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審美特徵的美學思考

學識都 人氣:1.75W

摘要,數字化,網絡化的新媒體發展,突破了傳播的物質壁壘,降低了傳播的邊際成本,新媒體藉助數字技術製造出真假其分,虛實難辨的奇特世界。這個時代,技術改變人們生活的同時,也引導了斷的審美趣味,在這個強大的數字化革命洪流中,新媒體為我們的美學研究帶來了又一次新的思考空間。 
  關鍵詞:美學;數字化;新媒體;賽博空間 
   
  當前,我們正處於一個數字革命的時代,在數字變革中,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裏,建立了很久的商業模式變得毫無用處,舊的溝通和生活節奏將被代替,傳統的藝術本體觀念被強烈衝擊,人們會感到不安,就好像所有我們認為想當然的事情都變得不那麼可靠了。尼格羅龐蒂(Negroponte.N.)在他的《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曾經描述了數字化對人類生存的翻天覆地的影響,並且認為“數字技術可以成為帶領人們走向偉人的世界共榮與和諧的自然力量”。從來來學的視城看,當代數字技術和“伊託邦”(E-topia)的生成,其重要性不亞於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意義深遠的革命。我們需要認真思考被解構的傳統美學,思考新媒體的藝術生產、消費以及美感經驗具有怎樣的特性? 
   
  一、數字文化時代下的媒介變革 
   
  在這個經濟一體化、文化全球化、社會後現代化的時代,數字技術已經成為新的藝術創作手段,許多具有繪圖、三維動畫、虛擬現實等功能的計算機軟件在不斷湧現,數字信息技術使文化傳媒正從一種控制工具發展成為一種傳播、諮詢與合作的媒介,信息與傳播技術在圖像文化增殖方面扮演了個至關重要的角色,傳統的文化傳媒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數字技術新媒介——新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説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到底什麼是新媒體?美國《連線》雜誌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不能算是定義,更像是一句口號,We Media的口號,我們可以把這句口號理解為新媒體就是能對大眾同時提供個性化的內容的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絡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説是新媒體”,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以電子信息與傳播技術為核心的“互動式數字化複合媒體”,可以視為一種集體智慧。如果沒有數字化技術,新媒體完全不可能。因此,我們在這裏把後現代性的數字技術媒體稱作新媒體,它是廣義的,幾乎涵蓋了影響當代生活的所有新技術。 
   
  (二)數字化時空新觀念—一賽博空間 
  賽博空間(Cyberspace),意譯是“(電子計算機創造的)通訊、信息空間:網絡空間”,指數字技術和全球化網絡所創造的虛擬時空、虛擬社會,是在數字文化時代下,一個不同於傳統意義上時空世界的數字化時空新觀念,在這裏,已不僅僅是一個的技術概念,賽博空間同樣具有美感特質,迥異於傳統美學的美感特質。以後現代性為基本特徵的賽搏空間,已經使我們步入了數字文化時代、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使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複製與擬真,藝術與技術的奇妙糅合使數字藝術的理論意義凸顯。 
   
  二、數字文化時代新媒體的美感特徵 
   
  (一)新媒體的數字化複製 
  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藝術品很難複製,複製手段也較為繁瑣。因此傳統藝術品具有獨一無二性。而當技術複製出現後,這一情況發生了變化。本雅明在其著名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品》(1936)中描述了傳統文藝觀中,藝術作品的魅力在於其所具有的“此時此地”和“獨一無二”的`特質,而機械複製的藝術品如何失卻了“靈韻”,看過《蒙娜麗莎》或《泛舟午宴》的印刷畫的人也會熟悉這種效果——不管印刷畫如何忠於原作,仍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原作的感染力。 
  隨着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湧現,在技術上對藝術品或者其中的某些信息進行篩選、複製和傳遞已經非常容易,在數字文化時代,全都現實都處於喪失其“光韻”以利於無休止的複製品循環的危險之中。從傳統攝影向數字圖像處理的轉型中可以看到這種情況。一張數碼“照片”除了“通過鏡頭和光線定影對一種事物或者事件的記錄”這一照片的傳統意義外,它也可以輕而易舉地用現存多種圖像複製、拼貼而成,甚至是一種完全合成的圖像生產。 
  新媒體生產製造的這些“摹本”不僅僅是從前某個原作的複製品,而且也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創造,在這種意義上,任何“摹本”都是一種“原作”。同時,數字技術的複製創新力量將美學思想帶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這種廣泛的普及性作用,將美學的影響引到傳統媒介不能深入的地方:不僅僅是地理的空間,更包括審美水平的空間,受眾審美能力的快速提升。換言之,開放的整體、技術的造神不僅沒有使“靈韻”消失,相反,數字複製技術恰恰是藝術重構“靈韻”的巨大能力,正是善於利用數字技術手段的各種新媒體,巧妙地使經典“靈韻”再生,在形象和受眾的互動交流中呈現於當下時刻,並且變得世俗化或非神祕化,創造出的是一種新型的“靈韻”。

新媒體審美特徵的美學思考

(二)新媒體的數字仿真與虛擬技術 
  虛擬世界是對一個世界的仿真,在物理學的意義上它不是真實的,但是它給受眾以真實而深刻的審美體驗。新媒體藝術大量藉助計算機虛擬技術或者説數字仿真技術,能夠創生與現實世界極其相似甚至一模一樣的虛擬景象。如利用“3Dmax”等一些3D軟件製作出的仿真效果圖,及通過一些具有“發佈Flash格式虛擬漫遊”、“全屏展示場景和地圖”,“支持導入多地圖”、“支持多種音頻格式”、“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