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字經的作文300字合集十篇

學識都 人氣:2.16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字經的作文300字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三字經的作文300字合集十篇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1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茶文化、酒文化、服飾文化:啓蒙文化等,數不勝數。今天單說說中國的傳統啓蒙文化《三字經》,這本書。

三字經一句三字,句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抑揚頓挫,聲音優美動聽,像一首動聽的歌曲,百聽不厭。三字經是國學廣大少年兒童啓蒙文化的經典教材,是每一個少年兒童必讀之書。三字經裏面的內容很豐富,有歷史、地理、天文、倫理道德,名人幫事、勸人發奮讀書,保家爲國等。多方面的知識。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聽聽先賢的細語,明白做人的道理,分辨社會上的真善美。

現在我雖然已經上三年級了,媽媽教我讀《三字經》至今我還能背下來幾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

這些句子,雖然現在我不能全懂它的意思,但我漸漸長大,隨着我知識的增多,慢慢我會理解的,對我是有益的,我喜歡《三字經》。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2

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展讀背《三字經》課程。據說《三字經》已經流傳千年之久,這本書聚集了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的文化。

《三字經》裏有歷史典故、故事,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一精一華。例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說明小時候,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如果年輕時不刻苦學習的話,到老能有什麼大的作爲呢?我深深明白了這個道理,所以小的時候就要認真學習,長大才能有所作爲。還有一句讓我銘記在心:“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老師告訴我們:一個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其次是見多識廣,學會計算,懂的道理。以前,我只知道向父母撒嬌,現在我知道要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師及年長的人。

學習《三字經》後,不僅教會我們怎樣作人,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各方面的知識,讓我們陶冶情一操一,弘揚正氣,繼承中華民族美德,激發我們學習興趣,使我們可以健康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3

在我牙牙學語的時候,媽媽就經常背誦《三字經》給我聽,它是我接觸過最早的經典誦讀書。

一開始,媽媽只要有空就在我身邊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並沒要求我也跟着學,後來聽的多了,我也就慢慢會背了,從一開始只能背“人之初,性本善”,到“教五子,名俱揚”,再到“弟於長,宜先知。”。再後來我就經常和媽媽一起配合背,有時候是一起背,有時候是接背,我背前面的,媽媽就對後面的,一句接一句。我越來越喜歡背《三字經》了。

媽媽看我背得越來越多,就開始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像《孟母三遷》呀,《孔融讓梨》呀,我都特別感興趣,聽得津津有味。每天晚上,不聽聽這些故事就不肯入睡。這些故事讓我明白了好多道理,我下決心要做個尊老愛幼,對社會有用的人。

現在我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能自己藉助拼音讀《三字經》、看《三字經》故事了。一有空閒我就把《三字經》從頭來一遍,那些經典的小故事,也成了我在小夥伴之間炫耀的資本。課間的我,身邊總有很多“崇拜者”圍在身邊,那是我的同學在用羨慕的眼神看我背《三字經》、聽我講《三字經》的故事。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4

“螢火蟲,掛燈籠,飛到西,飛到東……”每當螢火蟲飛起的時候,我就想起我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的故事。

那年暑假,我回老家小住。夜晚,我驚喜地發現,在草叢裏有許多螢火蟲打着一盞盞綠色的“小燈籠”,一閃一閃地,好像在玩捉迷藏的遊戲。我突然想起《三字經》中“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的句子來,我何不捉一些螢火蟲,放在瓶子裏,學學古人在螢火蟲的'光下讀書呢?

於是,我找二姐幫忙,當螢火蟲飛近了,二姐就拿扇子使勁一撲,它便掉到地上了,我連忙跑過去,把它放到瓶子裏。不一會兒,我們就捉到很多。我回到家裏,把瓶子掛在牆上,拿出爸爸剛給我買的《格列佛遊記》,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在那微弱的光下,我讀得是那樣認真的,那樣投入……

《三字經》伴我成長,讓我在書香中,懂得了如何做人,怎樣學習,給我無窮的、上進的力量。我真心感謝它。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5

這段時間,我們學校正在學習《三字經》觀後感大全,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學習《三字經》的前面部分時,由於內容通俗易懂,所以我學習得非常輕鬆。正在我有些沾沾自喜的時候,後面的學習卻把我難倒了。由於後面內容講述的都是中國的歷史,意思非常難懂,再加上許多字我都不認識,因此我開始厭倦學習《三字經》了。在家裏,媽媽鼓勵我說:“你不要泄氣,用心學,一定能把《三字經》學好的。”在學校裏,王老師教給我們一個學好《三字經》的方法:先把《三字經》全文的翻譯找來看一看,理解意思,再來學習,這樣就可以輕鬆學好《三字經》了。於是,我按照王老師教的方法去學,果然學習得很輕鬆。現在我已經知道《三字經》的全文意思了,也喜歡上了《三字經》。

