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急心理危機及救助策略

學識都 人氣:2.26W

大學生應急心理危機及救助策略.本文從大學生產生應急心理危機的成因、應急心理危機的識別、預防誘發應急心理危機的對策以及實施應急心理救助的策略方法等四部分給予闡述。

大學生應急心理危機及救助策略

正處於生理髮展青春期中的大學生,由於身心急速發展,心理困擾因素多,缺乏適當的挫折心理,加上學習任務繁重,面臨就業、走向社會和缺乏自我設計等問題,對於性格偏弱及強弱不均型的大學生常常誘發應急心理危機。透過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分析表明,該階段的大學生思維已達成熟,情感世界日益豐富,熱情奔放易激動;自我意識進一步加強;關注自我及自我評價能力提高,自尊意識增強;表現出具有交往復雜、淡化權威、較強的心理逆反等特點。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反映在壓力集中的階段,這些壓力一方面來自學業、情感、人際關係、就業,另一方面來自不正常人格發展和早期經歷不良影響等。因此,預防和識別應急心理危機的產生以及對己經產生應急心理危機的大學生實施應急心理救助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構建和諧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 大學生應急心理危機的成因

近年來,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行爲方式、人際交往、就業求職、適應社會等方面的衝突和壓力不斷加大,心理受挫機率不斷增高。當問題表現和發展到一定程度而不能克服和有效解決時,往往產生應急心理危機,極易引發自傷、自殺和傷人、殺人事件。造成大學生應急心理障礙而導致心理危機的成因有五個方面:

1 精神疾病是導致大學心理生危機和自殺的重要因素

抑鬱是大學生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是指大學生在遇到學習成績落後、失戀、生活挫折、家庭中出現重大事件等因素刺激後,心理承受力超過負荷而帶來的壓力時出現的情緒反應。抑鬱心理一般表現爲:(1)對日常活動興趣顯著減退,但未喪失。(2)感到生活無意義,對前途悲觀失望。(3)常想起不愉快的往事,或遇事往壞處想。(4)自覺懶惰乏力,精神不振。(5)自我評價下降,誇大自己的缺點,不願接受鼓勵和讚揚。(6)不願主動與別人交往,但被動接觸良好,願接受同情。(7)常唉聲嘆氣,易傷感流淚或愁容滿面。(8)有想自殺的念頭,但內心矛盾重重。目前,媒體和網絡經常有一些關於大學生自殺或傷害人的報道。在其自殺的原因中,精神疾病爲主要因素。

2 人格成長中的挫折與早期經歷不良

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環境對人的一生髮展會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早年形成的人格結構,會在以後的心理髮展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家庭環境包括:家庭人際關係(和睦、緊張)、父母教養方式(民主、專制、放任)、父母人格特徵(平和、溫情、心胸狹窄、粗暴、偏執、拒絕或過分保護)等。當早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缺乏,隨着心理髮展和成長,就會漸漸產生一種孤獨無助的個性,很難與人相處和溝通,因而極易形成人格異常導致心理障礙,最終發生心理危機。自身生理髮育和心理髮展帶來的矛盾沒有很好地順利解決時導致的衝突和壓力,在人格成長的關鍵期(人格形成的關鍵年齡是3歲、7歲、13歲和18歲,除3歲前在家外,其它都和社會教育有關係)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與指導、家庭變故、社會不良唆使、現行基礎教育中的應試觀念忽視全面素質培養與人格發展,單一強調分數和學習成績帶來的高分低能與心理素質偏差、獨生子女固有的依賴、不堅強個性與薄弱意志等。自我中心過強、自我期望、成就動機以及給自己確立的目標過高,而現實中自身能力達不到,就會導致心理衝突和挫折感。心理抑鬱,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就極易發生心理危機。

