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求職陷阱分析

學識都 人氣:7.29K

 目前有些非法之徒,經常利用求職者求職心切的心理,透過各種手段騙取求職者財物,敬請提高警惕!

各種求職陷阱分析

 試用陷阱:以新招人員替代試用期滿人員。案例:吳先生應聘某汽車銷售服務公司的汽車駕駛員崗位。單位承諾3個月試用,錄用後發現,該單位仍在進行汽車駕駛員招聘工作。吳先生按約定做滿3個月,卻接到了單位的辭退通知。

 培訓陷阱:以招聘爲名爲培訓學校拉生源。案例:張小姐在網上應聘某廣告有限公司的檔案文員崗位。面試時,公司要求必須先到培訓學校參加多媒體作品製作員的培訓纔有錄用的資格。培訓結束後,張小姐卻被該公司以條件不符等原因而不予錄用。

 實習陷阱:利用“實習”名義使用廉價勞動力。案例:去年7月,某高校英語專業的小芳欲利用大三升大四暑假增加實踐經驗,於是找到某中介公司並交了200元錢。當小芳滿懷希望地實習後,卻發現公司每天安排給她的僅爲一沓又一沓的資料打字錄入而已。

 收費陷阱:招聘過程巧立名目收取各類費用。案例:部分人力資源公司或社會中介以網上代理所謂“500強”企業招聘高薪崗位爲名吸引求職者前去應聘,向求職者收取報名登記費。

  侵權陷阱:以考察爲名,無償佔用設計成果。案例:某軟件公司招聘一些程序員,應屆畢業生小張初試合格後進入筆試階段。筆試內容爲上機編寫一段程序。八個求職者,每個人的試題不同,看似八段程序,其實恰巧能整合成一個項目……結果可想而知,八人無一被該公司錄用。

資訊陷阱:招聘資訊不是招人是賣貨。案例:張小姐看到一則xx商貿公司發佈的養老金髮放員招聘資訊。然而張小姐在面試的過程中才發現,該商貿公司實際上招聘的是推銷員,並規定其每個月必須完成的業績數量。

名稱陷阱:招聘名稱誘人,實際工作差。案例:某互動傳媒有限公司於2006年10月發佈“客戶服務專員”崗位,要求不高,待遇相對較好,在很短時間內便有百餘位求職者爭相前往應聘。但許多求職者在該公司僅上了幾天班便都提出要離開。原來該崗位的具體工作是向大衆發送虛假的獲獎資訊等不法短消息。

保險陷阱:錄用當文員,進來全當保險代理。案例:方小姐於不久前應聘了某保險公司的行政文員崗位,但面試時公司告知需出資考取保險執業資格證書,原來公司其實並不是招聘什麼行政人員,不過是透過這樣的'形式讓更多的人員來應聘,就算最後錄用,其實質安排的崗位也就是保險業務員和營銷員。

勞務陷阱:說招聘“合同制”,錄用變“勞務工”。案例:王先生,51歲,近日應聘了xx管理服務公司的大樓保潔人員崗位,單位在招聘資訊中寫明工作性質爲合同制。誰知在面試的過程中,單位明確表示該崗位只招聘勞務工,不繳納社會保險金。

推銷陷阱:招聘“銷售人員”,實爲推銷、傳銷工。案例:“你有信心挑戰管理20人的店長嗎?”———這句話,是某網絡通信設備的招聘廣告。吳女士應聘後發現,所謂“店長”是一個空頭銜,而是要在規定時間內尋找20個公司產品代理的下家,並鼓動大家用不菲的價格購買了相當數量產品。

廣告陷阱: 有些用人單位總是以“某單位”爲主體發佈廣告,既不說明單位性質規模,也不公佈地址名稱,最多隻有一個信箱號和電話號碼。而且此類單位多會要求在上崗前交報名費、培訓費或者保證金……在這種情況下,你最好把那份在人才交流會上得到的膠印傳單立刻扔進垃圾桶裏。

高薪陷阱:對於那些聲明求賢若渴、待遇優厚卻對應聘者的學歷、能力並無特殊要求,只租用一間賓館包間充當臨時招聘場所的用人單位一定要想方設法摸清底細,這種單位多數有兩個目的,其一是騙取報名費,其二是徵集創意。常有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時以高薪爲餌,要求應聘者交一篇策劃案或是工藝設計,而且往往不厭其煩地討論細節。這時,勸你不要再浪費那份心思與精力了,他只是想免費利用你一回而巳。

“好心”陷阱:與用人單位接觸,最好是面對面地交流,要儘量避免中介,尤其是那些無正式執照的小規模的“勞務介紹所”,更不要將自己的有效身份證件隨便交給他們,或在他們提供的檔案上輕易簽字。小心那個熱心替你牽線搭橋找工作的陌路人,很可能是一個“狼外婆”。

繳費陷阱: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嚮應聘者收取任何費用,包括報名費或保證金。要先繳報名費或保證金的公司,很可能是想騙取求職者口袋裏的金錢,這種“機會”最好還是不要啦。

抵押陷阱:雖然國家勞動部門早就有明文規定:任何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不得以求職者的身份證、畢業證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當多的企業以便於管理爲由要求職者用身份證或畢業證作爲抵押。這些企業拿了求職者的身份證或畢業證之後,

TAGS:陷阱 求職