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產業生命週期理論的財務風險管理實證研究論文

學識都 人氣:3.15W

摘要:

基於產業生命週期理論的財務風險管理實證研究論文

本文以生命週期理論為基礎,以因子分析模型來研究了財務風險與產業生命週期發展的動態關聯關係。通過因子分析模型探討了各個週期階段如何受幾個相對獨立因子的支配,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產業屬於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主要因子不同且因子對變量的支配力度顯著變化。這為調整風險控制手段,識別風險的主要環節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財務風險;生命週期理論;因子分析;實證研究

一、引言。

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對於投資者和債權人、公司本身及國家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理論界和實務界一直都致力於完善現有的預警系統和探索研究更行之有效的風險管理方法。目前財務風險評價模型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單變量判定模型,多元線性評價模型,神經網絡分析模型和財務槓桿分析法等。但是上述評價模型與防範方法各自存在侷限性。

本文以產業生命週期理論為出發點,以因子分析模型為手段,找出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序列,並確定風險發生的環節,從而為財務風險對策的制定提供對控制因素主次管理的依據,健全風險管理機制,並結合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修正分析結果,以期降低風險、提高效益。

二、產業生命週期階段財務風險分佈的特點。

通常,企業的財務活動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的收回和利益分配四個方面。產業生命週期理論認為任何產業都要經過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和衰退階段,而財務風險的四個方面在產業的不同階段的分佈特徵明顯不同。

處在引入期的產業,經營風險很高,是否被市場接受而達到預期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此時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成為投資活動持續下去的動力,正確的投資決策及對市場變化的靈敏措施是風險管理的重點。到了成長期,經營風險有所下降,產品本身的不確定性減少,產業高速發展,平衡籌資規模和利益分配的兩方面的矛盾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投資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相互制約。成熟期階段的經營風險趨於中等,市場比較穩定,現金流量比較容易預測,充分利用負債融資,可以取得明顯的節税效果。所以企業一般會大量負債,因此資金回收風險和舉債風險成為風險管理的重點。衰退時期的產品逐漸失去市場,屬於瘦狗型產品,產品的營利性很不好,企業主要打算如何保本退市,以避免陷入資金陷阱,一般以預防為主,經營風險很小,企業若能把握市場需求信息,財務風險一般很小。

三、實證研究。

本文旨在通過因子析模型和實證研究來確定產業不同週期階段財務活動的各個方面與風險成因的相關性,便於找出各個風險評價指標對財務風險貢獻的大小,通過風險指數的序列來加強對風險的認識和管理,在不同的生命週期階段對風險因素重點防範和控制。

(一)因子分析模型描述。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CE。斯皮爾曼提出,主要用來提取一組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實測指標中獨立支配系統的獨立因子,並以少數的這幾個因子反應大部分信息。這種方法可以方面的找出評價系統的主要因素。因子載荷矩陣中有兩個統計量十分重要,即變量的共同度和公因子方差貢獻。共同度,反映了全部公共因子對變量的影響;方差貢獻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標,按照其排序大小,依次提煉出最有影響的公共因子。如果求出主因子解後,要進行因子旋轉,因子旋轉使大的載荷更大,小的載荷更小,便於得到比較滿意的主因子從而可以賦予因子明顯的實際含義。

(二)樣本數據及指標的選擇。

本文結合行業分析報告和中國統計年鑑的部分數據,採用銷量增長率法判斷法把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到目前為止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90年代電子產品被看作是奢侈型產品,市場佔有率較低,銷售增長率高,因此本文把這個階段劃分為引入階段。隨着經濟的發展,中國電子信息市場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全面爆發,以更高的速度發展的.同時,競爭趨近白熾化。擴張時期直到2005年,市場顯現成熟之氣:市場發展呈上升趨勢,但增長放緩;競爭手段產品線的擴張轉移到核心業務的強化和品牌的提升。由此分析,本文分別統計了90年代初期,2004年前和2007年符合上述總體特徵的樣本數據,將其作為引入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的研究對象。

財務風險評價指標的選擇應該以能夠突顯產業生命週期階段的特徵為標準,以達到體現風險與生命週期動態變化的關聯性的研究目的。因此分別選取了三個階段中包括成長能力、資產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風險評價指標,它們從不同的側面反映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數據來源於金融界和深滬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報及巨潮資訊。

(三)模型的建立。

因子載荷矩陣的列向量是衡量公共因子重要性程度的指標,並按照排序大小,它是依次提煉出最有影響公共因子的工具,為矩陣對應最大特徵值的特徵向量。輸出三個研究階段旋轉後的主成分矩陣以作對比研究,表中數據為小數點後三位有效數字。

四、結果分析。

分析正交因子載荷係數矩陣表5可知:90年代初期電子信息產業處於發展初期,第一公共因子高載荷指標是X14、X10、X13、X16,因子載荷值分別是0.959、0.943、0.911,這些變量主要反應的是成長能力方面的評價,故將第一公因子命名為成長因子;同理第二和第三因子分別為盈利因子和償債因子。由表分析成長期第一公因子的高載荷指標是X5、X7、X8,對應載荷值分別是0.870、0.902、0.902,故將它歸類為盈利因子,從第二列的載荷係數歸類主因子為償債因子,從第三列歸類因子為經營因子。採用相同的方法可歸類成熟時期,即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財務評價指標的前三個主要因子分別為盈利因子、經營因子和成長因子。

五、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實證研究,證實了風險隨着產業生命週期的發展而受不同主導因素的控制。通常產業發展被分四個生命週期階段,因此把四個階段的財務報表數據輸入因子分析系統,必然得出不同的因子序列。此模型與普通風險預警系統相結合使用,不僅能夠得出在一個階段時期導致風險的主要因素,還能夠對比出產業不同發展階段影響風險主要因素的轉移和分佈的軌跡和規律,為財務風險防範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避免企業採用同一評價尺度去度量各個時期的風險,造成盲目性。

參考文獻:

[1]童麗珍.財務風險的規避與控制[J].統計與決策,2007(9)。

[2]朱佳翔.基於灰關聯度的兩階段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灰色預警[J].軟科學,2008(7)。

[3]廖衞玲.如何籌劃與規避公司財務風險[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8(10)。

[4]冉曉楓.集團公司財務風險控制研究[D].四川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