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樂課程中的流行音樂教學論文

學識都 人氣:1.47W

高校大學生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站在流行文化的最前沿,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是在文化鑑賞和辨別力方面,大學生羣體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作為流行文化當中的重要內容,流行音樂進入到高校音樂教育當中,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流行音樂,給學生以更好的音樂體驗,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具有重要的作用。

高校音樂課程中的流行音樂教學論文

一、開設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的必然需要

高校音樂課程教學長期在固有的模式當中開展,以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為主體教學內容。流行音樂只是新加入到高校音樂課程當中的內容。隨着社會流行文化的發展與轉變,網絡及多種媒體形式的普及應用,學生的文化視野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傳統形式的高校音樂教學很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高校音樂課程教學多元化已經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流行音樂由於通俗易懂、能夠直擊內心情感的文化形式,能夠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心理訴求。我們不能否認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的藝術價值,但也不可輕視流行音樂的重要性。在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當中,流行音樂形式的引入,與民族、古典共同形成完整的音樂體系,使高校音樂課程更加全面。流行音樂的融入,為高校音樂教學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對音樂教學的開展有着積極影響。開設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是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的必然需要。

(二)社會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

近年來,流行音樂蓬勃發展,受到大眾的歡迎和喜愛,成為重要的社會流行文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引領着社會文化的潮流。流行音樂的快速,發展,多種流行音樂形式也逐漸被大眾所熟知,是社會文化多元化共存發展的重要體現。流行音樂文化對於年輕大學生有着極大的影響,流行音樂也逐漸深入到高校校園當中。高校校園舉辦的歌唱比賽、校園樂隊、音樂文化節都是社會流行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最好體現。社會流行文化呈現多元化的發展,但是需要積極理性的對待。對流行文化要有爭取的認識,流行音樂同樣也是如此。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育的開展,對學生予以正確的引導。提升其鑑賞力和判斷力,能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流行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吸取社會文化當中的精華,以完善和豐富校園文化,為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的開展創造一個和諧的氛圍,極大滿足了社會文化的發展需要。

二、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現狀

(一)缺乏特色

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缺乏特色,簡單的幾首流行歌曲以及流行樂器的演奏是不足以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流行音樂的內容。高校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文化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流行音樂文化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高校音樂課程教學的內容。而高校音樂教學開展,對流行音樂的發展與傳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高校流行音樂教學當中卻沒能體現出來。過於單一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往往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學生對於流行音樂的學習有着很高的熱情,但是對於音樂課卻缺乏興趣。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高校流行音樂教學缺乏特色,吸引力不足,沒有將流行音樂的魅力充分表達。流行音樂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和提升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鑑賞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流行音樂。但是在流行音樂教學當中,缺乏鮮明的特色,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聯繫不夠,失去了流行音樂本來的特色。

(二)師生的分歧和矛盾

通過對多所高等院校進行研究調查,以南京師範大學為例,針對該校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樣本共計400份,問題包括對音樂的喜愛程度、對於音樂課的喜愛程度以及對音樂課的看法。這四百名同學當中喜歡音樂的佔了91%,而喜歡音樂課的人數只有18%,90%以上的學生認為音樂應該改革創新。另一張問卷則是針對高校所開設的音樂課程比例,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佔據了80%以上,而流行音樂只佔了不到10%。而更多的學生更喜歡流行音樂,而教師着重於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成為了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普遍現象。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任課教師與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存在有很大的差異。長期以來,高校音樂都着重致力於傳統音樂和古典音樂的研究和教學,對於流行音樂的關注度不夠,還有一部分教師將流行音樂看做為“非主流”音樂。對於高校學生來説,與傳統法音樂和古典音樂相比,流行音樂更受歡迎和喜愛。教師與學生就會產生一定的分歧和矛盾。教師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流行音樂教學,很難得到學生的認可。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滿足學生對於流行音樂學習的需要,學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興趣自然會下降,流行音樂很難達到理想中的效果。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流行音樂的內涵,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儘量予以滿足。流行音樂教學目的不完全是教會學生技能和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師生之間要做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為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的順利展開有着積極的影響。

