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正方技巧

學識都 人氣:6.61K

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辯論賽正方技巧,歡迎查看

辯論賽正方技巧

一、辯論賽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 正方一辯的發言時間控制

正方一辯是整場辯論的第一個發言者,他沒有駁斥的對象,要做的只是把事先準備好的稿子認認真真地念好。不過,如果能在念出最後一個字時,恰恰時間結束的鈴聲響起,可收到先聲奪人之效。這一點極難,所以不必強求。正方一辯還有一些戰術,如在發言結尾向對方提出好幾個問題,以圖擾亂對方一辯發言,但對方如稍有經驗,一般是避而不答,於是反而容易暴露本方的進攻點。一辯還常在結尾時説:“關於***將由我方二辯、三辯作進一步的闡述。”這種做法優點是在配合上顯得連貫,缺點是可能會破壞一辯的整體氣勢。如果時間已到而稿子還未唸完,可以把論點重複一遍,然後坐下。

2、 控制駁論的的比例

除正方一辯外,其餘辯論隊員都面臨着如何在發言中處理駁論與立論的關係,初學者易犯的毛病:一是明明聽到對方漏洞百出,卻不知從何下手,好象武學中的全是空門,竟然成了沒有空門;二是知道應該駁斥哪一點,一站起來就面紅耳赤,恨不得一棍子把對方打死,但是由於無法有效地組織語言,説起來吞吞吐吐,觀眾看了都替他着急。駁論應該注意的問題是: ①事先有所準備,對方可能從哪點進攻,做到心中有數,可以把想到的駁論分點寫在卡片上,對方談到哪一點,就抽出哪張卡片放在稿子開頭; ②首先駁斥對方的常識性錯誤及口誤,如對方背錯了某句詩詞或在某句話中漏掉了一些關鍵字而導致意思截然相反,都應該抓住機會予以痛擊;臨場駁斥要注意對方發言中的開頭一段,因為時間有限,如果駁斥其結尾,往往來不及組織語言; ③反駁的對象不要太過分散,不超過3點; ④最好是針對前一個發言者進行駁斥,如果中間已經隔了幾輪發言,駁斥的效果會減弱。當然,對方的重大漏洞或關鍵的論點、論據例外; ⑤確實覺得反駁有困難可以隻立論。

3、 語言通俗化、口語化

初看辯論的人可能會覺得那些辯論稿滿篇都是聽不懂的新名詞的辯手才是高手,其實恰恰相反。前面已經説過,辯手經過準備之後,對辯題的理解往往比評委深刻,這時,既要深得入,又要淺得出,發言時要避免使用專用術語,即使用也要作説明,此外,要多使用比喻、舉例、排比等手法。如果能在發言中以幽默的語言或大義凜然的陳詞引起觀眾的笑聲和掌聲,對評委會產生較大影響,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自由辯論。

4、 概念的模糊和清晰

其實不光是概念,很多場合都需要模糊的語言讓對方找不到靶子,這似乎和第3點有點矛盾,但第3點指的是一般情況,而這裏指的卻是特殊情況。

5、 煽情

煽情是辯論中的常用戰術,自由辯論中也應用頗多,但由於自由辯論中個人發言時間很短,使這種戰術的應用受到限制。大規模煽情一般出現的規範發言中。煽情時首先要投入感情,可謂慷慨激昂之時,聲嘶力竭;沉痛哀傷之處,氣若游絲。但也要注意不可過火,以不影響自己發言為度,切不可泣不成聲,拍桌子等等,煽情內容也要注意有邏輯性。

6、 豹尾

以往發言稿結尾都比較平淡,往往是把本方論點重複一遍,自從《獅城舌戰》出版之後,很多辯手模仿復旦四辯在結尾以一句氣勢宏大的名言、俗語、詩詞來結尾,這值得一試,但要注意這句話必須和論點密切相關,而且一般由一辯和四辯來説。

7、自由辯論的戰術

自由辯論是整場辯論賽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大多數評委是根據自由辯論的勝負來決定比賽的勝負的。正因為有了自由辯論,辯論和演講也才有着質的區別,這麼説是毫不過份的。在兩支勢均力敵的辯論隊之間,自由辯論的隨機應變成分很高,常常會讓人覺得事先準備的東西全用不上,而且,由於氣氛緊張激烈,即使是高手有時也難免氣急敗壞,於是打到哪裏算哪裏,雙方都死鑽牛角尖,過多糾纏細節問題,把戰略戰術忘個精光。因此,一方面要注重平時的自我訓練;一方面要盡力在賽場上保持冷靜,以求成功地運用戰術。

