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編寫意圖

學識都 人氣:7.8K
畢業論文

遂川縣堆子前鎮平安希望小學 羅建淵

最近,筆者聽了本鎮10幾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後,發現我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方法靈活多樣,訓練比較到位,但在準確把握教材編寫意圖上不夠到位,致使教學上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點出擊。使得教學時眉毛鬍子1把抓,講不到點子上,也就訓練不到根本上。

舉1課堂片段為例:人教版第5冊《語文園地5》中的讀讀認認的題目,執教教師在引讀,自讀,開火車讀之後即進行抄寫訓練,是就教材而教教材。造成這種原因,筆者認為是教師在把握教材編寫意圖上沒有到位,這道題目的編排目的是先由1個熟字(或稱部首)加上偏旁組成1個熟字,再更換偏旁組成1個生疏的字。這是告訴學生1般的常用的構字方式,並運用這種構字方式去豐富識字量,擴展識字範圍,為閲讀作識字儲備。因為教師沒有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所以在教學時就顯得質地單薄,容量不夠。

教師應該如何才能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呢?筆者認為可以分3步進行:

1、 通讀教材,領會全冊教材的訓練體系

教材編寫有其很強的系統性,知識積累和訓練都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呈螺旋式上升的。這個系統在課標和參考用書上可以找到相應的闡述。教師把握住了教材知識的系統性,就先等於抓住了教材的根本,授課時就知道哪些知識應該講,應講透,應拓展,應延伸,上課就不會無所適從,而是有的放矢,講為學用。

2、 演讀課例,準確把握課文序列的關係。

教材通常由各個單元構成,而各單元之間又有着內在的訓練序列銜接關係。把握住了這種關係,在授課時就知道哪組課文應該講哪個專項的讀寫知識,哪組課文又是哪個專項知識的延伸和鞏固。在講課文時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重點出擊。使教材為我所用,為學所用。

3、 鑽研課後習題,把握課文重點訓練項目。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每篇精讀課文後面都設置了精煉的訓練習題,這些習題就隱藏了本文的教學重點或難點。聰明的教師總是不放過這些習題,通過鑽研這些習題,你就會發現編者選這篇課文所要其承擔的訓練項目和訓練目的.。例如人教版第7冊《貓》課後習題2:“從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歡他描寫的那隻貓,我們來舉些例子説1説。”這道習題就明白無誤地反映本篇課文的讀寫結合點在於抓住動物的特點來描寫,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的感情來。那麼教師就要通過本文的教學,讓學生仿寫自己喜愛的動物,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俗話説:“我手寫我心”。只有自己喜愛的東西,才能真情地流露出自己的感情。所謂“愛屋及烏”。如果我們教師認真揣摩這些習題,就會發現原來這篇課文要這樣教,在教學中才能真正做到講要講的內容,練需要練的項目,就不會泛泛而談,語無倫次,更不會1篇課文講下來,不要説學生不知學到了什麼,連自己也不知講了些什麼。

準確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對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優化課堂教學實在是利莫大焉。

作者郵箱:

如何準確把握小學語文教材編寫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