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1.59W

摘要:小學語文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又可以給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教師應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出色地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問題研究論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個體差異;策略

一、明確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內涵

教學活動的開展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而個性化教學指的是教師在充分了解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採用多元的教學模式,安排多樣的教學活動,使教學內容具有最大範圍的針對性,同時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特質的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個性和才華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最終師生的教學水平共同提高。個性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性,對於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個性化教學模式,無論是對學生知識的掌握還是對其能力的提高,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創造寬鬆教學環境,尊重學生個性發展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參與者和實踐者,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時,要充分考慮教材的特點,創造輕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對事物的認知能力較差,如果沒有一個寬鬆的教學環境,很難積極主動地發揮自身的個性,就更談不上創造力的發展。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9課《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先講一個自己小時候與小動物相處的故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小學生在聽完故事後,感覺老師也是可以親近的人,也有一個金色的童年,學生們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中思維會分外活躍,會積極主動地發言,分享自己的經歷,教師進而引出課題。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程度的關注,一些平時成績較差的孩子有可能具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教師就要充分挖掘這些孩子的潛力,使其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進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三、採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個性飛揚

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性格還是愛好,抑或是特長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就要針對不同性格和愛好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培養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增強其學習和生活的信心。例如,二年級語文上冊第10課《落葉》這篇課文,在講解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聲色、圖畫、視頻的統一融合,把一幅深秋落葉的美景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對於一些具有閲讀天賦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其在課堂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帶領大家去領略秋天的生機。此外,教師也可以把學生們帶到深秋的郊外,讓學生們置身於秋色中,用心體會秋的風韻。學生們在發揮自身特長的同時,也受到其他同伴的感染,無形中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四、開發學生的閲讀能力,開展個性化評價

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離不開“聽、説、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這四種能力的提高是相輔相成的,而閲讀能力是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既可以培養學生閲讀的習慣,也可以浸潤學生的性格,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對學生之後的學習和人生都將帶來很多的益處。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單單地把自己對課本的理解和教學參考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是要積極採納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教師要針對學生不同的特質進行區別評價,對其能力進行縱向的考核。例如,在講解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課《春雨的色彩》這一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髮表見解,首先了解一下在學生眼中的春雨的顏色,學生的答案肯定不是一樣的。但是,只要是經春雨浸潤的景色所具備的色彩,都算是春雨的色彩。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見解時就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閲讀的成果,學生才會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解讀教材。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在不斷學習和摸索中,使個性化教學成為一種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模式。教師針對不同性格、不同愛好、不同水平的學生採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和發揮,有利於其今後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程翔.作文個性化與作文教學個性化[J].湖北教育(政務宣傳),2003,(5).

[2]葉培祥.個性化作文教學初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19(1):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