二、辯論戰術

1、劃分戰場

基本的做法是把一系列關係緊密的問題作為一個戰場,並由場上的一名隊員提出其中的第一問題,其他隊員立即跟上,直到問完這一系列問題,取得了滿意戰果後,轉入下一戰場。這種戰術的優點是:火力集中,進攻顯得有章法,有層次。缺點是:有時過於死板,為了貫徹連續提問,對對手臨場暴露的弱點只能作簡單攻擊,而對對手的有力反駁又不能由最恰當的隊員來防守,這和自由辯論隨機應變的特點是相背離的。結論:仍然可以適當決定幾個戰場,但不用強求連續提問,讓隊員自己控制提問的時機。

2. 兩次發言

在自由辨論中,一個隊員發言後,不要立即把話筒傳給其他隊員,而在對方發言後,由其自己決定是否作第二次發言。這種戰術的目的是保持發言的連貫性,在隊員相互之間很不瞭解,配合很生疏時應用。

3. 相互保護

由於種種原因,往往會出現某個隊員口誤,或者偏離立論等等對本方不利的情況,這時候,別的隊員應該彌補其錯誤。彌補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抵賴。如果本方犯錯誤,對方隔了相當長時間後才攻擊,又或者犯錯誤的這句話本身含意就很模糊,可以死不認帳地説:“我方沒有這樣説過。”但是,這種戰術如果被評委識破,會非常不利,一般不要採用。 ②別解。對本方犯錯誤的話作另外一種解釋。 ③調整底線。這是一種迫不得已的作法,所犯的錯誤既不是口誤,又明顯背離本方原來的立論,只好將錯就錯。④對於明顯的口誤,可以大膽承認“我方剛才出現了口誤。”

4. 連續進攻

場上要保持頭腦冷靜,當注意到對方對本方某個問題避而不答或回答不力時,應連續攻擊,哪怕把問題再重複一遍也好。往往易犯的毛病的是自己急於説出某句“精妙”的話,根本不去注意隊友問了什麼問題以及對方是如何回答的,這種個人主義應該避免。

5. 破除雙難境地

辯論中難免會碰到一些選擇疑問句,對方逼着問你“是A還是B?”不管是A是B對本方都是不利的,對這類問題有兩種回答的方法:①(既不是A,也不是B)是C②既是A,又是B 。

6. 破類比

類比手法是辯論中經常運用的,但類比不可能做到絕對的精確,類比物與被類比物總是會有一些區別,這就為反駁提供了突破口。事先找出一些重要概念的特徵後,可以用來攻擊對方不準確的類比。

7. 循環論證及對待辦法

循環論證常常是在立論中就已準備好的,這種論辯手法會有出乎意料的效果。當不管從哪個角度進攻,對方總是能自圓其説時,很可能就是在運用這種手法。

8. 歸謬及對付方法

所謂歸謬就是先假設對方的邏輯是正確的,然後推導出荒謬的結論,以此證明對方的錯誤。這是辯論中常用的有力武器,很多看來難以攻擊的詭辯,一經歸謬,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例:“外資是推動廣東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反:馬克思早已指出:勞動決定價值,所以,廉價的勞動力才是推動廣東經濟飛速發展的主要動力。

9. 各執一詞

在同一個論據上,雙方各自強調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例:“當前妨礙大學生走向社會主要是自身素質問題,還是社會環境問題” 反:現在是“孔雀東南飛,飛到廣東來”,不就是因為廣東水草豐美,環境優雅嗎? 正:可也要是孔雀才能東南飛啊!反:東南有梧桐,方有孔雀來。現在的問題是梧桐太少。臨場利用對方的論據時,會用到這種戰術。

10. 特殊情況

先舉一個例子:“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 正:……對方同學怎麼能把色情業、賭博業的弊端強加到旅遊業的頭上呢?這不是張三犯罪,李四坐牢嗎?反:如果李四是幫兇,當然也要坐牢。旅遊業不是對色情業、賭博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嗎?本來張三犯罪,不該李四坐牢,可在李四是幫兇的特殊情況下,就不奇怪了。又例: 正:……這不等於是把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推到水裏去嗎?反:如果不下水又怎麼能學會游泳呢?能否成功地運用這種戰術,關鍵是辯手自身的素質。在這種戰術中,常用的句式是“如果……,那麼……”

11.攻擊小前提

例:正:毛驢沒有污染,可是能走上高速公路嗎?反:毛驢就真的沒有污染嗎?當對方第一句話是判斷句,第二句話是反問句時,本方應該先注意這句判斷句是否成立,這在辯論中屬於“盲點”,容易忽略。這種戰術在許多情況下屬於詭辯,就象對方指着一個正方形説正方形與圓形是不同的,而本方攻擊説他指的根本不是一個標準的正方形。所以上一例中正方可以這樣反駁。正:當然世界上沒有絕對不造成污染的東西,但毛驢難道是因為有污染才不能走上高速公路嗎? 這種戰術要慎用。

