成教育技術學畢業生就業不容樂觀的原因
  1.專業辦學定位模糊,課程設置不合理
  教育技術是一門交叉性質的邊緣學科,突出體現在教育性和技術性兩個方面。在這樣的一種辦學思想指導下,一些院校沒有深入分析當地的需求,而盲目的參照兄弟院校的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只為辦專業而辦專業。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中既包括教育技術理論、心理學,也包括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以及各種技術手段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等多方面。不可否認這種“寬口徑”給教育技術畢業生的就業帶來了廣泛的渠道,但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和尷尬局面。
  2.學生自身的原因
  由於教育技術學專業知識涉及的廣泛性,造就了本專業畢業生這樣的一種心態:普遍認為自己的知識結構比其他專業的學生具有相對的優勢。例如和師範類相比自己更加擅長信息技術,而比起計算機專業學生更懂教育,因而普遍存在較高的心理預期。主要表現在:只顧眼前利益,忽視職業發展;職業標準過於功利化、等級化;過分強調專業對口,由於這些不切實際的就業觀念存在,使一些畢業生不能正確看待就業,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心理焦慮,影響其身心健康及擇業。
  三、改善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的措施
  1.社會需求應成為教育技術專業發展的指揮棒
  任何一個專業的培養目標都要在立足現實的基礎上拓展未來,努力培養出一種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複合型人才,這種人才是當今和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1)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應用性”能力的培養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任務應該是培養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規格的專業人才。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才能使本專業越辦越好。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教育技術專業的學生應加強應用技術和能力的培養。隨着教育技術實踐領域的不斷擴展,專業分工也會越來越細,過去那種“萬金油”式的全能人才已經不適應實踐發展的需要。為此,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教育也應該根據實踐的要求進行細化分工,使教育技術專業教育瞄準實踐中的某一領域工作的具體需要。例如,網絡課程設計與開發、教育電視節目製作、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開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等。在實踐環節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徵分析來分配給不同學生不同的任務,使每個學生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得到鍛鍊。
  (2)適應社會對於高學歷人才需求的轉變
  華中科技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的武利成和古忠民老師通過電話和電子郵件調查訪問了15所高校、34所中小學、5家教育類軟件開發企業和一部分接受教育技術類畢業生的單位,調查分析結果是:在所有的單位中共需求博士畢業生5人(約佔總需求人數的14.7%)、碩士13人(約佔總需求人數的38.2%)、本科生16人(約佔總人數的47.1%)。可見社會對教育技術學人才學歷的要求正在逐步向高學歷轉變。因此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畢業生應着眼未來,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社會對於人才需求結構的轉變,積極建構自己的知識儲備。
  2.作為一名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生應該做的
  (1)注重提升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包括專業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每個人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只有具備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才會在實踐中做到得心應手。其次,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分析自己的能力結構,明確自己畢業後想向哪方面發展。清楚了自己的職業定位後,矢志不渝地努力奮鬥,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次,要注重其他方面知識的涉獵。
  (2)轉變擇業觀念
  本專業的許多畢業生就業心理預期普遍偏高,都向往大中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各級電教系統,一方面不願去中小學一線教育領域,另一方面不願去教育落後的地方,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本專業的就業,造成了本專業所謂的“生產過剩”。更多的時候正是這種不成熟的就業心理造就了就業難的問題。面對當今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應轉變自己的心態,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相信到基層去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很好的鍛鍊。與此同時,坦然面對就業挫折,提高心理承受力,以積極的心態向社會營銷和推薦自己,這樣才會為自己創造更多地就業機會。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尤其在今天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作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更多的去關注本專業的就業現狀,有助於我們更好的定位自己,認識自己,努力提高自我能力,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順利實現就業。
  參考文獻:
  [1]徐紅彩.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問題與建議[J].電化教育研究.2006(11).
  [2]王潤蘭,王躍生,黃金輝.對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07(5).26-29.
  [3]趙光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不良分析及對策[J].河北建築科技學院(社科版).2004(9).63-64.
  [4]黃懷榮,沙景榮.關於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思考[J].中國電化教育.2005(1).5-6.
  [5]南國農.中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建設的發展道路[J].電化教育研究.2005.(9).
 

論教育技術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相關論文查閲: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