3 適應困難、交往障礙與自卑

新生入學往往會出現環境不適應,大一是最困難的時期,處於與父母親人的心理斷乳期。大一沒適應好可能其全程學習都不快樂。很多學生會越來越自卑:學習不適應、人際不適應等。一些大學生在上高中時,考大學的目標非常明確,考上大學後,突然目標沒有了,心中一片失落和茫然,考上大學的成就感漸漸降溫。有的人開始發現大學校園並非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國,學習緊張、生活枯燥、遠離親友、人際關係不再簡單易處。於是許多人開始感到恍惚、迷惘,一些適應能力差的學生甚至產生了抑鬱和焦慮心理。在應試教育模式下,中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來自家長和學校,而不是出於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渴求。到了大學後,自學成爲主要的學習方式,沒有了教師的耳提面命,沒有了家長的陪伴督促,外在的壓力驟然減輕,很多人爲讓自己徹底放鬆,開始揮霍時間和精力。一旦發現成績下降,甚至考試掛了“紅燈”,焦慮和抑鬱心理便油然而生。有時,一些學生爲一件小事而產生抑鬱和焦慮心理,這對心胸開闊的人來說不算什麼,而在一和心胸不開闊、人格發展不良的人看來,這些事就會在其心理不斷放大,最終成爲心理危機的導火索。而人際交往不良又與諸多因素有關,如獨生子女、性格內向、個性偏激、自私自卑或自負等。自卑心理是大學生的人格缺陷。自卑往往與高考、學業成就、家庭與自身因素問題密切相關;而生理缺陷、相貌不佳、纔不如人、家庭困難等也都可導致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學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現爲在能力、自身價值等方面低估自己,並且認爲自己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尤其是不被羣體接納,會使其內心失落感加重,終日憂慮不安乃至自暴自棄。一般的大學生個體或多或少在自身某個方面都體驗過自卑這種消極情緒,但只要透過積極的自我調節就能減輕或消除自卑心理。如果沉湎於強烈的自卑之中不能自拔,心裏很容易失去平衡。處在這種心境下的大學生個體,在外界刺激的誘導下容易發生心理危機。自卑的危害極大,不管什麼原因造成的大學生自卑都會導致不良心境,其積淤和不斷量變都會導致應急心理危機。

4 擇業、就業壓力帶來的心理煩惱

大學生在擇業、就業方面隨着時代發展呈現出愈來愈大的壓力問題,這與大學生自身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第一是就業觀念滯後,其認知還停留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覺得非得要找個穩妥、長遠又固定、有保障的好工作。第二是自我期望值過高,認爲自己是一名大學生,一定要找一個理想的工作。而現實中,由於我們國家過去是精英教育,一考定終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能上大學的都是人才;而當今高等的教育已逐步趨向大衆化、普及化、市場化,能上大學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加上就業的市場化,就業人數逐年增多,競爭力逐年增強,其過高的求職期望就很可能與目前這種就業現實產生矛盾。這樣,就給大學生帶來心理上的煩惱與挫折,當這些煩惱與挫折不斷加大和上升時,心理挫折轉化爲心理危機。第三是對自己不自信,覺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人,尤其是那些有自身各種生理缺陷者,更是對自己沒信心。在主觀上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失望,進而對人生喪失信心,壓抑久了會使這種心態在惡性循環下升級爲心理危機。

5 情感與性問題帶來的心理困擾

大學校園戀情已經成爲普遍現象,情感問題是誘發心理挫折的導火索之一。筆者曾對河北理工大學800名大學生做過一次有關情感與性問題的調查,其中,在一項關於“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不可以談戀愛”的問題上,有90%以上的大學生持贊同態度。這反應了一個不能不重視的現實,大學校園情感問題己經泛化,必需要有良好可行的針對性措施,進行疏通、引導和科學理順。大學生情感問題也連帶出性問題,目前大學生性問題普遍存在三方面表現:一方面是過於保守,這部分大學生所佔比率不高。他們不僅在性問題上保守,而且在對待情感問題上也不從衆。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較好,用心專一,性格偏內向者居多,其中不乏自我感覺不良、情感不自信者。因爲保守,思想意識並不放鬆,心靈深處過於壓抑,其中不乏自卑者。由於不自信,也相應地影響了人際交往,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亞健康或心理障礙。若遇某些挫折打擊或突發事件,極易發生心理危機。另一方面是過於開放,這部分學生的比倒也不高,性格外向者偏多。由於受媒體、網絡、西方性解放思潮及校園周邊不良環境(如租房、日租、小時租等)的影響,一些大學生髮生性行爲甚至同居;這部分學生學習不是很刻苦,且往往缺少遠大目標,注重及時行樂,把主要精力放在異性上,消磨人生。再一方面是居中型,不開放,也不保守,這部分人佔學生的大多數。他們在愛情到來時不拒絕,看中某一位也敢追;學習上知道努力進取,有理想目標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對待情感問題認真而慎重,但是,在面對失戀等情感挫折時,不同性格取向的人心理行爲表現和承受挫折打擊的能力也是不一樣的。外向性格的人挫折感輕或無無妨大礙,而內向性格的人往往挫折感較強或重,產生心靈創傷時,嚴重者甚至發生心理危機。性問題在當今青年人中已不僅僅是性心理困惑問題,還存在道德挑戰問題。