12. 迴避

在水平相當的辯論賽中,只有符合以下條件才能迴避: a) 對方的問題無法回答; b) 對方的問題回答後對本方很不利; c) 對方的問題與辯題無關。迴避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 就好象沒有聽到對方的問題,直接提出本方問題。這種迴避可以用,但痕跡過於明顯。 ② 以一句話作為過渡。當評委和觀眾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句話中,就容易忘記本方已在腳底抹油了。 ③ 暗含諷刺的迴避當對方的提問不甚合理時,用這種戰術效果較好。這類回答在特殊的語境下才有效,不要生搬硬套。

13.回答問題後再提問

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應該回答問題,回答後提出本方問題。但是,如果回擊很有力,可以不再提問,以免削弱攻擊的威力。

三、實用竅門

1、 運用假材料

無論在規範發言還是在自由辯論中,都需要運用大量材料,可是合適的材料不容易找到,往往只能編一些假材料,包括數據、實例等。運用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材料要儘可能編得合情合理;二是不可心虛,要理直氣壯地用。另外,在校際比賽中,應禁用假材料。

2、妙語脱困

如果時間充裕,應事先準備好一些在很多情況下都能使用的妙語。在自由辯論中,不要急急忙忙把這些妙語拋出去,而應該用在本方最困難的時候。例:“温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 正:對方一直迴避這樣的問題,超道德行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為?請對方回答。反:超道德當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對方的.邏輯,那麼裴多斐的《自由與愛情》詩大概就得改成:“愛情誠可愛,自由價更高,若為温飽故,二者皆可拋”了。(笑聲、掌聲)正方前面已充分論述了超道德不是道德,反方在迴應一句以後,如果轉入其他問題,總是有氣弱之感,這時拋出事先準備的妙語(這句妙語幾乎在自由辯論的任何時候都可以用),佔了上風。這裏還有另一個戰術,超道德本來是一個偽概念,但反方並不去論述超道德其實也是道德,而是大膽承認了對方的觀點,這是因為承認後對反方的論點並沒有什麼影響,相反,如果硬着頭皮去説清楚,就要費太多的口舌了。再舉一個大膽承認的例子。例:“煙草業對社會利大於弊” 反:對方老是説煙草業能上繳多少利税,能創造多少經濟利益,難道要等到我國經濟發達後,才來取締煙草業嗎?正:當然如此。 (停頓)反:那你們將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生命置於何地。正:我再提醒對方,吸煙只是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影響,而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在這個例子中,正方成功地運用大膽承認的戰術,打亂了反方的陣腳,相當得分。

3、連續提問

第4個戰術叫連續進攻,主要是指臨場與隊友的配合。而這裏的連續提問可以在事先準備好。例:“煙草業對社會利大於弊” 反:對方同學承不承認,煙草業是社會失靈的產物? (停頓)正:對方還沒有告訴我們,你們的利弊標準是什麼?反:這一點我方早已論述,我再請問對方,你們究竟承不承認煙草業是市場失靈的產物?正:事實勝於雄辯,如果煙草業對社會是弊大於利的話,那為什麼我國還要嘉獎雲南玉溪捲煙廠,難道是表揚他們多殺人嗎?反:看來對方同學沒辦法回答我方的問題,那我再問一個更簡單的問題,煙草業是不是一個外部不經濟的行業?明知對方不太瞭解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有意提出這類問題,連提兩次後,對方仍然迴避,如果重複第三次,好象顯得本方只有這麼一個問題,這時候轉向一個類似的問題,巧妙。要注意兩點,不能提問過多別人聽不懂的問題,偶爾一次是戰術,多了會被人誤認為在破壞辯論。對關鍵性的,不能由別的問題代替的提問,可以重複多次。(這種情況不多,一般總能找到幾個類似的問題)

4、攻擊對方過激行為

在辯論中對對手要保持一種尊重客氣的態度,不可出現人身攻擊的語言,也不能與隊友大聲談笑,拍桌子,踢腿等等。如果對方有人身攻擊的語言,可以這樣説:“對對方同學剛才的措詞,我方表示遺憾……”,如果對方有很不禮貌的行為,可以這樣説:“在嚴肅的辯論場上,對方**同學剛才卻很不嚴肅地(拍桌子……),我方對此表示遺憾”。切不可針尖對麥芒,把辯論場變成吵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