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初探論文

學識都 人氣:3.06W

導語:工程力學涉及眾多的力學學科分支與廣泛的工程技術領域,是一門理論性較強、與工程技術聯繫極為密切的技術基礎學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初探論文,歡迎閲讀。

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初探論文

論文摘要:結合工程力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及特點,針對學生的厭學問題,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等方面入手,指出了工程力學教學改革方案,並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期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論文關鍵詞:工程力學、教學改革、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

0引言

工程力學是土木工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是後續專業課的必備知識,課程主要包括理論力學(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部分內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內容抽象、教學內容繁雜的特點,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月.很難與工程實際聯繫起來,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對教學效果產生不利影響。而本課程又與很多後續課程密切相關,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以後對專業課的學習,所以有必要對以往的教學進行適當改革,從而使學生由“厭學”變為“愛學”,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為了實現高等教育從傳授型嚮應用型的培養目標轉變,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1教學內容方面

在工程力學的授課內容上,要善於抓主幹、放枝葉,重要的重點講,不重要的少講或不講,在講授知識時,間斷的插入力學在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情況,以豐富理論,加深理解,學以致用。課前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把複雜的圖形用多媒體表現出來,能使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這些抽象東西,同時利用多媒體把教學內容更好地與工程相結合,這樣能充分説明工程力學在現代工程中的應用情況,説明該課程的性質、目的和任務以引起學生的重視,調動學習的'興趣。突出理論聯繫實際,講課時要注意把工程實際和教學內容相結合,要善於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用於解決工程上的實際問題。對於力學課程來説,大多數例題都來自工程,對某些例題的計算結果進行必要的分析,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關於混凝土的講解,混凝土是典型的脆性材料,脆性材料在力學上是抗壓不抗拉,但卻因為是原料豐富,價格便宜,那麼在想辦法提高其抗拉性的同時又要考慮工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這些生動的例子不僅能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能培養應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2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改革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注意教學方法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一人的獨角戲,形式單調,內容枯燥,特別是力學這種理論性很強的學科,教授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只會死記硬背,缺乏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精神,要想辦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對事物的綜合認知能力。首先教師要依據教學計劃,讓學生在課前預習,在課堂上隨機抽查學生對知識預習的情況,並在講授本部分內容過程中對學生預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對話式的教學,能讓師生形成互動關係,有利於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讓學生從知識的接受者變成學習的研究者,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應該教給學生獲取新知識、創造新成果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式,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求知慾強烈起來。

 3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

當前,在課堂講授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大家的共識。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工程結構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加感性認識,使學生將課堂與工程背景聯繫起來,有助於學生掌握如何建立力學模型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節奏和教學效率,也提高了課程的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具有交互界面豐實、生動、逼真、信息量大的特點,可使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於理解方面,極大地減少用於繁雜計算上的時間,教師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啟發、誘導;課件在實施過程中可進可退,速度可快可慢,有利於講授的連貫性和邏輯性的發揮;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三維動畫、虛擬現實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為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創造了條件,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優勢。

4實驗教學環節

在實驗教學環節,首先讓學生做好實驗課前預習,根據每次實驗的目的、實驗要求、實驗重點、難點以及容易忽視的問題,課程主講教師要以任務書的形式下達給學生,引導學生去閲讀教材和實驗指導書。在實驗課中採用提問的方式,由主講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討論,最後經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實驗。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實驗設備的操作使用,願動腦、動手的學生大大增加,在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高的同時,實驗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對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讓學生自己進行實驗,主講教師對實驗內容的可行性進行審查,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同時,由於每位學生親自操作實驗,自然涉及的問題就多,向老師提出的問題的次數及問題的多樣性顯著增大,對老師的知識面要求增加,使老師主動加強知識的更新。

5結語

工程力學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是一個不斷實踐完善的過程,不僅需要廣大力學教師的共同努力,還需要學校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購置必要的教學與實驗器材,才能保證課程的建設改革得以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