此外,還要關注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這類人羣常見的心理壓力是自卑,由於社會貧富差距拉大,有的學生家裏經濟條件比較好,吃好的,穿名牌,比享受,請客等,就會給那些貧困的大學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少數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交不起學費,也有個別學生連吃飯都成問題。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問題,若處理不好也容易使應急心理危機加重。

二 大學生應急心理危機的識別

從宏觀方面來說,大學生心理障礙、生理疾患、學習和就業壓力、情感挫折、自我期望值過高、在學習上遇到挫折後產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款經濟壓力、家庭變故以及周邊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會導致心理危機發生。抑鬱心理、孤僻性格、自卑心理、抑鬱症、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是引起心理危機、導致自殺等極端行爲的主要原因。抑鬱心理與孤僻性格往往與人格發展、早期經歷不良等因素有關;自卑心理往往與自身缺陷、自我期望過高或過低等因素有關;而抑鬱症和精神分裂是心理問題已經危機化了,並且隨時隨地都有可能發生極端行爲。從微觀方面來看,識別大學生個體心理危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 情緒變化

情緒在個體的生存適應和人際交往過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情緒往往透過表情來表現,是個體行爲活動中最複雜的方面。良好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之一,不良的情緒體驗是心理髮生問題的主要因素,異常情緒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足以產生心理危機。異常情緒包括:抑鬱、焦慮、冷漠、狂躁等。大學生的情緒突然改變、明顯不同於往常,出現不良情緒反應,如:情緒低落、悲觀失望、焦慮不安,無故哭泣、意識範圍變窄、憂鬱苦悶、煩惱或喜怒無常、自我評價喪失、自制力減弱等消極情緒時,就有發生心理危機的可能。大學生情緒變化的直接因素是,自我期望值過高、自我評價不合實際以及學業、就業、情感、人際等。惡劣的情緒也是判定個體發生抑鬱症的重要臨牀表象。

2 行爲變化

人的行爲是心理活動的反應,正常的行爲活動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之一。當個體大學生出現行爲異常,如:飲食、睡眠出現反常、個人衛生習慣變壞不講究修飾、自制力喪失、不能調控自我、孤僻獨行等非常態行爲時,就要注意是否有心理危機問題了。行爲異常也是判定個體發生抑鬱症的重要條件之一。行爲變化也與情緒變化密切相關,不良的情緒必然導致行爲的反常變化。

3 學習興趣下降

如上課無故缺席,常遲到早退,成績陡然下降,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和聽課。心理學認爲,學習是個體恆定、持久的心理能動狀態。正常、有效、良好的學習能力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前提和標準。當個體在智力正常的情況下突然喪失了學習這一功能時,就說明是心理狀態發生了問題。

4 丟棄或損壞個人平時十分喜愛的物品也是十分典型的識別根據。如果個體大學生不能正常有序的學習和生活,把自己平時很喜歡的東西隨意丟棄或毀壞等,這意味着不正常的心理行爲發生了,而且是心理障礙達到危機的'程度時,纔會出現的情況。

5 自殺意圖的流露

如談論自己的死或與死有關的問題,或寫下遺囑之類的東西。有的甚至已經試圖採取過某些手段企圖自殺。

三 預防誘發應急心理危機的對策

1 心理教育與心理諮詢

(1)針對大學生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切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優化心理素質,培養健全人格。幫助大學生學會心理調節、自我調控情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使心理壓力及時得到宣泄。這也是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內在需要。還要教會學生樂觀面對困境,要自信、愉悅地接納自己,同時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透過哪些途徑可獲取有效幫助,以此來提高他們面對挑戰、克服挫折、緩解危機壓力的能力。