三、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實踐

(一)正確認識流行音樂

在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當中,需要教師的努力以及學生的配合。教師應該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音樂教育當中的重要作用,一部分教師則需要放下對於流行音樂的“偏見”。而學生需要對流行音樂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不盲目追求。高校音樂教多元化發展,流行音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以及民族音樂一樣,以培養學生的藝術鑑賞力和審美能力為教學目標。流行音樂有着多種形式和風格,包括搖滾樂、爵士樂、布魯斯、Rap、Hip-Hop、R&B等。結合當前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形勢,我國的流行音樂形式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得到了極大的拓展。隨着拉丁、爵士等西方音樂元素被人們所熟知,在流行音樂教學當中,有效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流行音樂文化有着豐富的內涵,並不是通過簡單的聽幾首歌曲、演奏幾種樂器就能理解掌握的。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學當中的融入,需要教會學生對音樂的判斷力。正是由於流行音樂的多種風格和多種形式,其中一部分流行音樂的藝術性單薄,藝術價值不高,但同樣也包括具有很高藝術價值,被稱作經典的作品,這就需要學生正確的鑑別與判斷,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流行音樂知識。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是一種傳播和推廣的途徑。流行音樂之所以受到歡迎,因其擁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能夠觸碰到人的情感。而高校流行音樂課堂教學則是將流行音樂的魅力充分的發揮出來。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流行音樂,並能夠在歌曲的演唱以及樂器的演奏當中將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充分的進行表達,打破所謂線條、技巧的限制,不能將流行音樂教學固定在某一種模式當中,流行音樂就失去了其本來的'藝術魅力。在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當中,擺正流行音樂的位置,正確的認識和了解,滿足流行音樂普及以及高校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建立別具特色的流行音樂教學課堂。

(二)教學模式創新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過於單一,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對於音樂課缺乏熱情。流行音樂課程的開設,將受到學生歡迎和喜愛的音樂形式引入到音樂教學當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課堂教學的氣氛。流行音樂課程教學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模式,以更加靈活、輕鬆的形式來展開。教師從自身做起,活躍課堂氣氛,以唱歌、跳舞以及演奏的多種形式,向學生講解流行音樂知識,而不是將音樂課變為鑑賞課。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的表現自己,通過學生演唱的流行歌曲,能夠有效掌握學生的音樂水平以及音樂方面的興趣。增進師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彼此瞭解所喜歡的音樂形式和作品。在溝通的過程中,學生的流行音樂知識會得以有效的豐富。隨着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的深入進行,許多高校的音樂教學模式得到了改革創新,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進行音樂教學音樂文化節、校園歌唱比賽都是在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的基礎上的衍生活動。給予學生表演的舞台,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能夠在表演當中懂得將流行音樂的魅力充分的表現出來,將流行音樂作為情感傳播的重要媒介,學生對流行音樂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

在高校音樂教學模式創新的基礎之上,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當前流行音樂的傳播媒介有了極大的拓展,網絡以及多種媒體形式都是流行音樂傳播推廣的新途徑。在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當中,需要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給流行音樂作品的演繹增加新的元素,以滿足當前高校大學生的需求。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羅國內外多種形式不同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並將其作為流行音樂教學的內容,使學生了解更加豐富的流行音樂知識。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將流行音樂更加生動的呈現出來,在教學當中營造與流行音樂相符合環境氣氛,從中體會音樂所表達情感,使學生能夠對流行音樂文化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流行音樂的理解和學習,需要對音樂的情感表達予以把握。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流行音樂情感表達的方式代表了音樂的風格。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使其更好的對流行音樂進行理解。通過情感體驗,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除了對流行歌曲進行欣賞以外,可以結合影視視頻當中的流行音樂元素進行體會和理解。對電影《泰坦尼克號》背景音樂《我心永恆》進行鑑賞,從電影人物的情感角度出發,感受災難之後的生離死別,以及男女主人公至死不渝的愛情。正是由於這首歌曲在情感表達方面有着獨到之處,能夠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我心永恆》已經成為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由此可見,對於好的音樂作品,能夠從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反之,通過情感體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流行音樂作品。

四、結語

深受年輕人歡迎和喜愛的流行音樂,不僅對推廣社會流行文化方面有着積極的作用,同時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着重要的影響。流行音樂在高校音樂教育當中的引用,使高校音樂教學煥發了全新的生機與活力。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創新教學模式,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獲得良好的高校流行音樂課程教學實踐效果,對流行音樂的傳播與推廣有着積極的影響,為高校音樂課程添加全新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