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開學典禮致辭

學識都 人氣:1.34W

親愛的201x級新同學,還有老同學,老師們:

2017清華大學法學院院長開學典禮致辭

晚上好!每年這個時候都是令人興奮的時刻。今天我們在這裏舉行法學院開學典禮,正式歡迎463位各地精英學子成為法學院大家庭的新成員。今年新生來自全國所有的省區市,還有70位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保加利亞、盧旺達、緬甸等11個國家的學子,真可謂五湖四海。歡迎你們!感謝馮象教授和王贏校友剛才給大家提出的忠告,感謝各位老師出席今晚的迎新活動。

明天就要開課了,今晚我想給大家講講你們未來幾年在清華大學應該學什麼的問題。中國人以前都習慣把讀大學叫做“做學問”,凡是進了大學的,都是“學問人”。所謂“做學問”就是讀書學習、完成學業的意思。你們進了清華校門,當然要做學問,而且要做第一流的學問,成就第一流的學業,將來開創第一流的事業。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必須首先成為第一流的人。古今中外,成就大學問、開創大事業的成功者,無不首先擁有第一流的人品,做第一流的人,是為人誠懇、誠實正直、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悲天憫人、一身正氣的君子。他們俠肝義膽,疾惡如仇,捨身取義;他們深明大義,通情達理,大公無私;他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他們敬老愛幼,關愛他人,關心社會;他們行為端莊,言談文明,為人師表;他們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不隨波逐流,不隨隨便便;他們吃苦耐勞,頂天立地,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他們以德報怨,慈悲為懷,忍辱負重,沒有惡行惡言,絕不向社會釋放負能量。

最基本、最重要的,往往也是最難、其實應該是最容易的,他們堅守做人的底線,始終牢記不要把人混同於普通動物,有人性,有人味,有人情;説人話,做人事,盡人責。而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不斷開發人類特有的、沉澱在心底深處的良知、良心、天良,不斷消除人們身上依然存在的、有時候甚至十分張揚的動物的野性、任性、貪性,讓人類不斷遠離動物本性,不再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爾虞我詐,讓人類越來越像人,越來越文明,越來越理性。這些本來是做人的底線,但這個底線常常被突破,使得人有時難以與動物區別開來!儘管人好的時候,是動物當中最好的動物,但壞的時候,卻是動物當中最壞的動物。最近一段時間,一些地方發生慘絕人寰、手段極其殘忍的暴力犯罪,特別是那些喪心病狂、喪盡天良、針對無辜兒童乃至嬰兒的暴力犯罪,即便在動物世界都不會發生,為什麼發生在21世紀的人類社會?人類是在進步,或者是在退步?

一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終極關懷都是為了不斷增強人的人性,弱化人的動物屬性。人類每一天的追求、幾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不斷努力證明自己不是一般動物,自己與“眾”不同。這樣就產生了人文社會科學,產生了政治、法律、文化等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也產生了教育、產生了大學,用以教化人們要學會文明理性生活。我們不僅要讓每一個人文明起來,而且還要讓政府、讓國家文明、理性起來,把權力放入法律制度的籠子裏邊去,使其只能為善,不能為非,很多人間悲劇都是國家不文明、不理性的政策造成的,所謂“苛政猛於虎”。相比約束個體的人,約束國家和政府的野性更難,這也正是法治憲政、法律科學和法律人的莊嚴使命。

因此,如何做人、如何做第一流的人,是未來幾年你們在清華的必修課。對法律人而言,做個真正的大寫的人尤其重要。因為法律人不是一般的人,對人情世故、對如何做人有更高更嚴的要求。以前在中國農村,村裏人發生什麼矛盾糾紛,一般不會打官司,而是找村子裏德高望重的老人“評理”。這位老人當然不懂法律,他憑什麼給人定紛止爭,當然靠的是他心靈深處樸素的道德規範,靠的是良知良心和公平正義的理念。村民們為什麼接受這位老人的裁決,也是因為他的裁決符合天理和人情。鄉下人常説一句話“人人心中有桿秤”,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的成文立法和法院判決有時執行不了,往往也是因為這些立法、判決不符合常識,不符合人類基本道德規範。如果法律無關公正,無關天理,這樣的法律就是惡法,這是我們極力要避免的。法律人形象高大,受人尊重,就是因為就像村裏那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不僅懂法律,是護法者,更重要的,他們也是“護道士”,是人性、是社會道德價值的捍衞者、踐行者,是道德底線的堅守者。

反之,如果你的為人不行,做人不合格,“人學”沒有學好,有才無德,有知識沒智慧,不管你掌握多少法律知識,不管你精通多少法律技能,不管你多麼滿腹經綸,滿腹詩書,多麼精於辯論寫作,巧於邏輯推理,善於調查取證,這一切都是枉然,終將一事無成。古今中外歷史證明,得大道、有大德之人,必有大智慧,一定所向披靡,無往不勝。因此,從進入法學院的第一天開始,你們就必須把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培養良好品質,造就健全人格,強化責任意識,作為最最重要的學業。我們的院訓是“進德修業,至公至正”,首先是進德,然後才是修業;要以天下為懷,以蒼生為念,踐行公平正義,追求至善至美。我們的大樓叫做“明理樓”,也是要讓大家先明理,再明法,只有先明理,才能真正明法。

如果現在問你,進入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同學會回答:學知識,學本領!的確,這裏有很多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大師,有幾輩子都看不完的書籍,做學問,學習知識和本領當然是你們來大學的重要目的。但這並不是你們進入大學最最重要的目的,大學給你們提供的首先不應該是知識和技能,而是“道”,你們應該首先學“道”,大學應該首先教“道”。今天,一個人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式方法很多,甚至根本不需要進入大學也可以很容易獲取知識和技能,大學已經無法壟斷知識和技能。但是你們為什麼還要進大學學習,還有那麼多莘莘學子參加入學考試,希望取得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我認為,進入大學的主要目的是來深造“道”和“德”,來探索、追求真理。大學之道在於道,大學之所以成為大學,是因為這裏有大道,有很多得道名師和得道高人,能夠為迷茫的人羣指明前進的方向,能夠為失落的靈魂點亮希望之燈。大學不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創造地、聚集地、傳播地,而更應該是社會良心之所繫,是社會的道德高地,是維護、開發人類良知的堅固陣地。大學之間的差別不是擁有知識和技能的數量多少,今天清華大學在這個方面與一般大學毫無二致,大學之間的差別在於有多少得道大師。中國古人強調傳道第一,授業、解惑第二,“朝聞道,夕死可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也是這個意思,都在強調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養明德親民、人格完善、品行良好的良民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