(2)開展心理諮詢、團體心理輔導等形式多樣化的大學生心理活動課和情緒輔導課。開展心理講座,使他們掌握一些常用的自我心理調節技巧,提高抗挫力;及時消除不良情緒,避免心理問題加重而導致的自殺。充分發揮心理社團的作用,開展一系列有益於身心健康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月、心理沙龍、心理熱線、網絡心理諮詢、校園心理報等活動。還要有針對性開設危機干預講座,讓大學生了解自殺心理機制,以消除引發其自殺行爲的導火線。充分利用大學生同伴效應進行心理支援、心靈互助、同輩陪伴。最好的教育是同齡人的榜樣;最有效的關懷是同伴的接納與支援。因此,在大學生隊伍中努力培養一支可靠、高素質的夥伴心理互助隊伍是至關重要的。

(3)透過對入學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和心理測量,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關注有心理問題學生和自殺高危人羣。並重點關注那些有心理應急障礙和有抑鬱症和精神分裂傾向、自殺傾向的大學生。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環境。高雅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改善大學生的社會心理環境,利於緩解不良情緒,增強心理感受,美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幽雅情趣。如:校訓可以促學業、明大志、懷天下;人文建築與設施可以涵養有素、奮發激勵等;鳥語花香的自然環境可以讓人耳目清新、調節情緒等。個體大學生一旦出現情緒、行爲等變化,鬱悶、焦慮等症狀,要及時傾吐,或傾聽心理諮詢專家的意見。尤其是那些性格孤僻內向不善於交際和溝通的學生要多參加集體活動,拓展自己的交往範圍,多聽朋友、老師的建議。同時學校要及時啓動心理危機干預機制,進行有效的救助工作,力爭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預防自殺的主要有效手段就是進行早期心理危機干預和早期治療。而早發現、早治療、早干預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對減少自殺悲劇的發生至關重要。如設立心理危機干預、救助熱線。向大學生公開心理熱線電話號碼:舉辦心理危機講座和開設大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及情緒輔導課;建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級網絡體系。即:學生和輔導員構成一級網絡,學院有關部門、心理諮詢中心構成二級網絡,醫院及診療專門機構構成三級網絡:一旦發現問題可以立即投入有條不紊的工作;當發現有大學生處於危機狀態時,應及時採取下列措施:(1)儘快與輔導員、宿舍管理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醫院精神醫生或校醫院的醫生聯繫。(2)不要讓其獨處,與其保持連續接觸。(3)對其表現出非常關心及深切同情,設法提出一些良好建議:(4)設法將周圍可能對其造成傷害的器具除去。當意識到自己處於危機狀態又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時,可採取:(1)儘早求助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師或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醫生。(2)將自己目前的狀況告訴家長、信任的老師和同學,求得他們的支援。(3)避免獨處。(4)周圍不放置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的器具。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生,以至於產生自殺的悲劇已不是單個個體現象,作爲一種高危的心理病變,而具有一定的社會存在,大學生自殺已經成爲一種具有特殊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一種社會問題和社會現象了。肖永春教授認爲,在高校自殺率統計中,大學生高於一般青年,重點大學高於一般大學,研究生高於本、專科生;同時,自殺己佔到18~30歲之間年輕人死亡原因的首位;高學歷、大學生佔自殺者羣體的50%~80%,大有知識結構越高越容易發生心理危機的傾向。大學生因心理危機導致自殺死亡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此問題已經引起各高校和全社會的普遍關注。大學生心理危機不容忽視,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四 應急心理危機的救助策略

儘管大學生應急心理症狀繁多,出現形形色色的行爲反應,透過大量的心理諮詢及救助發現,可以使用相對直接和有效的應急心理救助六步法來處理各種心理問題,達到快速救助應急心理的目的。應急心理救助的內容主要包括傾聽技術和應急心理救助策略。傾聽技術主要由三方面組成(1)確定問題,(2)保證被救援人員安全,(3)給予支援,應急心理救助策略包括:(1)提出並驗證可變通的應對方式,(2)制訂計劃,(3)得到承諾,採用積極的應對方式。針對大學生各種不同的應急心理問題,可採用情志相剋技術、疏導技術、崇拜引導技術、放鬆技術、激情宣泄技術、冥想靜心技術以及各種心理治療方法,如滿灌療漢、厭惡療法、心理支援療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