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懂得了許多歷史知識,也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和可貴的學習精神。我要運用這些知識,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在學習中有更大的進步。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6

《三字經》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書中包含了許多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知識和豐富的哲學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讀讀。

當我讀了《三字經》後,我才知道它的內容博大精深。其中讓我深受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說的是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冬天用體溫給父親暖被窩;“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說的是四歲大的孔融,就知道把較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

每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起以前,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所有的事情都是老爸老媽安排好的,想着想着,我不由得羞紅了臉。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孝敬父母親,體諒父母,幫助父母。各同學、朋友在一起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三字經》裏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將花更多的時間認認真真把它看一遍,從中汲取學習、生活的精神食糧。這真是一本好書呀!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7

四歲那年,還在幼兒園小班的我,便在老師的啓蒙下開始了《三字經》的學習。剛開始學,只是覺得每句都是三個字,念起來比較順口,也很好記。不知不覺中不到半學期,我便能熟練地背誦。但說實話,對它的意思一點也不瞭解,算是真正的“囫圇吞棗”。有一次,竟然“幽默”地問老爸,爲什麼“三字經”上的“狗不叫(苟不教)”,而我們家的狗卻整天在叫呢?把老爸問得捧腹大笑。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一有空爸爸就給我講三字經的故事,特別是在夏天的晚上,我們坐在陽臺上乘涼,爸爸繪聲繪色給我講“昔孟母、擇鄰處”,“融四歲、能讓梨”,“如囊螢、如映雪”等故事。把我聽得不知是春還是夏,是過去還是現在,好像整個人在“三字經”裏暢遊。透過老爸的講解,使我懂得了原來這裏面不光天文、地理、歷史還有友愛與謙讓、古人勤學以及品德與修養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和知識。

現在我對“三字經”又比幼兒園時有了新的瞭解和認識,“棗子”不再吞了,而是邊吃邊品味。就讓經典與我作伴、成長,不斷哺育我的心靈吧。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8

今天早上,爸爸忽然告訴我"今晚的八點半到九點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將會在全球舉行,全球有超過十億人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參與到這次活動當中,而且參加的人員還會獲贈一張電子版的參與證書。"我一聽可樂了,忙嚷着問爸爸“爸爸,你是怎麼知道的呀?是真的嗎?我們也參加吧!”爸爸神祕地笑着說:"呵呵!互聯網呀,一傳十,十傳百,除了你還有誰會不知道呢?"我一聽,嘟着小嘴巴更樂了:"爸爸,拜託!別總是把我看做長不大的小不點嘛!以爲我什麼都不知道呀!不就是三字經裏都有"知某數,識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的道理嘛!、、、、、、”

啊?瀚之爸一臉的茫然:"許瀚之,原來這就是你學三字經的精華呀?"呵呵!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9

一天,我在我的書架上看到了《三字經》這本書,我就對三字經有了興趣,於是,我把三字經拿起來一讀,我讀到了三字經上面一句話,那就是:“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譯文是:東周分爲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國時期。春秋時先後有五個霸主,他們分別是文恆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國的七雄分別爲文、楚、燕、韓、趙、魏、秦,出現了七大強國爭雄的局面。

註解是:平王東遷之始,是爲春秋。孔子絕筆之後,是爲戰國。東周時期前後出現五個霸王,歷史上稱爲春秋五霸;戰國時期有七個諸候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爲戰國七雄。春秋時期,各個諸候國紛紛兼併其他小國,其中楚、齊等大國甚之。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齊七國統治時代,到此中國歷史上的時代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椐時代--戰國。

讀了三字經,我感覺三字經裏的每一個字都包含了一定的意思,我喜歡三字經,因爲我喜歡蒙學讀物,因爲我想讓自己長知識,做對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我喜歡三字經的理由,小朋友,你也像我一樣喜歡三字經嗎?

三字經的作文300字 篇10

在五月份下旬,我認真地讀了《三字經》,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

《三字經》向人們講述了古代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非常具有啓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穫。

比如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從中我知道昔孟母爲了兒子的學習,不斷更換他們居住的地方;如果兒子還不學,就讓他懸樑刺股,可真是個好母親!

還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從中我知道玉如果不雕琢,就稱不上是玉器;人如果不學習,就不會長知識,這對現代社會的人們有多大的幫助啊!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跟《三字經》沾邊的事,比如有的家長爲了讓孩子儘早地成材,不停的轉學,直到找到一所他認爲好的學校爲止。這不跟昔孟母,擇鄰處。一樣嗎?

現在的小孩,也一點也不如古代的小孩。古代的小孩九歲就能幫父母暖被,四歲就能讓梨;而我們卻穿父母的,吃父母的,甚至花父母的,有人一點也沒想回報父母。真是有天壤之別。

《三字經》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它流傳至今,仍給人們帶來巨大的成就!我喜歡《三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