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怎樣迎接新技術的挑戰論文(精選5篇)

學識都 人氣:2.24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一篇什麼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怎樣迎接新技術的挑戰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怎樣迎接新技術的挑戰論文(精選5篇)

教師怎樣迎接新技術的挑戰論文 篇1

論文摘要:信息社會時教育提出了挑戰,現代社會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共適應時代的要求,肩負起推動教育改革,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歷史重任,就共清暇地認識到除了掌握自己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改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論文關鍵詞:教師;信息社會;教育技術

隨着21世紀信息社會的到來,面對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社會要求人才具有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能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具有高度創新能力,而不是隻知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只會記憶和背誦前人經驗,不善於創新也不敢於創新的知識型人才。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與教育模式很難適應信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了培養面向21世紀的人才,就必須對現代教育模式進行改革。信息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挑戰,現代社會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肩負起推動教育改革,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歷史重任,就要清醒地認識到除了掌握自己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學習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為了迎接新技術的挑戰,我認為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教育觀和新的人才觀

面向21世紀,教師要有新的人才觀、新的教育觀。傳統的教育觀是教師教書本知識,學生學書本知識,教學功能單一,而現代教學觀則認為,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開發智力,又要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但在發展綜合素質的過程中,效率是一個決定的因素,即怎樣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質量地掌握知識,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傳統的學生觀把學生看成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而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生既是教學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主客體的統一。傳統的學校觀認為只有全日制課堂教學的有圍牆的學校才是正規的學校,現代學校觀則認為教育不受時空限制。

信息社會要求人才具有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的能力,具有發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具有高度創新能力,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教學模式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其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和創造型人才的成長。因此,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應從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一種家長和知識傳播者的角色,轉變為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幫助者和品德的示範者等。教師既是學生的長者、引路人,又是朋友、夥伴。

在現代教育中,教育不再是指學校教育,它包含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教師的眼光不僅限於課堂,更要放眼社會。同時由於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知識不斷更新,學生在學校獲取知識、技能不可能滿足學生終生的需要,因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教育思想,認識到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只是傳授一些現存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掌握不斷獲取知識、加工信息的能力,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使學生終身受益。

2.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1現代教育技術

現代教育技術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基礎是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和科學技術等。它強調運用系統方法,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開發、應用、管理、設計,強調個別化學習,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現代教育技術的顯著標志是現代教育媒體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所以,首先應當掌握現代教育媒體主要使用方法及特點,並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選擇教學媒體。

2.2現代教學媒體

心理學科學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對外界的感知中,視、聽、嗅、觸、味五種感官所佔的比例大小不等,其中視覺約佔83%,聽覺約佔11%,嗅覺約佔3. 5%,觸角約佔1.5%,而味覺的佔1%。心理學對記憶效率的研究結果表明,單靠視覺獲得的知識,平均3小時後約能記住70%,3天后約能記住40%;僅靠聽覺獲取的知識的記憶率較低;而視聽同時並用獲取的知識,平均3小時後約能記住94%,3天后約能記住75%。可見,視聽媒體在學習活動中是最重要的教學媒體。

教師應儘快掌握現代教育媒體的使用方法,特別是多媒體計算機系統,它具有速度快、信息容量大,以及圖、文、聲等多媒體信息傳播過程的雙向交流作用,有利於個別化學習和終身教育。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媒體的不同特點,選擇適當媒體應用於教學之中. 我在講授《現代教育技術基礎》課時,由於學員大多來自小學教師,據瞭解他們在教學中很少使用教育媒體,有時使用也是在公開教學或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時.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教育媒體的使用,將教學內容、作業要求、複習要求等用計算機制作成幻燈片((PowerPoint) ,通過大屏幕投影儀演示或放在教師機上讓學員調用,這樣既方便了教學內容的講授,也方便了學員自主學習,有條件的學員可以將有關內容複製帶回自學。通過學習,學員真正體會到了教育媒體在教學中作用,對他們以後在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作用。

由上述可見,教學媒體在教育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方法;有利於改進學校教學條件和學習環境,推動學校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進行;也有利於推動教育組織結構和教育內容結構的變化。

2. 3 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案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的主要特徵是體現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關係原則。要體現這個原則,必須從學生的學習環境入手.瞭解學生需要,分析學生特徵,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1)要做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之前要做好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生特徵分析,通過細緻調查研究,瞭解學生特點,發現教學中存在的間題,然後確定總的教學目標以及為實現這個目標所需要的學習內容,做到因材施教。

(2)準備好學習資源  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精心選擇和製作學習環境中所使用的學習資源。在選擇和設計學習資源時一定要明確這種資源的使用方式。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資源不是用來給教師演示用的,而是給學生提供教學內容使用的. 因此,最好選擇強交互性的媒體來呈現教學信息。

(3)激發和維持學習動機  由於傾向於使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控制者,因此,首先解決的是學習者的動機間題。學生的學習動機不但要在教學活動開始時激發,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維持。有些學生,尤其是沒有學習動機和沒有主體意識的學生,可能會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遇到障礙。他們會不認可這種教學式. 因為自己獨立面對學習任務時會茫然不知所措。但學生的障礙可以排除。通過及時提供幫助,改變學習觀念來排除學習中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